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輿情】扣非淨利潤暴跌94%!御家匯業績再變臉

【每日輿情概覽】

☆億聯網絡70頁回覆年報問詢函,四大疑問仍待解!

☆寶德股份收問詢函:未來持續經營是否存重大不確定性

☆降至1.50% 金地集團因下調公司債利率收監管函

☆騰邦國際被申請破產清算,拖欠中信銀行3億元

☆受關聯方“拖累”,海航基礎大幅下修去年業績,預虧最高12.5億元

☆中原證券2019年淨利潤出現負增長,與證券業盈利大增85%格格不入

☆扣非淨利潤暴跌94%!“電商面膜第一股”御家匯業績再變臉

☆*ST航通: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 4月30日停牌

☆中創環保“隱秘”關聯交易曝光:部分買家賣家與“準東家”有關係

【問詢處罰】

億聯網絡70頁回覆年報問詢函,四大疑問仍待解!

  

2019年年報提出的8個方面共46個問題,終於在4月21日晚間有了答案。億聯網絡的公告共有4份,其中包括年報問詢函的回函、北京大成(廈門)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意見書、中金公司的核查意見、容誠會計師事務所的回覆,4篇公告合計161頁。

22日週三,億聯網絡高開高走,尾盤封漲停,報88.53元/股。

  記者發現,許多交易所詢問的內容,億聯網絡仍然沒有給出正面回覆。例如深交所要求億聯網絡補充說明已掌握到的經銷商向最終客戶銷售的情況,包括客戶名稱等,公司回覆稱並不掌握銷售最終去向;對於公司高毛利率和高淨利率問題,仍待解。此外,億聯網絡的回覆函中關於經銷商代理產品情況的內容,出現了明顯與所指經銷商官網信息相違背的地方。

  一、 高毛利率、高淨利率仍待解

  二、被要求說明最終客戶,公司稱無法掌握最終銷售去向

  三、2018年下半年募投項目收益高於同期公司淨利潤原因?公司:2018年半年報未披露該項目效益近3億元

  四:對經銷商代理品牌闡述,與經銷商官網信息相違背【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寶德股份收問詢函:未來持續經營是否存重大不確定性

  4月22日,寶德股份收到交易所問詢函,要求公司結合國際石油價格、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支出、開採規模等,說明公司未來持續經營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及公司的應對措施。

降至1.50% 金地集團因下調公司債利率收監管函

  

  公司債下調票面利率並不鮮見,但金地集團的一則公告卻引發了不少熱議。

  4月20日晚間,金地集團發佈公告稱,擬自5月28日起,將“18金地03”公司債券利率由5.29%調降至1.50%。

  這一高達3.79個百分點的降幅迅速引起了關注,有市場人士直言,“這明擺著不想續期了”。

  21日午間,金地集團迅速發佈了補充公告稱,其是基於《募集說明書》、《發行公告》、《發行結果公告》中關於債券利率調整的相關條款,對債券利率進行了調整,但“市場上投資者對條款有不同理解”,其表示正在積極與相關投資人溝通。 

  21日晚間,上交所亦對此事發出了監管工作函,要求金地集團核實此次將“18金地03”公司債券利率由5.29%調降至1.50%,是否符合上述約定。 

  據金地集團4月22日晚間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其全年綜合融資成本僅為4.99%;年末淨負債率60.24%,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來源:國際金融報】

【業績債務】

騰邦國際被申請破產清算,拖欠中信銀行3億元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騰邦國際便陷入流動性危機,新冠疫情更使其經營狀況雪上加霜。

  4月21日晚間,騰邦國際商業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邦國際”)發佈公告稱,中信銀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向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公司破產清算,4月17日公司已向法院提交異議書,目前正積極與債權人進行溝通中。

  據公告顯示,中信銀行深圳分行是騰邦國際的債權人。雙方於2018年7月17日簽訂《綜合授信合同》及補充協議,綜合授信人民幣3億元,期限自2018年7月17日起至2019年7月4日止。合同簽訂後,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合計向公司發放了14筆流動資金貸款人民幣3億元,截至公告日,這筆貸款本金、及相應的利息和罰息均未歸還。

   目前看來,騰邦國際的破產清算申請是否被法院受理、是否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在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不排除債權人因債權到期無法受償,通過訴訟、仲裁等方式主張權利,甚至對公司資產、銀行賬戶等進行查封凍結,乃至對公司資產進行拍賣處置。如果出現上述情況,騰邦國際的經營將受到嚴重負面影響。

  如果此次破產清算申請被法院受理,騰邦國際將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公司將存在被宣告破產及終止上市的風險。

  騰邦國際在公告中表示,不論法院是否受理債權人破產申請,公司將在現有基礎上積極做好日常運營工作。

  除此之外,據騰邦國際近期發佈的一系列公告顯示,該公司還面臨業績虧損、高管離職、拖欠員工工資、失去對子公司控制等多重經營問題。【來源:界面新聞】

受關聯方“拖累”,海航基礎大幅下修去年業績,預虧最高12.5億元

  4月22日晚間,海航基礎發佈業績預告更正公告,預計2019年的淨利潤虧損9.5億元到12.5億元;此前1月23日其公告預計2019年淨利潤為2億元到3億元。

  海航基礎表示,根據期後事項,以及受海航集團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影響,公司基於謹慎原則,提高關聯方應收款項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及增加計提聯營企業股權投資損失。

