被“霸凌”的岳飛並不弱小,官職一路升遷,實力大到讓皇帝不安

北宋末年,南宋年間,大家都知道有一位在抗金有功的名留千史的名將——岳飛。但你可能不知道岳飛一生當中的官職名稱是什麼,或者是說在一個只重文官輕武官的朝代來說,都是較少知道宋朝軍隊制度是怎麼樣的。

岳飛的官職晉升之途

被“霸凌”的岳飛並不弱小,官職一路升遷,實力大到讓皇帝不安

1.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

宋朝受契丹人襲擾,便命童貫、蔡攸領兵出征,不料兵敗,由於兵量不足,便命河北官員劉韐進行招募敢戰士,年僅二十歲的岳飛應募,併成為分隊長,開始軍戎生涯。在此期間,應用伏兵之計,生擒了賊寇陶俊與賈進。但因其家父病故,辭職回家弔喪。

2.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

因家鄉受災,為生計再次入戎,任偏校。

3.北宋靖康一年(1126年)

岳飛為宗澤部將,在與金軍十三次戰役中,岳飛展現過人之處,英勇奮戰,被封為修武郎。

4.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

岳飛隨軍站曹州,直搗黃龍,再被提拔為武翼郎。

5.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

在張所收容之下,又因岳飛的見識,高超的武藝,破格提拔為補修武郎,統領,統制,連升三級,入王彥部下。

被“霸凌”的岳飛並不弱小,官職一路升遷,實力大到讓皇帝不安

6.南宋建炎二年(1127年)

契丹再次南侵,岳飛用疑兵之計,攻破契丹,授武功郎職位。

7.南宋建炎三年(1128年)

在南薰門之戰、收降張用等,被封為武經大夫、再轉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8.建炎四年(1129年)

因戰功在授封御營使司統制軍馬、御使下都統制,補武功大夫、任昌州防禦使、通泰州鎮撫使兼知泰州。至此開始隸屬朝廷管理。同時在此之後的六年,晉升到武昌郡開國公。

9.紹興五年至紹興十一年(1133-1139年)

被“霸凌”的岳飛並不弱小,官職一路升遷,實力大到讓皇帝不安

從開國公晉升為正二品太尉、再升為開府儀同三司、再到正一品少保,最後樞密副使(此職務按照現在來說,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隨後於1142年,被秦檜害死在獄中。

岳飛讓趙構產生了殺心

縱觀岳飛的官職升遷幾乎可以說是平步青雲。在職期間,岳飛都是常年在外領兵作戰,更是建立了岳家軍,在朝中內外都是響噹噹的軍隊。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在宋高宗下達的十二道金令,岳飛都沒有理會。當時從岳飛和金兵雙方的戰況對比來看,岳飛的軍隊是佔絕對優勢的,若能夠乘勝追擊,很有可能就會取得勝利。

被“霸凌”的岳飛並不弱小,官職一路升遷,實力大到讓皇帝不安

所以,當時原理朝廷的岳飛自然是不想這麼輕易地放棄。趙構和秦檜的意思就是講和,不繼續打了,可是岳飛卻是主戰方,所以 最早岳飛採取的不理會政策,雖然最後也聽從了皇帝的旨意班師回朝,可還是讓趙構產生了嫌隙。因為對比可見,岳飛當時在軍隊的威望極其之高,見到岳飛無視皇家命令,而身為皇上的趙構卻連自家的軍隊都叫不動,這可讓趙構無面子可言,很是憤怒。

被“霸凌”的岳飛並不弱小,官職一路升遷,實力大到讓皇帝不安

岳飛雖然擁有權力,也遠離朝廷,可是呢,臣子終歸是臣子,岳飛的身份註定他要受到趙構的限制。臣子的本分,更是應該以聽從命令為天職,而不是違抗命令,在加上趙構對自己的朝政要求是穩定,看到岳飛功高震主,心理已經種下滅之的想法。

被“霸凌”的岳飛並不弱小,官職一路升遷,實力大到讓皇帝不安

岳飛的政治思想覺悟性並不是很高,而且情商也叫人堪憂。為什麼這麼說呢?岳飛對誰都像是自來熟一樣,說話並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有一次,

岳飛對趙構說到,您已經沒有什麼生育能力,生不出孩子,為了將來打算,你趕緊立太子吧。立不立太子,是屬於皇室家事,與岳飛何干,再者說,你作為一名武將,擅自提建議立太子,屬於干政,乃是官途之大忌。而且岳飛如此直接的將趙構的身體狀況說出來,絲毫不顧及皇上的面子,讓皇上難堪,這樣一來岳飛還會有好果子吃?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遇上唐太宗,也不是每個人可以成為魏徵。所以,岳飛的一系列行徑在趙構這裡常年累積起來,在心中生了厭惡之心。

被“霸凌”的岳飛並不弱小,官職一路升遷,實力大到讓皇帝不安

所以在最後,在慫恿趙構之下,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並死在牢獄中。

如果岳飛在為人處世之上能夠多一點情商、給足皇帝面子,那麼可以繼續抵禦金兵。願意與反對派進行適當的讓步與周旋,那麼岳飛的官途之路也能夠更加長久,而不是到最後賜死牢獄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