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中國百年一遇的機會,建議擴建戰略儲備油庫,低油價時多囤油,國內油田可先停下來,留給子孫後代


院士:中國百年一遇的機會,建議擴建戰略儲備油庫,低油價時多囤油,國內油田可先停下來,留給子孫後代

圖注:1930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工人傾倒賣不出去的牛奶

1930年大蕭條時有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奶農往河裡倒賣不出去的牛奶。

2020年,牛奶變成了石油。

從每桶一百多美元的“液體黃金”,到一文不值還要倒貼錢,油價在2020年經歷了過山車。

北京時間4月21日,油價再次創造了歷史。當日凌晨,美國西得州輕質原油5月原油期貨合約(NYMEX WTI 5)結算價收報-37.63 美元/桶,歷史首次收於負值。這是自 1983 年紐約 商品交易所 NYMEX 原油期貨上市以來,錄得的最低石油價格。

負油價震驚世界,意味著石油賣家寧願“倒貼錢”出售給賣家,油運和存儲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本身的價值。

負油價意味著什麼?是否說明全球大蕭條已經來臨?中國該如何把握前所未有的低油價利好?帶著這些疑問,鳳凰網財經深度對話全球能源行業頂級專家、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兼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院士。劉科院士於90年代初在紐約市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當時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記者注:在埃克森和美孚合併之前), 曾在美孚、殼牌合資公司等多家跨國石油公司工作,深度追蹤研究石油與能源30餘年。

劉科院士談石油戰:中國百年一遇的機會 滿打滿算有8個月時間 )

院士:中國百年一遇的機會,建議擴建戰略儲備油庫,低油價時多囤油,國內油田可先停下來,留給子孫後代

圖注:全球能源行業頂級專家、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院士

劉科院士提出了一些頗有創意的建議:

“建議國家正在推進的新基建項目應包括擴建一批戰略儲備油庫,把沿海地區的地下巖洞儘快轉建為戰略儲備油庫,在油價便宜時儘量儲備,越多越好”;

“中國應存夠半年的原油進口量(約2.5億噸)應對特殊事件”;

“建議國內一些高成本的油田,如果停產成本不好,就先停下來。 沒有挖掘的石油還是留在自己的國土上,可以給子孫後代多留點。”

乍聽覺得異想天開,細想下來頗有深意。

(為保證閱讀順暢,以下為第一人稱敘述,原文有刪減)

01

為何要“貼錢”賣油?

首先要明確的是,“負油價”指的是期貨合約,而不是現貨石油。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期貨就像期房一樣,指現在付錢但是未來某個時間才能拿到的貨物。

這次出現負油價的是2020年4月份交付原油的價格。在4月份之前大家都只需要在紙面上進行交易。到了4月21號的時候,仍然持有這個合約的投資者就會收到實際的貨物,也就是原油。但交易期貨的並不僅是需要石油的實體企業,還有各類的投資者。他們並不想拿到一桶桶原油,只是想賺石油價格上漲的錢。因此對於他們來說,一定要在交割之前把合約賣給別人。

如果不能及時賣出,一旦收到了石油但找不到買家,投資者就要付出一筆不菲的存儲費用。 現在由於石油價格下降,大家都在儲存石油, 所有的儲油裝置包括油輪和管線都儲滿了油,這就讓平時就很昂貴的存儲費用更加昂貴。

因此,到了交割的前一天,大量持有原油合約的投資者都在出售這一合約,而市場上並沒足夠的人去買入,就導致這一合約的價格瀑布式下跌,甚至變成了負值。

對於這些賣出的投資者來說,只要負價格賣出合約的損失小於運輸和儲存石油的價格,就可以減少損失。因為石油又不是牛奶或者是礦泉水,可以隨便倒入河中;將石油隨意排放是會面臨鉅額罰單的。

負油價本質是一個金融現象。

而且這次跌成“負油價”的是WTI (West Texas Intermediate),中文翻譯是西德州中級原油。這種油一般內陸儲存,距離可訪問的油倉庫大概有500英里左右的距離,儲存運輸成本比較高。

相比WTI,布倫特屬於技術性原油,(油井)近海或接近港口,可以通過油輪運輸。現在布倫特基本還是保持在20美元的現金成本左右,還是能夠保持一定的價格。

02

負油價的根本原因?疫情

油價跌到這個地步,歸根結底是因為疫情。

一個月前,我在採訪時說到油價,當時誰也沒想到全世界疫情會到如今這個程度,沒想疫情會以這樣的速度和規模蔓延到全世界。

劉科院士談石油戰:中國百年一遇的機會 滿打滿算有8個月時間 )

