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記憶(39):黑龍江雙鴨山礦務局百年紀實——嶺東煤礦

萬鵬在雙鴨山的日子裡(3)

袁毅傑

主編:於耀森

萬鵬同志對舊知識分子非常重視,對我們黨自己培養的知識青年就更是十分愛惜的。東北解放後,合江省政府在佳木斯市辦了一個青年幹部學校。這些學生畢業後,雙鴨山分到了一批,萬鵬把他們當寶貝一樣看待,把他們放在重要的崗位上,指定專人帶讓他們學習專業技術,盼望他們能早日肩挑重任。如培養高鳳梧當坑長;讓黃致卿學採煤技術,由段礦師代培;讓王博學學財會業務;還有田文舉、李維新、孫慶林、郝善志、王森等,都被安排到重要業務部門。他們積極肯幹,不怕苦、不怕累,進步很快,很快就在不同崗位上挑起了重任。萬鵬為什麼愛惜人才?因為他是搞生產建設的,懂得知識就是力量,就是資本,建設社會主義需要科學知識,不珍惜知識分子就等於不重視我們國家的建設。

和礦工息息相通

身為局長的萬鵬同志不但操持著全局的生產建設,而且還時刻關心著職工的生活。礦務局剛成立時,職工住房很少,許多職工因無住房不能帶家屬,少數職工家屬住的是泥坯草屋,衛生條件更談不上,工人從井下出來沒有地方洗澡,只能用臉盆打點水擦洗一把。萬鵬看到這種情況十分焦急,和有關人員一起想辦法加以解決。為了讓職工有個活動場所,在嶺東、嶺西各建一個籃球場,使得青年職工在業餘時間能搞點體育活動;為了職工的身體健康,建起了礦區衛生所,派何慶祥和王振藩兩位大夫出診,另調了兩名護士辦助,藥品是從佳木斯等地購進的,煤礦職工和家屬隨時可以就醫;為了讓井下工人洗上澡,又在工人宿舍附近蓋了兩間小平房,安裝了小鍋爐燒熱水,供工人洗澡用。那時有的工人因缺衣服穿,下井勞動時光身幹活,萬鵬就設法派人到外地買些藍布衣服發給工人當勞動服。這些雖是臨時措施,但卻給工人解決了實際困難。萬鵬還經常深入到工人宿舍或工人家中同工人一起聊天,向工人

問寒問暖,瞭解工人的生活和思想情況,並有針對性地回答工人提出的問題,工人們都很高興,說共產黨好,共產黨的官也好,不打人罵人,沒有架子,還能和“煤黑子”坐在一起說話。

為了解決職工住宿和機關辦公問題,礦務局決定在尖山子蓋礦務局辦公樓和職工宿舍,把尖山子作為雙鴨山煤礦的中心,根據萬鵬的設想,有關部門對地面建設進行了統一規劃。為此,萬鵬到佳木斯找袁慶乎協商把建房工程包給他,人工由袁慶孚負責,材料、工資等費用由礦務局負責,合同訂好後,他們就開始按礦務局的圖紙進行施工。在建設過程中,薛洪超與袁慶乎聯繫具體事務,大問題找萬鵬解決。萬鵬每天都要到工地看進度情況,有問題就隨時解決,如工人的吃住問題,醫療問題,材料運輸問題等。實行這種包工,礦務局是比較省心的。根據萬鵬的設想,尖山子不但要建辦公樓、宿舍樓、還要建商店、學校、劇院等。現在尖山子已成為雙鴨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萬鵬的設想得到了全部的實現。

嶺東是塊寶地,但是當時由於開發較晚,各種生活設施都不配套,甚至連一個商店都沒有,最常用的針頭線腦都沒有賣的,更不用說其他日用品了。在這種情況下,萬鵬想辦一個像延安那樣的生產消費合作社。可是那時候在雙鴨山想找一個會經營管理的人也辦不到,萬鵬就去找東北總司令部參謀長伍修權,請他幫助找個能辦合作社的幹部,伍參謀長就找到曾在延安辦過合作社的老鄭同志,請他來嶺東煤礦創辦合作社,萬鵬又另抽調了幾個工作人員歸老鄭領導。資金先由礦務局拿,還提倡職工自願入股,盈利可以分紅,退股者自便。老鄭他們到佳木斯、哈爾濱、富錦、集賢等地採購物品,主要是煙、酒、柴牙膏、肥皂、糖果及穿戴用品,然後供應給全礦職工,很受廣大職工家屬的歡迎。這個合作社設在嶺東礦務局門前不遠的一個廟裡,離焦子窯和工人住的地方較近,職工下班後順便去看看,買點什麼很方便。有的工人愛喝酒,買幾兩回到宿舍熱坑上一坐就可以喝,覺得美滋滋的。這個合作社雖然不太大,但商品比較齊全,豐富了嶺東職工的生活,方便了群眾,給礦山增添了生活的氣息。後來職工家屬中又有了炸油條賣的,也有賣菸酒的,陸續增加了一些小商業點,這在當時都是很需要的。這些小商業點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既為後來雙鴨山的商業發展打下了基礎,又解決了當時礦工們的生活困難.

揮之不去的記憶(39):黑龍江雙鴨山礦務局百年紀實——嶺東煤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