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有沒有這樣一部劇,它在你心裡的地位不可撼動,《請回答1988》在我心裡就是這樣的,幾乎可以說是我的人生電視劇。作為請回答系列的第三部,有前兩部的珠玉在前,這部劇在未開播前就受到了很大的期待。


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作為一部韓國家庭偶像劇,《請回答1988》無論從演員到配樂,都讓人無可挑剔。主要劇情就是那個和現在相比無疑是舊石器時代的1988年,首爾雙門洞衚衕的故事。


那個時候大家每天聽的最多的是錄音機,隨身聽就算是高配了,做飯用的是蜂窩煤。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英雄本色》《倩女幽魂》更是席捲韓國,張曼玉和王祖賢更是那個時代所有男人的心中女神,甚至女主角德善的兩個閨蜜外號就是張曼玉和王祖賢。電視劇也是五人組圍坐在電視前看《英雄本色》的經典鏡頭開始。


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衚衕裡住著五個人家,成德善一家因為在銀行工作的父親給別人擔保導致負債累累,只能住在半地下室;金正煥一家是衚衕裡的暴發戶,誓要把貧窮時吃不到的東西好好吃一遍;和媽媽妹妹相依為命的善宇一家;天才圍棋手崔澤一家;雙職工家庭、從小生活富足但缺乏父母關愛的柳東龍一家。


請回答系列每一集的時長都比較久,基本上是一個電影的長度,剛開始看真的會被嚇到,但很快就被打臉了,沒一會就被熟悉的故事和恰到好處的羊叫聲吸引。而且完全不用擔心會出戲,從頭看到尾,說實話我沒發現有什麼地方是多餘的。


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常常在你爆笑的同時戳中你的淚點,我真的是從第一集哭到最後一集,追劇的那一段眼睛沒有一天不是哭腫的,但不是因為劇裡的人物有多慘,而是發自內心的被感動,尤其是親情總是直戳心靈。


就像所以非獨生子女家庭都會面臨的情況一樣,親情的天平永遠都會有所偏頗。德善是家中的老二,所以從小就讓著姐姐和弟弟,雞蛋不夠了,吃醃豆子就好了,吃全雞隻有兩個雞腿,吃雞翅的永遠是她。


委屈總是慢慢累積著,終於在家人又一次忽略了她要和相差沒幾天的姐姐分開過生日的請求後爆發了,自己的犧牲爸媽竟然從來都不清楚。


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但是家人就是家人啊,哪怕自己委屈到了極點,當爸爸帶著蛋糕在路口等自己的時候,當爸爸帶著歉意慚愧的說道: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啊。德善已經把自己的委屈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懂不懂又有什麼重要呢,最終消除隔閡的還是堅決不放手的那顆心。


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父母之於子女,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能給你子女更好的生活,哪怕是子女的身體有問題,都會怪到自己身上。兒子正峰做手術的時候,雖然知道這只是個小手術,但在病房外面早就哭花了臉。手術成功後哭著對兒子說"很抱歉,媽媽沒能給你一個健康的身體。"


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那如果做子女的已經結婚生子獨立出去了呢,情況是不是會有所改變?


靠著救濟金活著的善宇媽不想讓自己的媽媽看到自己過得不好,向豹子女士借了煤球、米麵甚至護膚品和漂亮衣服。可是一切都沒騙過媽媽的眼睛,看到媽媽留在洗衣機上的信和錢,我和善宇媽一起哭了!​


原來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也有了那段經典的臺詞:"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神創造了媽媽,那麼爸爸呢,爸爸不像母親一樣柔軟直接,父親的愛更加深沉內斂,但卻神通廣大,像個超人,好像無論什麼事情交給爸爸他都可以解決。​


哪怕是生老病死在超人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面對親人的離世,父親竟然也可以有說有笑的和親友們吃吃喝喝,不缺一點禮貌規矩,殊不知在笑容之下是怎樣一顆正在流血的心。爸爸他只是在忍,只是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量。


非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會有親情缺失嗎?面對父母的偏愛只有隱忍?


親情永遠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牽絆出來的就是我們長大、父母變老。長大和變老真的都是萬般不好,硬要挑出一點就是教會我們學會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