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丨石油或許離你很遠,但需求萎縮卻離你很近

01

原油期貨暴跌300%,都是需求萎縮惹的禍


4月21日,WTI的5月原油期貨收跌至-37.63美元一桶,跌幅超過300%。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是需求極速萎縮


→2月份因疫情而停工期間,中國每天石油需求量減少300萬桶以上。


→有預計稱,2020年全球的石油需求將會比2019年驟降1/4-1/3,相當於需求減少2500萬-3500萬桶/日。


→業內人士估計,目前的情況持續幾個月,全世界的石油儲存設備都將被灌滿。


到了那時,油價或將將跌至個位數,也就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水平。


石油或許離你很遠,但需求萎縮卻離每個企業很近


02

需求萎縮就在你身邊


經濟好的時候,大家可以對“供過於求”視而不見,報著“熬死對手就是贏家”的心態大打價格戰。


誰都沒料到經濟會被按下暫停鍵,現金流立馬供不上了,需求瞬間萎縮……


資本沒錢投資,企業訂單驟減,消費者不敢花錢


這種僵局,如何打破?為了持續增長,企業該怎麼辦?


在性能過度供給時,【破壞性產品】更容易取得成功。


產品根據“購買等級”,可以劃分為4個階段:功能性、可靠性、便捷性和價格。


起初,市場一片藍海,沒有產品能夠滿足市場對功能性的要求時,消費者選擇產品的標準就是“功能性”


隨著供應增加,“功能性”被普遍滿足,消費者就轉向根據“可靠性”來選擇產品,產品最可靠的企業或品牌因此享受溢價。


隨著供應趨於飽和,出現性能過度供給,消費者又轉向選擇“便捷性”的產品,最後到價格。


現在,企業和品牌普遍都在打價格戰,最好的破局方法就是打造【破壞性產品】。


因為根據購買等級的原理,【破壞性產品】指:滿足了消費者對功能性、可靠性的需求,同時比主流產品更簡單、更便捷、更便宜。


其特點是:

①初期,主流客戶從來都不會選擇使用破壞性產品。


②破壞性產品不涉及新技術,採用的都是經過驗證的技術,但為消費者提供了一些新體驗。


③出於經濟方面的原因,破壞性產品常常伴隨著新的經銷渠道,也就是更加便宜的渠道。


④當出現性能過度供給,【破壞性產品】開始衝擊主流市場的薄弱環節時,通常都能取得成功。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拼多多


①初期,被一二線主流消費人群不齒,但被主流所忽視的下沉市場用戶所接受。


②拼團已經玩了多年,拼多多隻是將玩法稍作改變,變得更簡單、更便捷、更便宜。


③最大化利用了社交渠道,沒有微信、沒有社交裂變,很難有今天的拼多多。


④在淘寶、京東分割電商市場的格局下,藉助下沉市場的消費力量,硬生生殺出了個三足鼎立。


一直以來,批評拼多多的聲音絡繹不絕:假貨、劣質、low……


從品牌的角度、消費升級的角度,從多年來日益完善的品質體系來看,的確如此:拼多多看起來是一種“倒退”,是倒退了十多年的淘寶,“髒亂差”。


可是,富起來的終究是那1%的人。


烏托邦並不存在。在社會轉型中,加速分化的貧富差距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那張廣為流傳的照片——寒冬,大雪,路邊的臺階,一個啃著麵包突然淚流滿面的男人,是剩下99%的一員。


那些變得更窮或者沒能富起來的人,需要拼多多——可能並不優質,但功能性需求得以滿足,同時簡單又便宜,即使是被信息智能社會“拋棄”的老人,也能使用。


隨著疫情“凍結”經濟,越來越多的城市被按下“暫停鍵”,人們的需求萎縮的相當厲害。


消費心理:不要那麼昂貴但同時滿足需求


產品層面:你的產品或服務提供的優點,超過了用戶所需要的,多出的部分他們就不願花錢購買了


而對那部分必須消費的需求,人們也會更剋制——願意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性能不那麼完美的產品。選擇拼多多這類【破壞性產品】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對企業來說,打造【破壞性產品】意味著:

以低價格吸引那些被“過度服務”的客戶,同時保持良好的贏利


如果你想打造【破壞性產品】,那麼管理大師克里斯坦森會給出更明確的建議:


1.屬性:你的產品必須具有簡單、可靠和便捷

2.定價:你必須確定一個較低的定價點

3.銷售:為你的產品尋找或創造新的經銷網絡


較低的定價和尋找新的經銷渠道很好理解,比如拼多多“誘人”的低價,非常便宜的微信裂變渠道,這些都很利於企業的發展。


但是,“簡單、可靠和便捷”的產品具體該怎麼做?


03

解答:如何打造【破壞性產品】?


最重要的是“發掘用戶目標”。


很多企業其實搞不清楚用戶的目標。人們想要的不是1/4英寸的鑽頭,而是1/4英寸的洞。用戶想要的不是產品,而是解決問題的方案。


“用戶目標”是非常具體、明確的,不是泛指用戶想要或需要的東西,而是在複雜與高成本的市場中,引進簡化、方便、好用又廉價的創新。下面通過三個案例講解。


  • 快餐連鎖店案例:

如何增加奶昔銷售量?“更濃”“更甜”“更大杯”?


為了提升奶昔的銷量,一家快餐店花了幾個月做消費者調查:“請說一下,我們要怎樣改進,才能讓大家多買一些奶昔呢?是降價,還是把奶昔做得更濃稠一點兒,或是增加一點兒巧克力的味道?”


