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紛紛自救:有公司承諾員工增持第一年保底8%收益

在股市持續下跌之際,針對上市公司股份的增持、回購陣營持續擴容。而在股權質押強平的風險下,不少公司為了自救,甚至有“兜底式”增持倡議潮再次悄然興起。

僅今日,就有多家公司倡議員工和高管增持,其中不乏奇葩倡議書。

有的承諾兜底:跨境通董事長、副董事長倡議員工增持,承諾保底第一年8%收益,第二年12%收益;塞力斯董事長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倡議書,承諾兜底;巴安水務、東華軟件實際控制人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倡議書,承諾兜底。

昨日還有三維絲、曠達科技、東方雨虹、航錦科技、洲明科技多家公司相繼宣佈兜底增持,以期重塑市場信心。

其中,李軍利亞德董事長更是“深情鼓勵”員工增持公司股票,並承擔兜底並保證只賺不賠,“讓生活不易的同事向財務自由邁出勇敢的一步,向遭股災重創、在嚴冬裡痛苦掙扎的公司大小投資者送上堅強的支持、春天的氣息、內心深處的關懷和感恩!”

李軍還在昨日聲明中說,相信劉主席“股市春天不遠了”的預言,一定會讓股市成為提振經濟的發動機、印鈔機並救投資者於水火!

可歌可泣,可謂是A股最“奇葩”兜底申明。

這也就是所謂的“兜底增持”。用白話說,兜底增持就是大股東們號召員工持股,虧了算老闆的,掙了算自己的。兜底式增持似乎正在發展成最近二級市場上一個風潮,算是大股東“喊話式護盤”的一種方式。

除兜底增持外,還有的全體出動:鵬博士全體高管計劃11月1日起6個月內增持,每名高管增持不低於100萬元。

另外,還有包括天澤信息公司、康美藥業、聯美控股、來伊份、三聚環保、越秀金控在內的多家公司紛紛發佈了增持公告。

增持之外,針對上市公司股份的回購陣營也在持續擴大。

今日,軟控股份、以嶺藥業、新城控股、中電興發、誠志股份、巨人網絡、金固股份等多家公司加入股份回購的陣營。其中,新城控股稱將最高回購8.36億元。

昨日晚間,有方正證券、超訊通信等多家公司發佈回購聲明。其中和邦生物回購總額上限最高,達到10億元。

上市公司進行回購意味著上市公司認為自身股票價格被明顯低估,由此採用回購股票的方式來表明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和股價的信心。隨著資金的流入和股票供給的減少,對於市場資金面也有顯著的改善作用。正如證券日報評論稱,回購成上市公司穩股價的重要手段。

兜底式增持風潮背後:大股東質押風險隱現

兜底式增持的主要邏輯就是,董事長或者大股東們對未來的公司前景有信心,目前的股價已經跌過了他們的心理價位,可能存在非理性低估。

今年以來隨著A股持續下跌,股票質押風險逐漸暴露,成為當今中國經濟裡最急迫的風險之一。

Wind數據顯示,截止10月17日,兩市共有2422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存在股權質押未解押,佔全部A股的68.2%;質押總股數5984.73億股,較2018年初總質押4197.03億股出現增長,質押股數佔A股市場總股本略低於10%;市場最新質押總市值為3.95萬億元,較年初4.57萬億縮水近14%。其中,兩市共約600只個股股價低於相關股東質押的平倉線。

質押人多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在當前融資偏緊的情勢下,手中可補倉的資產或資金並不多,平倉被迫成為主要解決手段。

據不完全統計,9月以來,已有華錄百納、雛鷹農牧、華誼嘉信、華業資本、全新好等至少16家上市公司發佈股東質押股份觸及平倉線、被動平倉或股票被強制賣出的風險提示公告。其中,合力泰、未名醫藥等8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股份部分被強制平倉。

“強平”無論是大宗交易還是二級市場減持,都給股市增加了大量拋壓。因此,很多上市公司與大股東的股權質押進入了質押——瀕臨爆倉——補倉——再次瀕臨爆倉的死循環。

而倡議兜底式增持並不需要立刻掏出現金,對股價也能形成一定的拉昇作用,有助於改善質押壓力。

在2015年7月-9月也發生過一次浩浩蕩蕩的兜底式增持大潮,那時正值股災期間。券商中國稱,彼時正值A股大跌後的艱難期,大盤近幾年的低位也是在那時創下的,而之後眾所周知,從當年9月開始,A股迎來了長約4個月的中級反彈行情。

根據歷史情況總體來看,宣佈兜底式增持的諸多公司,其股價都有較為明顯的相似之處――較前期高點已然下跌不少,重要股東也都存在股權質押的情況;而相關消息發佈後,公司股價均出現一定的上漲。

而且,事實上,上市公司董事長或控股股東的兜底期限多是一年時間。儘管股價在短期內存在不確定性,多數公司在一年內是上漲走勢,並未觸發兜底條款,也就不需要掏錢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