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讓大樹木“委身於”小花盆

在自然界中,很多植物原本長得體形高大,但是蒼勁的姿態卻非常令人震撼讓人垂愛。在在日常蒔養花草的時候,往往不能提供一個理想的栽培空間。尤其是現在很多人都只是利用陽臺來蒔養植物的,陽臺的面積不大,可供的養護空間也並不充裕,在僅有一個小陽臺的情況下,我們對於一些大型的植物,自然要讓它們委身在小小的花盆之中才能在家中蒔養,將這自然的美景納入居室之中。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陳列於室內的席式盆景組合

瞭解盆景的盆友們都已經知道讓盆樹變小的方式,任何人都沒有縮小植物的法術。之所以常常能夠看到有一些原是參天的大樹,被養在小小的盆缽內,是因為通過選品、修剪、控制澆水、摘芽等方式對其進行了矮化。

讓植物長大需要一番功夫,而讓原本蒼天的巨木,“變小”要花費的時間與功夫也並非易事一樁,且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十分細緻、耐心,這樣才能夠將自然界中的大樹,儘量臨摹到小小的花盆中,而又不失植物原本的風采。雖然整個過程非常繁瑣,但這種成的喜悅是一般種養花卉所不能達到的欣喜。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這種樹小相大的比興意向,描摹自然的藝術手段。尤其在一些看似大型、原本不具備家庭蒔養空間的植物,經過一系列“瘦身減肥”的措施之後,為很多已經厭倦了常見家養植物的朋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選擇。

對植物的一系列“瘦身”並不會影響這些植物本來的觀賞價值,其實只要護理得當,矮化的植物同樣也能夠營造出老樹古樸蒼勁的風采,擺放在家裡,不但顯得非常的清雅俊逸,而且能夠增添一種歲月的美感,是普通的低矮花草不能替代的。

本期內容,筆者將盆景整形中矮化樹相的常用修剪技巧方式做一整理,同新手盆友們分享,讓你們更清楚的瞭解,為何一些體型龐大的植物也可以順利“委身於”小小的花盆之中。

截幹: “粗暴”卻實用的技法

截幹並非是矮化植物最為理想的方式,但是卻是人們最常使用的方法,也是盆景造型時最重要的表達技巧之一。一件精品的盆景塑造過程中,常會利用截乾的方式來矮化盆景,而精品盆景的高妙之處就在於對截幹植物傷口的處理,通常傷口不明顯或是讓傷口完全消失,甚至看不出有任何人工的痕跡,就彷彿植物一直是自然生長一般。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短截造型中的黃槿

截幹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並不是拿來刀剪就亂剪一氣,只要讓樹短了就可以了。在截幹前要仔細構思造型設計,和慎重思考短截的位置的美感和植物生長的特性。這樣才能夠修剪出造型漂亮的盆樹。

通常情況下,在將盆景截短之前,首先需要確定截口下位處是否有明顯的芽點或者節線。在盆樹健康的情況下,截短時會預留芽點,短截後很快就會萌發新芽。新芽長結實之後,就需要處理截乾的時候留下的傷口。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園藝修剪上常用的留芽的方法:如果只有一個芽,就應當順著芽的下方將原來的傷口進行斜切;如果有兩個對稱芽,則在兩個芽中間切出一個V形的切口。當新芽在向上生長的時候,傷口也會跟著漸漸癒合,直至最後消失。如果不對短截面進行處理,未來截面位置就容易形成疤痕或者導致中空,影響植株的觀賞性。

限制盆景的生長空間

植物的生長需要空間,如果不想讓樹木生長得過高過大,就需要對它的生長空間進行限制,這也是很常用的一種方式。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小盆內的三河黑松小品

當我們限制了盆景的生長空間,再配合摘芽,那麼樹木的正常生長就會受阻,形體自然也就會受到影響。配合短截植株就容易生出小芽,分生側枝,橫向生長的可能性變大,盆樹向上生長的速度也就會放緩,這樣整棵植株自然看起來更加矮小繁茂。

純粹的限制生長空間來矮化樹形的方式比截幹難度要高。在限制盆景生長空間的時候,對植株的生長方向要縝密思考,與短截修剪必須是相互配合的,而且當植株沒有按照我們計劃的方向生長的時候,還是需要做好隨時修剪的兩手準備。

充分利用樹木的生長機制

想要讓盆景生長得更加矮小粗壯,合理控制水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樹木在吸收水分用於生長、呼吸的同時,樹木自身還會貯藏一部分的水分以及養分,用來應對乾燥、或缺肥的生存環境,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的植物在盆土乾燥、長期缺肥的時候並不會直接凋謝枯萎的原因。樹木為了在自然界中很好的存活下來,面對不同的環境氣候,植物自身會進行相應的調節,缺水時就會盡量地減少水分的蒸發,甚至停止生長。所以,當了解盆樹的生長機制,就可以著手於嘗試最低限度的給水、給肥。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放置長效肥的肥料盒

只需要適量地補充植株的最低生長需求,樹木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生長自然受到限制,從而乖乖地往矮小的方向生長。因此,對於控制樹形階段的盆景,我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其控制水、肥,而在生長階段的樹木,增加澆水量、追施生長肥等措施,讓它“吃飽喝足”植株的生長就會加快不少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植株對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一口氣吃成胖子的做法不能有,否則容易導致爛根或是肥傷造成植株死亡。

充足的光照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本能,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樹木會進行自我調節——伸長枝條(往往造成徒長)來尋覓光源或者是擴大葉面來增加接受日照的面積,這樣就容易使得盆景的形態變得瘦長鬆散。盆景的葉片長大,株型自然也就容易跟著增大,這樣非常不利於讓它們安心地委身小花盆。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十月櫻缺光徒長,修剪改善造型

如果這個時候想要通過施肥來彌補光合作用不足的情況,反而可能會得不償失。這是因為,植物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是一種天性,並不會因為養分增加就改變;相反的是,養分的增加可能會導致葉片等都生長得更加旺盛,到時候株型可能會更大,這與樹小相大的想法顯然是背道而馳的。上面的十月櫻小品徒長枝已經造成了樹形鬆散,而唯一補救的策略就只有利用修剪徒長枝,再將其置放於光照充足處再慢慢培養了。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陽光不可或缺

因此,為了防止葉片徒長,必須要給予植株充足的光照。如此不但滿足了植物的生長需求,而且還能夠增強盆景的抗菌、殺菌的能力,樹木自身調節能力也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當植株已經擁有足夠的光照情況下加,它們就不會利用瘋長枝條的方式去“探索光明”了。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以上三種就是最基礎的控制樹勢的方法。通過以上幾種方法,就可以巧妙控制植株的體型。當植株進行整形之後,雖然株形變小了,但卻能迸發出不輸於大樹的雄壯之美!

日常栽種樹木時,盆友們也可以嘗試把一些較大型的植株,或是不常做成盆景的樹種,單隻要覺得好看,就可以試著將它納入小小的盆缽之中去做一些嘗試體驗,如筆者早前分享的地錦植物爬山虎的創作,

從而拓寬栽培的植物種類,相信這些美麗的植株能給我們枯燥的生活添加更多綠色的美感。這些原理都很簡單,但恰恰是這些看似簡單的原理,卻是無數園藝愛好者的追求,無數人潛心鑽研,醉於樹,精於術,這也當是盆景藝術的魅力之一吧!


盆景園藝造型:讓大樹濃縮於小盆,追求“小而美”的造型藝術!

集匠坊文章均在今日頭條首發!歡迎喜歡盆景的盆友們留言關注,探討交流您的經驗和看法, 與您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