  海航基礎進一步表示,在2020年1月業績預告時,主要按實際損失法計提了應收款項的壞賬準備,現受海航集團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影響,控股股東及關聯方的流動性風險加大,未來關聯方應收款項的收回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按預期損失法提高了對關聯方應收款項預期損失的計提比例,導致信用減值損失較前次業績預告測算增加了8.69億元。

  同時,海航基礎投資的聯營企業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三亞新機場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同樣受海航集團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影響,導致聯營企業實際經營業績與預期出現較大偏差,因此公司對關聯方資產提高了預期損失比例,通過採用權益法核算需增加計提投資損失3.90億元。

  4月11日,海航基礎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總額為141.56億元(不包括對控股子公司和全資子公司的擔保),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45.67%,逾期擔保金額共計15.66億元。【來源:界面新聞】

中原證券2019年淨利潤出現負增長,與證券業盈利大增85%格格不入

  4月22日,AH股券商中原證券發佈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73億元,同比增長43.82%。不過公司歸母淨利潤卻同比出現了負增長,下滑11.50%至5822萬元。

  具體到各業務條線上,2019年中原證券經紀業務實現13.92億元營收入,同比增長48.53%,經紀業務仍舊佔據公司營收一半以上;與此同時,中原證券2019年自營業務增長速度最快,達到了404%的同比增幅,實現營收4.21億元,為公司第二大業務;投行業務與資管業務營收則均在2億元左右;唯一出現虧損的則是境外業務,該項業務營收從2018年的1.53億元轉至2019年的-1.78億元。

  據證券業協會數據,截至2019年年底,國內133家證券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在當年增長了35.37%、84.77%,這一背景下,中原證券負增長的淨利潤顯得格格不入。

  境外業務營收轉負也是中原證券2019年淨利潤負增長的一大原因。

  2018年中原證券境外業務收入尚有1.53億元,而2019年公司則在這一項業務上取得了-1.78億元的營收。

  據瞭解,目前中原證券主要依靠子公司中州國際及其子公司開展境外業務。截至2019年末,相關子公司證券經紀業務開戶數達到7,013戶,較上年增長4.05%,經紀業務證券累計交易額242.32億港元,較上年增長29.00%;投行業務方面,年內完成各類投行項目11單,募集資金約12億港元。

  但受經濟波動影響,中州國際部分投資項目出現逾期風險直接導致了營收轉負。2019年末中州國際總資產為22.76億港元,淨資產4.13億港元。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2億港元,淨利潤-3.31億港元。【來源:界面新聞】


扣非淨利潤暴跌94%!“電商面膜第一股”御家匯業績再變臉

  

  2018年2月,頂著“電商面膜第一股”的光環,淘寶起家的御家匯正式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然而,上市後的御家匯並未迎來飛躍發展。

   4月21日深夜,御家匯公佈了2019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12億元,同比上升7.4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22.27萬元,同比下降79.1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619.2萬元,同比下降94.14%。2018年,御家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已分別下滑17.5%和28.4%。

  對於此次業績的下滑,御家匯稱系報告期公司為了適應市場變化進行戰略佈局調整,加大了市場投入和渠道建設力度,同時,運營人員不斷擴充,人力成本增加,進而影響了短期盈利能力。

  未來,市場投入和渠道建設會否持續影響公司業績?對今年其有怎樣的預期?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御家匯方面,不過截至發稿前,並未得到回應。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市之後,御家匯在線上下多渠道的佈局有過不少動作,但收效不大,財務報表是“自然結果”的表現。“(御家匯)尋找銷售增量,一個是線上存量增長,一個就是線下增量增長,現在御家匯線下還較弱”。

【每日輿情】扣非淨利潤暴跌94%!御家匯業績再變臉

【企業危機】

*ST航通: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 4月30日停牌

  4月22日,*ST航通公告,公司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股票將於2019年披露年報日4月30日當日停牌。同時,公司下修業績預期,預計2019年淨虧損8000萬元左右,此前預計盈利0.7億元至1億元。

中創環保“隱秘”關聯交易曝光:部分買家賣家與“準東家”有關係

  

  自2018年拓展貿易業務以來,短短兩三年時間,中創環保從一個門外漢迅速化身為貿易強手,貿易業務收入暴漲。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貿易業務收入的大幅增長,與近年來突然出現的多家“非關聯”公司不無關係。這些公司大多在短期內就成為上市公司的“忠實”供應商或客戶。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2019年財報審計中,中創環保與這些公司之間存在的隱秘關聯被曝光。

  4月21日晚,中創環保發布了2019年度財報。然而,這份財報被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所)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大華所指出,中創環保存在未履行相應內部決策審批程序,與其他關聯方及其附屬企業上海嘉昂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嘉昂)、上海將聖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將聖)、北京科陸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陸)等發生關聯交易以及關聯方資金佔用的情況。

  其中,中創環保在2019年與上海嘉昂、上海將聖發生“購買商品、接受勞務的關聯交易”達3627.32萬元,2018年度為2067.2萬元。2019年,中創環保與宜興市中新廣貿銅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新廣貿)發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關聯交易”達2.17億元。此外,上海嘉昂、上海將聖、北京科陸在2019年度佔用中創環保資金累計發生額分別達1.27億元、9742.74萬元、2710萬元,相關款項已經償還。

  而在中創環保的過往公告中,似乎並未披露與上海嘉昂等公司之間的交易,並曾公開表示,與中新廣貿之間不存在關聯關係。但事實上,上海嘉昂等與中創環保第四大股東上海中創凌興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中創)的關聯自然人存在關聯。【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