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宣傳專欄(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宣傳專欄(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於2019年12月28日通過,該法共九章六十三條,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社區矯正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範社區矯正工作的法律,標誌著社區矯正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具有重要意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宣传专栏(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宣传专栏(五)

第三章 決定和接收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的社區矯正對象,應當自判決、裁定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到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報到。

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由看守所或者執行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公安機關自收到決定之日起十日內將社區矯正對象移送社區矯正機構。

監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由監獄或者看守所自收到批准決定之日起十日內將社區矯正對象移送社區矯正機構。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於社區矯正對象報到和移送的規定。社區矯正對象到社區矯正機構接受社區矯正的方式,可以分為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罪犯的主動報到和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的移送兩種情形。

第二十二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依法接收社區矯正對象,核對法律文書、核實身份、辦理接收登記、建立檔案,並宣告社區矯正對象的犯罪事實、執行社區矯正的期限以及應當遵守的規定。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於社區矯正接收和宣告的規定。第一,社區矯正機構應當依法接收社區矯正對象;社區矯正機構接收社區矯正對象時,應當核對後辦理登記手續,建立檔案。第二,規定了社區矯正宣告,明確了社區矯正宣告的具體內容。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三條 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履行判決、裁定、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等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遵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關於報告、會客、外出、遷居、保外就醫等監督管理規定,服從社區矯正機構的管理。

【條文釋義】

本條是社區矯正對象遵守監督管理規定和履行法定義務的規定,從三個層面規定了社區矯正對象的法定義務:首先,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應當遵守憲法、國家法律、國務院行政法規。其次,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應當履行社區矯正決定機關即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監獄管理機關在作出判決、裁定、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時法律文書所明確載明的義務。最後,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還應當遵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單獨或聯合其他有關部門制定的關於報告、會客、外出、遷居和保外就醫等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社區矯正機構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四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根據裁判內容和社區矯正對象的性別、年齡、心理特點、健康狀況、犯罪原因、犯罪類型、犯罪情節、悔罪表現等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矯正方案,實現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矯正方案應當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表現等情況相應調整。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於制定和調整有針對性的矯正方案的規定:一是規定應當制定有針對性的矯正方案。二是明確提出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的要求。三是明確矯正方案應當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表現等情況相應調整。

第二十五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情況,為其確定矯正小組,負責落實相應的矯正方案。

根據需要,矯正小組可以由司法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的監護人、家庭成員,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人員以及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組成。社區矯正對象為女性的,矯正小組中應有女性成員。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於矯正小組職責和組成人員的規定。第一款是關於矯正小組職責的規定,第二款是關於矯正小組人員組成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瞭解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和行為表現。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通過通信聯絡、信息化核查、實地查訪等方式核實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社區矯正機構開展實地查訪等工作時,應當保護社區矯正對象的身份信息和個人隱私。

【條文釋義】

本條共分兩款。第一款是關於社區矯正機構應當瞭解掌握核實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和行為表現的規定。第二款是關於實地查訪時對社區矯正對象合法信息保護的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宣传专栏(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宣传专栏(五)

新浪微博:@開封司法行政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