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中國能源怎麼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对策:中国能源怎么办

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較低的油價對於中國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降低經濟成本是有好處的。從長期看,要注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化帶來的影響。

新冠疫情暴發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由於此次疫情來勢兇猛,傳播速度快,防控難度大,因此,這次由病毒引發的公共衛生安全危機明顯不會是一個短期衝擊,再疊加全球石油價格戰,將是一個全面影響各國經濟的突發性事件。

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今年中國的GDP增長可能放緩0.2~0.4個百分點,全球GDP增長至少降低0.2個百分點。對那些高度依賴中國的發達和新興市場來說,疫情的影響會更大。

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很大。一季度的能源需求顯著下降,電煤消耗遠低於往年同期,房地產交易基本停滯。港口待裝卸的集裝箱量快速增長,顯示出供應鏈所受到的衝擊。

對世界經濟體而言,影響在於嚴重衝擊了供應鏈。中國經濟比17年前非典時期總量增長很多,已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現在,成千上萬的海外公司在中國設有工廠或供應合作伙伴,其供應鏈為所有環節提供關鍵組件。

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中國的製造業和工業同樣依賴海外商品,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各種供應鏈中也處於中心地位,世界上許多原材料在轉變為製成品之前先流向中國。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是中國經濟的心臟,也是全球供應鏈的主要樞紐。隨著新冠疫情的繼續傳播,跨國公司開始出現供應鏈中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核心角色,生產中斷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家庭用品、高科技產品和紡織行業。這些行業的生產中斷將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不利影響。

世界格局變化

本次疫情讓世界各國普遍意識到全球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因此,本次疫情開始以來就有對這種供應鏈依賴的擔憂和討論,也有人討論如何減輕這種依賴。但是分析到最後,人們普遍發現,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無法撼動,難以找到其他經濟體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所需產品,而且中國巨大的市場令跨國公司無法放棄。

然而,本次疫情勢必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美國已經注意到大量與醫療有關的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出於對以後發生類似情況的擔心,美國將在國內建立相應的產能。這涉及眾多的有機化工產品,尤其是與石油化工有關的產品。因此,這種格局變化將對我國的石油化工行業尤其是涉及醫藥的中間體和精細化工產業造成影響,原來出口美國的產能將會出現利用率不足的情況,需要對影響的產業做出調整。

第二,對歐佩克國家和俄羅斯等石油出口國而言,油價下跌必然造成嚴重的財政壓力,不過對不同國家的壓力不盡相同。對俄羅斯來說,30美元左右的油價可以維持體系的運轉,但是難以保持戰略的張力,其在敘利亞和烏克蘭的行動都非常燒錢,同時還要支持委內瑞拉的馬杜羅政權。如果敘利亞局勢和烏克蘭局勢此時出現反覆,對俄羅斯肯定會造成較大的壓力。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伊朗,但是因為此前美國製裁,其出口已經基本停滯,所以油價下跌的影響反而沒有那麼大。伊朗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應對疫情,中國目前已經向伊朗派出了醫療隊,這對伊朗是典型的雪中送炭。

第三,30美元左右的油價對美國頁岩油的發展會有影響,但是主要影響的是後續投資,而不是當期產量。事實上,美國頁岩油產業已經經歷了一次油價的衝擊,2014年國際油價就已經出現過一次暴跌,也是同樣跌到了27美元之後反彈。

第四,歐洲經濟面臨較大的壓力。歐洲經濟較多地依賴東歐地區的勞動力,一旦出現經濟衰退,這些返國的勞動力會加劇疫情擴散,並影響原輸出國的穩定。

第五,日本、韓國對疫情防控已經初見成效,預計可以很快控制住。但是日本、韓國經濟嚴重依賴國際供應鏈,所以世界經濟動盪對這兩個國家的衝擊將是嚴重的。

第六,對“一帶一路”項目存在一定的影響。目前包括中歐班列在內的“一帶一路”貨運路線均處於運行狀態,據瞭解,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中歐班列(長安號)國際貨物的運行增速放緩,但仍基本保持每日1列的開行頻次。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很多國家實施了旅行限制,導致一些“一帶一路”項目受到了原材料供應和人員短缺的雙重影響。比如,中巴經濟走廊沿線的工作已經停止;柬埔寨的西哈努克經濟特區停滯不前;孟加拉國的Payra燃煤電廠建設進度被推遲;印尼、馬來西亞和緬甸的項目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雅加達—萬隆高鐵的建設,以及印尼八打洞雨林中一座510兆瓦大壩的建設因中國工人無法繞開從中國起飛的禁令而停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經濟特區,據外國媒體報道,中國高級管理人員辦公室空無一人。該地區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里程碑項目”,擁有160多家企業和2萬多名工人。儘管大多數工人都是當地人,但是這些項目普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

