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an"&"Woman",看女作家在英國文學史中的地位及影響

單詞和文學史在很多人眼裡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而我們關於女作家發展史的探討卻要從兩個簡簡單單的英語單詞開始:

Man男人——Woman 女人。仔細觀察這兩個單詞在詞形上的關聯後,很容易發現,Woman比Man多了wo-這部分。Wo-的存在區分兩種性別,證明它非常關鍵。那麼Wo-這一部分從理論上來說,必然有特定寓意(想多了的同志,請自行面壁思過)。

從

在公佈答案之前,先來聽則小故事。西方流傳最廣的造人說之一是"上帝造人說"。

根據這則故事,上帝創造第一個男人亞當Adam,把他安置於伊甸園中,而後用亞當身上的一根肋骨,創造了第一個女人夏娃Eve。

從

從

從

換用最簡單明瞭的話來概括這則故事:第一個女人來自於第一個男人。顯然,這是違背科學解釋的。後來,隨著解剖學的出現,男女肋骨數量被證明完全相等。"上帝造人說"不攻自破,也就沒有人會相信了。但是這則故事卻成為Man和Woman這兩個英文單詞誕生的基礎。如君所悟,"Wo-"意為"from來自於"。(這不明擺著嗎?第一個女人來自於第一個男人。)

Wo-這部分可理解為prefix(前綴)。英語中前綴的應用非常廣泛。在相同詞根基礎上,添加不同前綴,就形成了不同的詞。比如tract-,加上ex-,意為extract提煉,提取;加上con-,變成contract 合同等等。哪些詞有wo-這個結構部分呢?請上詞:womb——tomb,拆分如下:

從

再回到Man和Woman這兩個詞。英語從造詞之初,就是帶著歧視的,沒有把男性和女性擺在平等位置上。這就使得,迄今為止,英語中存在大量帶有性別歧視的詞。比如說:author作者和writer作家。從誕生時間來比較,author是在12世紀,由古法語的"auctor"進入中古英語的。當時它只有"發起人、創造者"的意思,14世紀末期,author才出現"作家"這層含義。而writer則來源於古英語的writere這個拼寫相似的單詞。

法語、英語和漢語在變化發展的規律上比較類似,為了讀音方便、書寫簡單美觀等原因,語言本身也隨時間不斷髮生變化。現今author和writer這兩個詞的意思已經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幾乎可以混用。不管是author還是writer,都帶有性別偏向。這要從-er和-or這兩個後綴的內涵說起。後綴,顧名思義就是加在末尾的詞綴。-er和-or的語法含義相同,都是指動作的執行者。比如說speak-speaker;act-actor;governor(領導,長官)-governess(女家庭教師)----尤其是最後這組,本是同根生,意思卻相去甚遠。-or和-er默認動作執行者是男性,所以男演員叫actor,女演員叫actress,尾綴完全不一樣。

從

從

governess 女家庭教師

英國文學有證可考的歷史大概是從公元5世紀開始。那時,由於造紙術和印刷術還沒傳到英國(具體時間不可考,大概是文藝復興期間傳到歐洲,漸漸普及開來的。)文學作品大多都是口頭形式,能完整流傳下來的少之又少。從14世紀傑弗裡.喬叟開始,經過文藝復興期間詩歌和藝術繁榮,再到17世紀,英國文壇誕生過很多有影響力的男作家,像莎士比亞等。然而,這一千多年間,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根本沒女人什麼事。這個說法一點都不誇張。在文學創作中,男性擁有絕對話語權。女作家想要獲得認可、嶄露頭角,簡直比尋找撬動地球的支點都難。

從


當然,時代在進步。錯的東西一定要被糾正過來。18世紀下半葉,隨著一小部分女性可以接受教育,或憑藉家庭內部教育漸漸成長起來,女作家開始出現。只是那時,迫於現實,都不得不隱藏身份,能夠得到廣泛認可、國際認可的非常少。這種尷尬的局面,基本到19世紀,才開始被一點點打破。那些至今被世界銘記的英國女作家有好幾位都是這一時期的。比如恐怖小說《弗蘭肯斯坦》的作者瑪麗.雪萊,《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丁,《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等。瑪麗.雪萊的作品能發表,主要還是沾了她丈夫、大詩人雪萊的光。勃朗特三姐妹第一次出詩集,不僅要自掏腰包,還不能用真名真姓,換成《庫瑞爾、艾利斯與阿克頓·貝爾的詩集》(Poems by Currer, Ellis and Acton Bell),才勉強過關,得以出版。

從

從

1836年,夏洛蒂.勃朗特20歲時,大著膽子把自己的幾首短詩寄給當時的桂冠詩人羅伯特.騷塞Robert Southey。

從

然而,得到的卻是這位大詩人的一頓訓斥。騷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氣地對她說:"文學不是女人的事情,你們沒有寫詩的天賦。"這一盆冷水險些潑滅了夏洛蒂.勃朗特的創作熱情。如果真是那樣,文壇絕無夏洛蒂。萬幸,她並沒有因此而喪失信心,仍然默默堅持寫作。

從

1847年,第一版《簡·愛》問世,署名柯勒·貝爾。小說引起轟動,大街小巷的人們都在談論這部小說,人們還到處打聽和猜測,作者到底是誰?誰也沒有想到作者竟是女兒身。

夏洛蒂在《簡愛》中借女主人公之口關於男女平等的疾呼,恰恰是萬千女性的心聲。以勃朗特三姐妹為代表的19世紀英國文壇,女性的聲音終於在穿透重重迷霧遮擋之後被世界聽見。不得不說,這絕對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勃朗特三姐妹之後,文學界不再帶著有色眼鏡審視女作家,態度漸漸端正起來。越來越多的卓越女性,開始用文字來發出她們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