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溥儀敬錯了人,真正開槍的早被拋入了長江

在1961年的國慶宴會上,曾經的末代皇帝溥儀高舉酒杯對一個人說道:“你打響了第一槍,可稱蓋世英雄,了不起,推翻了封建統治,打倒了我這個當年還是小孩子的皇帝,讓我能順應歷史潮流,改造為新人。為表達謝意,容我敬你一杯。”

此時距離武昌起義已經整整過去了五十年。五十年滄海桑田,昔日的皇帝與昔日的造反者兜兜轉轉又見面了,曾經的對立者已早無恨意,只剩相逢一笑泯恩仇。

溥儀敬的這個人是熊秉坤,曾被譽為“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很多人稱其為“熊一槍”。

誰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溥儀敬錯了人,真正開槍的早被拋入了長江

溥儀(中)、熊秉坤(右)

但是,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發現,溥儀的這杯酒敬錯了人,真正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人並不是熊秉坤,而是程正瀛。

當時熊秉坤在武昌起義中擔任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總代表,是武昌起義的領導者之一,而程正瀛是熊秉坤的屬下,原名程定國。

關於誰打的這一槍,熊秉坤從來就沒有將這份功勞據為己有,並且完全承認程正瀛開的第一槍,他在1918年時曾寫過《武昌起義談》,詳細記載了程正瀛打這一槍的過程:

“二排長陶啟勝竟不聽乃弟勸,反率護兵二名,徑奔餘棚,意欲先發制人。呵下士金兆龍:汝造反乎?金答曰:‘老子即造反,汝將奈何?’陶喚捕,金與陶扭,金不能勝,即呼曰:‘吾輩今不動手,尚待何時?’同棚程定國(即程正瀛)應聲起,以槍托擊陶頭部血淋,陶釋金逃,程繼射一槍中陶腰部,此即首義第一也。”

上面的話估計大家看著很累,還是我詳細描述一下這一過程吧。

​在起義當晚,工程營二排排長陶啟勝帶兵巡哨,發現金兆龍、程正瀛等人正擦槍裝彈,就斥責說:“你們想幹什麼?”金兆龍一語雙關地說:“預備不測”。陶啟勝大怒,上前抓住金兆龍說:“你想造反嗎?”金兆龍說:“反就反,你能怎樣?”陶啟勝叫護兵逮捕了金兆龍,金兆龍大呼:“再不動手,等待何時?”

程正瀛持槍射擊,打中了陶啟勝,陶啟勝帶傷逃跑了,後來這位陶啟勝因傷勢過後死於家中。程正瀛不僅開第一槍打傷陶啟勝,隨後還擊斃了前來彈壓的阮榮發、黃坤榮、張文濤三人。

下面是熊秉坤所寫的另一篇文章《前清工兵八營革命實錄》的部分內容。

金見事敗,疾呼曰:‘眾同志再不動手更待何時!’中一會員程定國(正瀛)持槍開擊,陶帶傷逃死於家。……營主阮榮發、右隊官黃坤榮、司務長張文濤各持手槍向上射擊,口稱‘不用呶噪’,聲未已,程定國一槍擊中右隊官,及司務長。營主(阮榮發)見槍斃兩人,正逃走時,忽又一槍斃之。”--來源於熊秉坤著《前清工兵八營革命實錄》

而聽聞槍聲後,熊秉坤才趕來,還大驚:時辰未到,為何槍響?

無奈,事已至此,只能提前起義,隨後熊秉坤對空連放三槍,鳴哨集合隊伍,跑步殺向楚望臺軍械所。

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就這樣在意外和倉促中爆發了。

所以程正瀛不僅開了第一槍,還擊斃了四人,可以說前幾槍都是他開的,而熊秉坤對空開的那三槍,只能靠後。

誰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溥儀敬錯了人,真正開槍的早被拋入了長江

武昌起義

這就是這一偉大事件的詳細過程,而陶啟勝則成了武昌起義第一位挨槍子的人。而多位武昌起義的親歷者也在後來撰文或聲明,都說程正瀛是武昌起義打第一槍的人。

明明是顯而易見的事,怎麼到了後來就成了熊秉坤成開第一槍的人了呢?

其實這事與孫中山有關,1914年,他在日本接見了熊秉坤,他很高興地向旁人介紹:“這就是武昌首義放第一槍的熊秉坤同志!”

而且在他寫的《建國方略之一》中也說過,“熊秉坤首先開槍發難”。就這樣“熊一槍”之說法被大家傳開了。

誰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溥儀敬錯了人,真正開槍的早被拋入了長江

而程正瀛這所以被大家選擇性遺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程正瀛的立場不堅定,雖然開了第一槍,但是沒多久就投靠了袁世凱,站在了曾經戰友的對立面。

開第一槍的人竟成了叛徒,如果再大肆對外宣傳程正瀛,在影響和感情上都接受不了,所以程正瀛就這樣被遺忘,以至於後來的半個多世紀,民眾們都認為開第一槍的是熊秉坤。

而程正瀛這位真正開第一槍的起義者,則在1916年,被革命黨人賈正魁誘捕,將他灌醉後拋入長江淹死。

當然,熊秉坤是這次工程營首義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和領導者,雖未親自打響第一槍,但決無損於他在首義中的功績和形象!

誰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溥儀敬錯了人,真正開槍的早被拋入了長江

武昌起義紀念館

在紀念武昌起義95週年時,有關部門決定修復程正瀛故居。鄂州市特請年逾九十高齡的當代著名書法家陳義經先生題寫匾額,程正瀛故居的大門楹聯為:

首義史長垂,革新華夏原三楚;

千秋功不朽,射落皇冠第一槍。

這就是歷史,再看程正瀛在武昌起義時的表現,殺伐決斷、果斷勇敢堪稱英雄義舉。如果程正瀛能夠堅持立場,也必然會名垂青史。也許他當時也沒有想到,他開的這一槍會敲響清王朝的喪鐘,成為影響歷史走向的關鍵一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