中國能源的危與機

可以預計,全球經濟和國際油價都將在下半年或者第四季度擺脫低迷狀態。當然也不排除其他的正向或負向衝擊帶來的變數。

目前的影響,可以說主要來自疫情,而不是油價下跌。因此短期來看,恢復生產最為重要。較低的油價對於中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降低經濟成本是有好處的。從長期看,我們要注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化帶來的影響。

一是部分生產將會向發達國家轉移,需注意我國後續產業調整。

如前所述,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將會重建化工與醫藥產業鏈,本來這些化工和醫藥中間體是從中國進口的。伴隨著這些國家的產業重建,中國相應產業的出口需求會有所下降,對未來的石油需求也會產生負向影響。因此,有關企業應提前做好後續產業調整。

二是積極支持相關國家的抗疫工作。本次疫情再次體現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在重大災難面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只有所有國家通力合作、共同面對,每個人才是安全的。在中國出現疫情時,很多國家向中國提供了幫助。在中國已經逐步控制住疫情而其他國家開始出現疫情蔓延的時刻,中國也開始對這些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進行積極援助。目前應該重視的國家是伊朗,它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國家,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在其困難時刻,中國應對伊朗的抗疫工作積極援助。因為,一旦伊朗疫情擴散到整個中東地區,將對我國的能源安全形成嚴重衝擊。

三是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產業園區合作。本次疫情顯示出世界供應鏈對中國的極大依賴,這也必將成為疫情之後各國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訴求。中國可以加強與這些國家的產業合作,在各方面因素適宜的地區尤其是臨港地區建設產業園區,形成本地的供給能力。這在部分國家比如沙特,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未來在產業園區的合作建設上,可以更加側重對東道國的物資保供能力建設,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人力,形成中國與東道國之間的新型合作模式。

四是加強電力與能源設施的互聯互通。本次疫情也是對能源安全的重大考驗。在疫情暴發之後,出現了海路運輸與港口裝卸方面的困難。這表明,電力與油氣管道設施的互聯互通可以有效提升能源安全。因為其優點是可以自動運行,不需要過多的人力投入和人員接觸。因此,建議中國繼續加強與陸地鄰國之間的電力與油氣互聯互通合作,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加快和提升油氣管道建設,包括中緬管道、中國中亞油氣管道、中俄油氣管道。同時,也應探索和加強電力互聯互通方面的合作,包括中國—中南半島、中國—中亞、中國—韓國海底電纜、中俄、中蒙、中國—尼泊爾等電力互聯項目。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能源安全與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秘書長)

中國應對之道

姜勇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油氣儲運專家

為了落實“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的要求,中國能源行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主動出擊。

首先,對於能源企業而言,單打獨鬥容易被各個擊破,應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資委、能源局的統籌協調下,由“三桶油”組成談判代表團“抱團出海”,統一步調、立場一致地進行石油、天然氣的集中採購,發揮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原油和天然氣進口國的聚集效應、規模效應。

其次,借大宗採購進口低價油氣的契機,“三桶油”與上海、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緊密合作,新成立的國家管網公司也將管存、庫容拍賣委託兩個交易中心,落實油氣體制改革要求的基礎設施向第三方公平開放,鼓勵油氣資源代卸、代儲、代輸,全面推廣石油和天然氣現貨、期貨交易,同時發佈權威性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中國指數,打造亞洲核心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和世界頂級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力爭石油天然氣國際定價權。

最後,對以前簽署的進口油氣照付不議合同進行復議。現在國際油價暴跌,掛鉤氣價也暴跌,應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對原合同價格條款等內容進行復議,結合疫情不可抗力事件條款,要求降價或者減少高價油氣的繼續進口,必要時可依法合規地進行國際商事仲裁。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