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孟州】韓愈故事④韓愈兒子墓誌出土後發生的這些事~

孟州市城伯鎮西武章小韓莊韓文公祠內保存一塊唐代墓誌——《韓昶墓誌銘》。


【品讀•孟州】韓愈故事④韓愈兒子墓誌出土後發生的這些事~

孟州西武章村韓文公祠大殿

文革期間被毀 韓愈後人籌資進行了重修


韓昶(公元798---855年),字有之,小名符。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韓愈的兒子,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27年)進士,釋褐州從事,試弘文館校書郎,又任襄州從事,除高陵尉集賢殿校理,遷度支監察御史,拜左拾遺。牛僧孺鎮襄陽,奏為支使。拜秘書省著作郎,遷國子博士,除襄陽別駕,檢校禮部戶部郎中。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卒於任上,享年五十七歲。


韓昶墓誌的出土和我國悠久的盜墓史有關。


孟州市趙和鎮蘇莊村,古稱尹村。明初,蘇姓來此居住,改村名為蘇家莊,又稱蘇莊。據清康熙、乾隆兩朝《孟縣誌》記載:明萬曆年間,有盜墓者,夜掘其冢,風雷大作,村中居民從夢中驚醒,紛紛舉火向山上跑來,眾盜遁去,大冢未盜開,而從一小墓中,得到一墓誌,一人想揹回家作砧石,眾人不答應,爭之不下,遂鳴於官。官念其文,才得知此墓誌為韓愈之子韓昶墓誌銘。世人才知道,韓愈多次在文章中寫道的去河陽老家省墳墓的祖塋就在此地。


【品讀•孟州】韓愈故事④韓愈兒子墓誌出土後發生的這些事~

孟州市趙和鎮蘇莊村韓愈祖塋


韓昶墓誌的出土,當時就引起了史學界和金石學界的注意,清嘉慶年間,編寫《全唐文》時,就把韓昶墓誌的碑文作為韓昶的作品收入其中。韓昶墓誌的出土,對研究韓愈故里、韓愈祖塋的位置、韓氏流傳經過等都是一件極其重要的實物史料。


韓昶墓誌青石質,方形,邊長65釐米,厚14釐米。正書,凡二十六行,行二十六字,由於墓誌用石堅硬,刻字劃較淺,筆劃較細,再加上人為磨損,志石中的文字有些模糊不清。墓誌石四邊周分別陰刻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象和雲朵花草紋。


【品讀•孟州】韓愈故事④韓愈兒子墓誌出土後發生的這些事~

韓昶墓誌碑刻


韓昶墓誌出土後,經時任知縣裁定,暫由小韓莊韓姓族長保存。


清雍正年間,懷慶府知府把韓昶墓誌調至府城(沁陽市)南門大街路東的韓文公祠內收藏。


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戶部主事馮敏昌在孟縣撰寫《孟縣誌》時,特別對有關韓愈墓、韓愈祖塋和韓愈事蹟進行了詳細考證。得知韓昶墓誌的出土、流傳經過後,馮敏昌在孟縣韓愈後裔的請求下,以自己戶部主事翰林院編修的特殊身份,多次到府城同當時的懷慶知府商談,並經多方努力,重新將韓昶墓誌從府城韓文公祠移回孟縣城南門裡的韓文公祠中。


馮敏昌以韓昶墓誌為依據,並參考其它文獻資料,得出了古尹村為韓愈家的祖塋所在地。韓愈的六世祖韓茂、以及父、兄、嫂、侄、女皆葬於此。時任孟縣知縣的仇汝瑚在蘇莊北嶺上樹立一塊石碑,上書:“魏韓安定桓王之墓”。


馮敏昌在韓昶墓誌的左側邊沿上題跋,內容為:


“此志據縣牘載:前明萬曆年間,自孟縣西北二十里蘇莊出土,當時韓文公裔韓謹藏於家。按蘇莊即古尹村,為文公祖塋,迨清雍正四年至乾隆元年,文公裔韓法祖呈請世襲博士經河南巡撫田公、富公,再三核實,得此石為確據。乾隆庚戌年。”


【品讀•孟州】韓愈故事④韓愈兒子墓誌出土後發生的這些事~

孟州西武章村韓文公祠山門


縣城南門裡的韓文公祠民國初期尚保存較好,祠內保存有韓愈畫像石、韓昶墓誌、歷代文人騷客紀念、讚美韓愈的石刻,以及其它珍貴的文物資料。1938年侵華日軍佔領孟縣城後,韓文公祠被毀。韓愈畫像石和韓昶墓誌等一些重要文獻被小韓莊的韓氏後裔運至村內的韓文公祠收藏。


歷史總是開著讓人哭笑不得的玩笑。明萬曆年間,韓昶墓誌出土時,差一點被人當作砧石,後經見於官府,韓氏後裔才得以珍藏到祖祠之中,可是到了400多年後的“文革”時期,《韓昶墓誌》還是被人當作成了一塊砧石,在上面敲打東西。由於長期的敲打造成墓誌上大部分志文字被磨損,變得模糊不清。多虧一位韓氏後裔私自把墓誌運到韓文公祠山門的東耳房之中,翻轉過來,把文字向下扣在地上,並用東耳房塌下來的牆土埋起來,這一藏就是近二十年。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隨著韓學研究在全國的開展,韓愈故里、韓愈後裔的爭論風起雲湧,才使韓昶墓誌重見天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