這家店根據顧客的意見做了多項嘗試,但幾個月過去了,業績毫無變化,奶昔銷量依舊不佳。


直到快餐店改變了調查思路:顧客為什麼來這家快餐店買奶昔?他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什麼“任務”需要解決?


結果發現:有不少顧客在早上9點以前獨自來買奶昔,而且他們幾乎只買奶昔,買完就直接上車帶走了。


一位開車上班族說:“這家店的奶昔很濃,我光用那支細長的吸管就可以吸20分鐘。喝一杯就可以撐一整個早上,而且單手拿著剛剛好。”


原來,這些奶昔買家的共同點和他們的個人狀況毫無關係,他們只是在早晨都有類似的任務需要解決。這個任務就是:方便開車時食用,排解上班途中的無聊。此後,奶昔銷量大漲50%。


如果這家快餐店只把焦點放在如何從總體上將產品“變好”,例如“更濃”“更甜”“更大杯”,分析的焦點就錯了。


如果店家只是把孩子的爸爸和開車上班族的調查答案加以平均,那隻會得出“無用”的產品,對任何客戶來說都派不上用場。


這個案例旨在說明:通用的客戶需求分析可能毫無意義,你需要了解客戶在特定的情境下想完成的“任務”。


  • 開發商案例:

“只看不買”和“有意購房”的客戶區別在哪?


2007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普遍暴跌,業界的銷量下跌49%,有一家開發商的業績卻逆勢上升25%。


一家底特律的中型開發商,鎖定小戶型購房者群體,例如想搬離家人的退休者、離婚的單親家庭,房屋定價介於12萬到20萬美元之間,並做了大量廣告。


然而,參觀的人很多,成交的卻很少。


由於這家開發商在14個區域還有新樓盤正在興建,所以它必須儘快出售這個樓盤。


開發商為每間公寓的所有細節做了成本效益分析,但依然不清楚“只看不買”和“確實有意購房”的潛在買家有什麼差別。


後來,開發商請已經購買的業主說明他們為什麼買房,才發現:原來人們不僅僅是買間新房,同時還在遷徙人生——買家對搬家感到焦慮,對多達30種的房型選擇感到茫然。


於是,開發商做出改變,例如提供搬家服務、給予兩年的倉庫使用權,以及騰出一間分類室讓業主暫時擺放東西,讓客戶在沒有搬家的壓力下決定每一件舊物品的去留。


開發商還縮減了選擇方案,只提供三種樣板房讓買家挑選,這樣一改之後,臨時取消合約的數量馬上從每個月五六筆縮減成一筆。


這個案例中,開發商真正地“懂”客戶,“懂”客戶的目標、焦慮以及掙扎。


發掘用戶目標後,開發商甚至把房屋單價提高到3 500美元,增加的錢支付搬家及倉儲成本後還有剩餘,最終實現了25%的業績提升。


  • 記賬軟件案例:

消費者不想要最好的,只想要最方便的


QuickBooks是一款會記記賬軟件,這款軟件只提供了競爭對手一半的功能,但其價格卻是對手的兩倍,而且非常受歡迎。為什麼會這樣?


原來,這個軟件的主要客戶是小企業用戶,而小企業不喜歡使用會計軟件——太複雜,他們只想開發票、收款和支付賬單。


QuickBooks注意到了客戶的“煩惱”:不懂那些混淆又煩瑣的會計用語,只想儘快處理賬款的進出。於是QuickBooks就把軟件功能設計得又快又簡潔,一切複雜的細節都放到系統“背後”處理。


競爭對手把焦點放在做出最好的會計軟件上,而QuickBooks把焦點放在用戶想要解決的“煩惱”上。用戶一旦找到可以實現自己用戶目標的產品,他們往往願意為此支付更高的價格。


所以,QuickBooks一上市就迅速成為在線會計軟件的全球領導者,而且持續保持領先的地位。


用戶其實不是購買產品或服務,而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解決某種苦惱或焦慮,讓自己的生活有所進步,因此才把這些產品或服務拉進生活中。


那麼,如何有效“發掘用戶目標”?可以通過以下提問進行發掘:


1、消費者是想要取得什麼樣的進步?想要取得的進步有哪些功能、社會、情感層面的用戶目標?


示例:舉個例子,抽菸的人休息去抽根菸時,滿足煙癮是功能用戶目標。但是,抽菸也是為了放鬆,這就是情感用戶目標。


2、困擾發生在什麼情境?是誰、在何時、在哪裡、做什麼?


3、消費者取得進步的障礙是什麼?


4、消費者是否勉強接受了不完美的方案,自行拼湊出變通的方法?他們是否忍受著不便,得過且過?


5、如何定義好的“質量”?用戶願意用哪些“取捨”來換取更好的質量?


以下列舉幾種“發掘用戶目標”的途徑:


1、從生活中尋找;

2、從“尚未消費”的領域中尋找;

3、找出暫時的變通做法;

4、關注你不想做的事;

5、找出產品不尋常的用法;


總結


1.需求驟然萎縮,資本不敢投資,企業訂單驟減,消費者不敢花錢。企業如何持續增長?打造【破壞性產品】。


2

.什麼是【破壞性產品】?具備三個條件:①你的產品必須具有簡單、可靠和便捷;②你必須確定一個較低的定價點;③為你的產品尋找或創造新的經銷網絡。


3.如何打造【破壞性產品】?最重要的是“發掘用戶目標”,幫助客戶:完成某種任務、解決某種苦惱或焦慮,取得某種進步。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的創新三部曲:《創新者的窘境》、《創新者的任務》、《創新者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