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52名學生簽約商飛 上理工牽手中國商飛助推大飛機事業發展

今年已有52名學生簽約商飛 上理工牽手中國商飛助推大飛機事業發展

圖說:上理工增材製造研究院的實驗室裡,科研團隊正進行實驗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為產業做貢獻,一個學科做不起來,需要交叉多學科協同完成創新和應用。”說這話的,是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今天下午,安靜的上理工校園迎來了一批新夥伴,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理工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致力於科研攻關、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領域的校企合作,提交大飛機“卡脖子”項目的國產化答卷。

今年已有52名學生簽約商飛 上理工牽手中國商飛助推大飛機事業發展

圖說:上理工增材製造研究院的實驗室裡,科研團隊正進行實驗

實用技術亟待校企合作推進

國外的熔絲增材製造鈦合金零件已經在波音787飛機上裝機應用,但是相關技術和設備都受到技術封鎖,急需本土團隊產出高質量、低成本的實用成果。一年多以前,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公司、中國商發上海商用航空發動機製造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理工大學聯手成立“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上海航空創新中心暨上海增材製造航空創新研究院(籌)”,以期通過“產學研用”資源協同,助力中國航空製造業創新發展。

增材製造研究院與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聯合承擔了一項鈦合金零部件熔絲增材製造技術研究項目,也是中國商飛大飛機創新谷首批入駐的項目之一,最終目標是將該技術應用到中國商飛三大型號,實現零部件製造週期減少50%、成本降低30%。該項目去年啟動以來,已完成材料基礎工藝研究探索,在綜合考慮了結構、尺寸和性能要求的基礎上篩選出了C919飛機上的兩個鈦合金結構件作為潛在應用對象。這兩個零件如能裝機使用,預計每架飛機成本將降低80至100萬元。此外,還可以考慮將這一技術推廣應用於更多零件,產生更大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目前,該項目正在逐步推進產業化落地。

今年已有52名學生簽約商飛 上理工牽手中國商飛助推大飛機事業發展

圖說: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理工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多學科交叉直面解決實際問題

飛機制造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單一學科很難完成,需要多學科聯合攻關。比如針對商用飛機制造過程中排出的高危廢水、廢氣等問題,上理工聯合環境與建築學院、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理學院相關科研人員組成多學科聯合攻關小組,完成處理工藝實驗室優化方案,使高危廢水廢氣實現低成本的可循環利用。此外,聚焦中國商飛提出的“複合材料無損探傷”等技術難題,上理工同樣給出了多學科交叉攻關的研究方案。

商飛方面也稱,未來雙方在聚焦5G應用領域下的飛機損傷遠程探測與分析、國產大飛機零件3D打印設計製造和檢測等方面有更多深入合作。

“中國製造”共同育人

除了科研協作,人才培養也是雙方合作的重要部分。在C919大飛機的設計過程中,上理工杜寶江副教授帶領團隊與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上海滬江虛擬製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設計團隊合作,參與商用飛機相關結構件的三維虛擬設計,這一干就是7個年頭。在這潛心攻關的漫長時光裡,杜寶江團隊逐漸吸引了200多位上理學子的加入,有的學生在畢業參與工作後繼續負責大飛機相關項目。“我們的辛苦付出不但為商飛解決了技術難題,更是點燃了這群上理學子投身中國大飛機事業的激情,上理工與中國商飛的攜手定會促成更多的項目落地,同時也讓‘航空強國夢’的種子在更多的學子心中生根發芽。”杜寶江談道。

據記者瞭解,2019年上理工就有100名學生加入中國商飛,今年也已經有52名研究生簽約商飛。上理工黨委書記吳堅勇表示,希望雙方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進一步密切合作、拓展合作、加深合作,不斷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共同助推中國大飛機事業發展和上理工高水平大學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