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基層診所的3個不利影響和4個可能機遇

疫情對基層診所的3個不利影響和4個可能機遇


“時代的一粒塵,落在每個人的頭上就是一座山!”




對做基層診所的創業者而言,這座掉在自己頭上的山的分量有多重?對自己診所的破壞性影響有多大?離走出陰霾、迎來春暖花開的日子究竟還有多遠?




面對疫情,我們能做到的是:認清形勢、規避風險、把握機遇、快速行動,為了客戶,為了員工,為了家人,我們都必須要努力把未來抓在手中,我們必須要迎著風向前。


首先,我們要對疫情對基層醫療行業的影響,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無論是不利的,還是有利的,都要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認識。


不要過於悲觀,心心念唸的就是要賣掉診所,辭掉員工,也不能過於樂觀,以為在疫情過後,就能V形反轉,馬上就會有什麼報復性的反彈。


在這診所經營的至暗時刻,我們最需要的是冷靜和理性,是在認清行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及時做好相應的對策和準備,並快速行動起來。


的確,機會永遠只屬於準備好了那群人。


認清疫情對基層診所的不利影響


疫情對基層醫療行業,對基層診所的不利影響,肯定是不止下面說的3個,但對普通的基層診所而言,與其生存最密切相關的,不外乎也就這三個,那就是客戶門診量(對應著收入)、經營成本和外部環境。


1、門診量


診所門診量的恢復乃至增長,可能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國內疫情的較難清零,國外疫情的可能長期存在,這些都會對人們的心理造成持續影響。在有效的疫苗研發出來前,要恢復信心,回到從前,難度很大。


2、經營成本


診所最難過的日子其實不在疫情肆虐的1、2月份,而是在從4月份開始後的日子裡。尤其是4、5、6月份,這些最難過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來。


對一家非公醫療的基層診所而言,最大的成本一是人工成本,二是房租,在2、3月份,發的是1、2月份的工資,這期間因為疫情停業,工資成本等減少,同時有的診所還享受到了減免房租的支持,因此大多診所靠著“餘糧”還能維持。


但是3月份正常開工後,該付的人工成本和房租就都得付了,但是靠當月的收入,絕大多數診所是入不敷出的。


4月份、5月份、6月份……這樣每個月連著虧下去,又有幾家診所是能“地主家有餘糧”的。


3、外部環境


診所的日子這麼艱難,有的診所經營者寄希望於:衛生監管和醫保結算等政策會寬鬆,也寄希望於資本能雪中送炭,能入股或者收購。這可能嗎?


基乘方認為,一定不可能!而且,恰恰相反,在疫情的當下或過後,對基層診所的衛生、院感等的監管會進一步加強,而醫保控費、醫保結算也會更趨嚴厲。


畢竟,疫情這樣大範圍的影響,你認為醫保不缺錢嗎?而指望資本能雪中送炭,在短期內,則更屬“水中月”、“鏡中花”。


社會資本投資非公醫療,目前尚未形成賺錢效應,本已躊躇猶豫,而在疫情影響下,短期更會持觀望態度。


要看到基層醫療行業整體向好的趨勢


目前是非公醫療行業,也是基層診所的至暗時刻,但是黑暗總是會過去,光明一定會到來!


禍兮福所依,相反的,由於疫情的催化和倒逼改革等,目前的基層醫療行業內,其實也正醞釀著許多積極向好的變化:


政策對基層醫療的支持力度可能增強,分級診療可能會加速推進、優質的醫療資源會向基層流入,互聯網醫保的逐步開通、社區居民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社會資本對投資基層醫療的熱情上升等等。


對這些行業大勢的變化,我們每一個基層診所的經營者都應該要看到,由此也能點燃心中的希望,增強自己堅持下去的勇氣。


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這些變化再好,也只是宏觀面的行業利好,對一家嗷嗷待哺的基層診所而言,一定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更需要做的,是通過預判和把握行業大勢的變化,從自家的診所入手,提前佈局、積極主動挖掘在大趨勢下所潛藏的機遇。


基層診所面臨4個可能的發展機遇


1、發展基層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機遇。


由於疫情的催化,患者對網上預約、在線問診、電子處方、送藥到家等互聯網醫療的需求,已出現了實質性的變化,其不但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且正在形成診療習慣。


基層診所能否提供互聯網醫療等服務,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患者考量和選擇基層診所的一個關鍵因素。


對基層診所而言,互聯網醫療不再是可有可無,而必須成為標配;通過線上、線下服務的一體化,並在網絡獲客、社群管理、口碑轉發等多個維度上挖掘價值,基層診所將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2、發展“家庭全科醫生”服務的機遇。


