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農民留在農村?“3留”措施,你認為可行嗎?

農村“空心化”問題並非近年才出現,其實空心化問題現在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回到農村,很多的家庭都鎖上了大門,路過十幾戶農民家庭,偶有一兩戶開著門,門口坐著老人。在路邊也很少見到孩子的身影,農村的小學,已經出現了老師比學生還多的現象。

到底農民都去了哪裡了?很簡單,都去了城市,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絕大多數都是常年在城市打拼,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回到農村,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感受到農村又恢復了一點生機。農村空心化問題,會引發連鎖反應,例如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問題,還有農村的土地拋荒等問題。要想發展農村,沒有人是萬萬不行的,現實表明,種地已經漸漸的成為了一個雞肋的行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很多農民實際上只是把種地作為副業,而把外出打工作為掙錢的主業了。那麼怎麼把農民留在農村呢?

怎樣把農民留在農村?“3留”措施,你認為可行嗎?


為了能讓農民回村?國家提出“三留”措施,你咋看?所謂的“三留”政策,就包含以下這三個。

第一,把產業更多地留在農村

以前農村的產業很少,而且主要以種養業為主,而一些大型的加工業,重工業等附加值很高、收益高的行業,就很少在農村紮根。而種養業需求的農民不多,並且農民從中能拿到的收益也很少。

青壯年農民之所以選擇外出打工,是因為城裡就業崗位多,工資給的高,這都是農村無法比擬的,因此想要把農民留在農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農村的產業做起來,結合當地的特色,發展適合的農產品加工業、種養業以及信息產業、鄉村旅遊等。


怎樣把農民留在農村?“3留”措施,你認為可行嗎?

第二,把就業崗位更多地留給農民

如果在農村能拿到和城裡一樣的工資,誰願意背井離鄉的遠赴他鄉打工呢?主要原因還是農民在農村待著,就沒有工作,沒錢可掙,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

農村之所以留不住人,歸根結底是農村沒有適合的工作崗位,怎麼辦呢?為農民創造就業崗位唄。近年來國家也對於在農村開辦的企業提供很多的優惠政策,目的就是為了讓企業能踏踏實實紮根農村,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例如物流行業、加工製造業等,這些都是國家重點引導的對象,鼓勵企業紮根農村,面向農民。

第三,產業增值收益留給農民

怎樣把農民留在農村?“3留”措施,你認為可行嗎?

其實在農村並非沒有產業,相反,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規模挺大,企業的年收益也不錯,可是這些都和農民沒有多大的關係,一則,很多企業多半是南方老闆來當地開辦的,不管企業利潤多高,和農民都沒啥關係。其次,有的企業雖然能給農民帶來一些收益,但是主要的產業增值收益還是不歸農民。

所以國家提出要提高產業和農民之間的聯繫,只有達到產業依附農民,農民依靠產業的效果,才能將更多的產業增值收益留給農民,讓農民在家門口賺錢。

怎樣把農民留在農村?國家給出答案,“三留”措施,你認為可行嗎?


怎樣把農民留在農村?“3留”措施,你認為可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