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區:“黨員三結合致富鏈+” 成為脫貧攻堅“加速器”

近年來,臨河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精準謀劃黨建載體,探索推行了“黨員三結合致富鏈+”精準脫貧幫聯機制,走出了一條新時代農村“支部+企業+黨員+三級幹部+貧困戶”抓黨建促脫貧的新路子,使黨組織、企業和黨員幹部在推進產業發展、加快脫貧致富中找準了位置,發揮了作用,讓貧困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成為脫貧攻堅“加速器”。

臨河區:“黨員三結合致富鏈+” 成為脫貧攻堅“加速器”

走進臨河區烏蘭圖克鎮東興村貧困戶王剛家的溫室,3月初種植的豆角苗已經長到一米多高,王剛正忙著給幼苗吊繩固定。“去年村支部幫助我在鮮農園區免費申請了一棟溫室讓我種,一年就收入了五六萬。今年有了經驗,再好好和園區農技人員學習學習技術,收入肯定錯不了。”看著滿棚生機勃勃的豆角苗,王剛高興地說。曾經,王剛依靠政府兜底保障才脫了貧,現如今,他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在發展產業、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信心滿滿。

2016年,臨河區烏蘭圖克鎮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抓黨建促脫貧的總體要求,引進了巴彥淖爾市鮮農農業科技公司,在東興村通過土地流轉,建成了800多棟溫室,佔地近4000畝。藉助設施農業園區這一平臺,烏蘭圖克鎮黨委和企業協調,劃出一片扶貧產業園區給貧困戶免費種植,並對種苗、化肥等進行一定的補貼,通過凝聚支部、企業、黨員、三級幹部、農戶五方力量,率先推行“黨員三結合致富鏈+”精準脫貧致富機制,構成鏈的成員由原來的“黨員+富裕戶+貧困戶”擴大為“支部+企業+黨員+三級幹部+農戶”,賦予了“黨員三結合致富鏈”新內涵,增強了抓黨建促脫貧的實效。

東興村黨支部書記祝利平說:“一開始,村裡人沒種過溫室,都不敢嘗試,我們就黨員帶頭率先承包溫室搞種植。通過看得見的成效帶動更多村民加入,拓寬了他們的增收致富途徑,也通過幫扶讓村裡的貧困戶能夠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臨河區推行“黨員三結合致富鏈+”精準脫貧致富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作用,通過支部引領、企業支撐、黨員帶頭、三級幹部幫扶,最終實現貧困農戶產業脫貧致富目標。

“目前,臨河區572名經濟條件好、帶動能力強的農村黨員,主動與462戶貧困戶開展了結鏈幫扶活動。通過開展“承諾一項服務、聯繫一塊基地、傳授一項技術、解決一個問題、幫扶一戶致富”的“五個一”活動,發揮黨員在發展現代農牧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幫助貧困戶把脈問診分析致貧原因,提供致富信息,拓展致富渠道,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臨河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要振海介紹說,“在‘黨員三結合致富鏈+’精準脫貧致富機制中,企業起到了承擔社會責任的支撐作用,無償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優先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吸納到企業基地,通過自主合作經營等方式助推脫貧;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入股分紅等方式助推脫貧,做到因戶因人施策,確保精準脫貧。”

此外,臨河區組織動員600名村幹部和1100多名村民小組長主動配合市、區兩級包扶單位和包扶責任人,同全區所有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定期通過“黨員小課堂”等形式,為貧困戶送技能、送信息、送資金項目,講解貧困戶種大棚的優惠政策、補貼情況以及種植技術等,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激發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充分調動群眾產業脫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田海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