由於疫情的威脅和更長期的對患者心理層面的影響,往日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大醫院門診,在患者眼裡,已不再是一道“吸引人的風景線”,而是成為一個必須擔憂的因素。


“大病去醫院,小病社區看”,將會成為很多理性患者的選擇。


對基層診所而言,大力發展具有“社區健康守門人”、“家庭全科醫生”定位的醫療服務,充分發揮“就診便利、服務暖心、療效確切、價格實惠”等基層診所的優勢,不但在當下會受到社區百姓的歡迎,而且還能提前佈局,在未來更可充分享受到政策大力推動“分級診療”後的紅利。


3、推廣自費類健康產品或項目的機遇。


對基層診所而言,如果不是提供特色專科、專家名醫類服務,就不能沒有醫保,醫保也似乎成了基層診所的標配。但是過度依賴醫保,也成了許多基層診所的“緊箍咒”和成長的“天花板”。


基乘方始終認為,基層診所必須要擺脫對醫保的依賴性,必須打造出自費類產品或自費診療項目,過度依賴於醫保,一定會走入死衚衕。


由於疫情的影響,使得民眾的預防保健意識,對生命和健康的珍視,對中醫藥的認可度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目前可以說是基層診所推廣自費類健康產品、自費保健服務項目的最有利時機,也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疫情對基層診所的3個不利影響和4個可能機遇

4、積極主動變革、升級診所繫統的機遇。


疫情的影響,正如大浪淘沙,在加速出清一些沒有信念,靠做短線,靠投機,靠灰色收入盈利的診所的同時,其實也正給了一些立足長遠、正道而行的診所,通過積極主動變革求發展的空間和機遇。


許多基層診所的經營者以為,自己的診所陷入困境、舉步維艱,只是因為某一點或某幾個點不強,如沒有好醫生、市場來人能力差等等,只要補上這個短板,就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10個基層診所的經營者裡,幾乎有9個都這麼認為。對此,基乘方的觀點是:診所經營“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單點不強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其實是因為整個系統不強,甚至是遠遠地落伍了。


診所的競爭,其實正在進入系統競爭的時代!


比如:的確,從表面上看,你的診所每個月只要能多來50個、60個新病人,就能活得很滋潤,但每個月要能多來這些病人,來了還能留得住,能轉化成效益,就不是靠你多做幾場推廣就能解決的。


歸根結底,是你的診所定位、產品和項目匹配、團隊專業和組織能力、就醫場景和流程體驗等整個系統的能力,最終決定了你客戶流量池的大小。


你所熟悉的那個基層醫療很可能永遠失去了


這次疫情的影響是深刻、長遠和廣泛的,它會對整個基層醫療健康產業帶來巨大的變化,甚至是重新洗牌式的變革,但是有“危”也有“機”,危機和機遇並存。


“危”能否轉化為“機”,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潛臺詞,那就是“變革”,沒有“變革”,等待著你的,很可能就是被“淘汰”!


你所熟悉的、那個讓你感覺不適、但還能勉強過活的基層醫療,很可能已經永遠失去了:


疫情過後,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衛生、院感、診療質量等的監督、管理和檢查,一定是更加頻繁,而非減少;


醫保管理和醫保費用的結算,一定是更加嚴苛,而非寬鬆;


診所的自然來人,還有你所依賴的老醫生為你帶來的患者,一定是更少,而非更多;


單純的聘用或合作關係,沒有共同的願景和股權設計,你辛苦培養多年的醫生骨幹,在基層醫療的機會真正來臨時,很可能只會留給你一個堅決的背影!


因循守舊,等客上門,靠醫保吃飯,沒有自費收入,不能開展線上預約、問診、沒有產品儲備和運營能力、沒有客戶流量池建設能力、沒有互聯網思維和運營能力、只靠“一招鮮”而系統能力薄弱的基層醫療機構,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被無情地淘汰掉!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 但後天很美好


基層醫療的現狀和未來,也可以借用下馬雲的那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


但後天的美好和機會,一定只會屬於“準備好了的”或是正在“積極準備、快速轉變”的基層診所,絕對不存在“雨露均霑”的普世性利好。


疫情對基層診所的3個不利影響和4個可能機遇


疫情過後,“強者恆強”、“馬太效應”會更加凸顯——把準行業脈搏、積極投身變革的一些基層診所,在明天、後天,都能活得更好!


而一些本已活得艱難的基層診所,如果再不思進取、快速變革,只是苦苦等待,一心想回到從前,那麼,連它已有的,也將被無情地奪去!


疫情對基層診所的3個不利影響和4個可能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