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文|CC


也許這篇文章只適用於大多數人。

我曾經在一個提問下“緬懷”了我的青春,矯情地表達了我對最純真的青春期的熱愛。然後我收到了這樣一條評論: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我現在做的事是絕對正確”這種帶有小小自我的脾性和“只要給我自由,我就能翹起一個地球”的浪漫想法,和我十年前幾乎一模一樣。而現在的我,鮮少再真正表露自己的內心。

和我曾經對抗的“大人”變成了一個樣子:站在某個制高點,用著自己的“經驗之談”對他人“指指點點”。我很感激她寫給我的這段評論,讓我真正反思了一下:20歲,我到底在幹什麼?


前段時間有個被廣泛討論的問題“你曾經心目中的2020是什麼樣子的?”大家千奇百怪的想法,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反正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我畢業了。終於離開了學校、老師和家長,到了兒時的我所謂的“完全自由”的年齡,而現在的我除了自由,一無所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早就

忘記了現在是曾經無比憧憬的時刻。因為我需要面對的,都是根本無法迴避的問題——


自由換不來錢,首先我得實現經濟獨立。


實習的時候,我怕自己表現得太愣,所以當老員工交代給我任務,直接拋給我一些行業慣用的英文單詞時。我就裝作聽懂的樣子,然後躲在沒人的地方根據發音勉強拼寫出來,查查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盡力展現出自己最好的狀態。但是面對工作,卻依然犯了很多基礎的錯誤

因為實在是有太多不好意思請教的問題,我只能自己抱著電腦加班到深更半夜。半個小時能做完的事情生生做了兩個小時。

當我終於靠自己摸索出來一點規律時才恍然大悟:這麼多年來習慣老師,我總等待著有個人一點點教我如何去工作。而職場上忙碌的人們,卻是期待著你和他們無縫銜接的。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深愛的人已老去:承受的幸福越多,擔當的責任越大。


我是獨生子女,從小生長於充滿愛的大家庭裡。尤其是老一輩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給我的愛使我從小便貪婪地享受這一切美好。

不知什麼時候,悄悄隨著年齡跟來的老人病侵佔了我印象中一直精神矍鑠的老人們。

老人們的毛病各不相同,對待病情的態度卻出奇地一致:拒絕去醫院

子女們對老人的執拗束手無策,又不敢惹他們生氣,只能被迫同意他們在家中調養。於是,只要一有時間,我便開始了兩頭跑

暑假更是:一三五奶奶家,二四六姥姥家。週日跑到醫院找老人們曾經的主治醫師聊聊天,看看怎麼在家能正確調理。

我依舊貪戀被照顧的感覺,想一直享受老人們無條件的愛。卻忽略在我逐漸長大時,他們真真切切的衰老,使其再沒有那麼多的力氣去用力愛我。

老人們總會隱瞞自己身體的不適,面對像孩子一般耍無賴的他們,我也開始尋到一些套話的竅門。


有天,我發現一向喜歡到處轉悠的奶奶得空就往床上躺,話有些少,飯後也不下樓遛彎了。

放在以前我會這麼問:“奶奶,您是不是不舒服啊。”

奶奶:“沒有,我沒感覺不舒服。”


現在我會這麼問:“奶奶,您今天一整天是不是都感覺有點困,還有點乏?”

奶奶:“對對,是這種感覺。我感覺今天好像總沒睡醒似的。”

結合一下奶奶身上已有的毛病,趕緊給她測血壓,果然比平時高了不少。


比起把某些病症貼到自己的身上,他們更願意對你表達出來的一些感受表示認同。

我察覺到,二十多歲。我才開始真正學著與老人相處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自由給予的太多選擇,我竟無從下手。


當我選擇了就業而不是考研時,我知道我更大的難題馬上就來了。我該選擇哪個行業作為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這在未來會影響我……

我究竟該選擇離家近的清閒之地,還是離家遠的CBD?

我該選擇去鍛鍊我的短板,還是發揮我的長處?

……

這些焦慮,使得我有一段時間不得不依賴安眠藥助眠。

睡不著的時候,我想到了我的同齡人,他們也和我一樣嗎?


我從通訊錄中翻出數十好友,分別問了他們同樣的問題:

“你覺得,從你十幾歲到二十歲,發生了什麼你有些適應不了的變化嗎?”

後來,我挑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回覆。


1.我仍然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但卻不得不去長大。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女,98年


2.我此前的人生裡,從未有過這麼多的憂慮。我甚至少了能夠說話的朋友,大概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要去面對吧。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女,98年


3.我像是一個從小扒著門縫,窺向大人世界的孩子。當我足夠大,被邀請進入這大人世界時,我卻退縮了。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女,98年


4.我擺脫了一些約束,鑽進了一個更大的圈套之中。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女,99年


5.以前我喜歡買名牌,現在發現名牌所帶來的優越感如此不堪一擊。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男,95年


6.我是個話癆,過了依賴父母、與好友傾訴的階段後。從未想過我會選擇自己消化這些事情。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女,98年


7.曾經我還敢坦言“我的生活我做主”。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女,98年


8.其實我懂得了 ,總有一天自己會不再像自己。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男,96年


9.擔憂可以分成兩類:無方向的無止境擔憂和有方向的選擇性擔憂。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女,97年


10.終於意識到自己在最好的年齡其實一無所有。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男,98年




好友A是個踏實勤奮的女孩,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準備考研。備考期間,學校裡又發生了很多事情,各個方面巨大的壓力下,她經常深夜痛哭,一度接近崩潰。後來以“碰運氣”的心態,去參加了她一直很嚮往的某知名公司校招。

她說:“那裡去了很多研究生,海歸,還有不少重點大學的學生。你知道嗎,在張貼名單裡,只有我一個人的院校信息那裡寫著的是‘xx省-其他院校。我學校的名字甚至都沒有寫出來。’”

“今年的考研題目實在是太難了。我花了半個小時就做完了數學的所有題目,剩下兩個半小時我就一直趴在卷子上哭。”

後來她通過三試,順利拿到了那家公司的offer。直到與公司籤協議的時候,她還在

懷疑是不是因為有重名的,公司錄取錯人了

“你看,最悲慘的也莫過於此了。我習慣了失敗,甚至不習慣於成功出現在我的生活中了。”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比起十多歲的年齡,我們丟了些純真,獲得了些面對未知的勇氣。當我們面臨無數選擇而茫然失措時,我們知道了“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於是硬著頭皮往前衝。

我們期待著一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回報,可往往現實不遂人願。你感到未來一片黑暗時,卻發現罅隙之間穿過了一點點光。

就這麼磕磕絆絆中,我們得到了自己未曾預料過的東西,也承認了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這個現實。

《活出生命的意義》裡有一段話:

“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著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它是自然的產物。”


我想,我20歲那年最大的收穫就是:

我終於把未來的自己,看成了現在的樣子。二十歲,我沒能如幻想中那樣改變世界,但我接受了平庸的自己,因為這也是我創造出來的平凡。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記錄我二十歲這年產生的感受,也同樣想讓你知道:我們都一樣,二十歲的你,不孤單。你可能是平凡的你,但你也是最獨特的自己。

無人能敵。

95後獨白:20歲那年,你改變世界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