如果只是國內疫情,那可能影響的只是國內部分航線停飛。而現在全世界的飛機都停飛了,大家都在家隔離,不開車了, 遊輪和很多船運也停了。

從歷史角度來看,這一次疫情對油價的影響甚至大於世界大戰。在世界大戰時,不僅戰場上的飛機、軍艦、坦克需要油,後方的軍工廠生產對原油需求量都很大。而現在,世界是第一次出現大家都宅在家裡,車不開,飛機不飛,工廠停動的情況。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情況。

油價何時能恢復?這完全取決於疫情的控制。什麼時候大家能恢復正常的復工復產,工廠開起來,飛機飛起來,汽車開起來,石油的消耗量起來,油價就有望恢復。油價絕對不會永遠處於這種歷史低位。

所以現在油價的核心是對疫情的判斷。 我的基本一個判斷:武漢從封城到解封花了76天時間,美國紐約等國外疫情中心“走出來”可能時間稍微長點,但不會長特別多。

武漢的76天是一個參考數字,國外可能長點,但不應該是截然不同。不會說武漢花了76天,而紐約要花760天。當然各個國家存在文化、體制、社會制度的差異,但人性本能都是一樣的。

人都怕死,每個人在疫情極端情況下,都會保護自己。

院士:中國百年一遇的機會,建議擴建戰略儲備油庫,低油價時多囤油,國內油田可先停下來,留給子孫後代

03

為何不能停止產油?

石油生產是一個完整的鏈條,從地下開採到油輪運輸,從煉油廠到加油站,這是一個連續流動的鏈條。現在疫情按下了暫停鍵,需求有限,石油賣不掉,而油廠、貿易商的儲油設備是有限的。現在所有的儲油設備、油罐、甚至輸油管道都存滿了油。

這條鏈條能停掉嗎?不是不能,但是一需要時間,二需要成本。

有人說油價都為負數了,還不如停止產油。我們要注意,首先,負油價是一個期貨的概念;其次關油井需要時間。而且每關閉一口油井都是有成本的。有些生產商覺得,寧肯付點錢,把期約這幾天的富餘原油處理掉。

中東的高產油田都是是高壓油田,自動往出噴油,停產需要“壓井”才能停下來,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成本、一定的操作,不是說你現在隨便把閥門一擰毫無成本它就能停下來。

負油價時代,石油公司是否會關停油田,還取決於各個公司對疫情的判斷。有的石油公司可能擔心,我好不容易費了功夫關停了油田,結果疫情過去了,石油需求又慢慢恢復了, 又要花時間和成本恢復生產。

目前中國內陸的油田大部分都是高成本油田,按照現在的超低油價來看,目前產油肯定是虧錢的。

對於國內這些高成本油田,我覺得如果現在有條件能停下來,還是應該鼓勵停下來。現在進口原油這麼便宜,何必自己生產勞民傷財。沒有挖掘的石油還是留在自己的國土上,可以給子孫後代多留點。

04

沙特、俄羅斯懵了,美國放“大招”

人算不如天算。當初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也沒預料到疫情發展到這個程度。

三月這一輪的油價暴跌主要是由供應端無法達成減產協議造成的,沙特和俄羅斯兩大產油國打起“價格戰”。四月的油價暴跌主要是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大部分地區經濟停擺,由需求不足引發的。

4月12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當天達成石油減產協議,將從5月1日起日均減產970萬桶,將全球石油供應縮減20%。這次減產幅度堪稱史上最大,是上一次2008年創紀錄減產幅度的數倍。

雖然沙特和俄羅斯談判這麼艱苦,最後也只是達成每天減產不到1000萬桶,但現在根據最新國際能源署的預測,4月份的原油需求將比去年同期減少2900萬桶。需求量的下降遠高於供應量的下降 。可能未來等減產到2900萬桶,價格才能穩定下來。

現在油價這麼低,各個國家都在囤油。但現在不管是煉油場還是航油基地,油庫、油輪甚至輸油管道都儲滿了。存儲空間是有限的,除非我們能建新的儲油基地。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油價的下跌將是非常短期的,現在是購買原油的大好時機,希望美國國會能給予支持。同時也正在研究將至多7500萬桶石油納入戰略石油儲備,將考慮停止進口沙特石油。這個做法非常厲害,你(沙特)不願意減產,我現在不進口你的油。沙特的油賣不出去,相當於倒逼歐佩克減產。

美國的“高招”是我自己生產的石油用不了就儲存起來,儲油罐滿了,沙特的石油不買了,沙特自然會想辦法減產。而一旦減產, 供需關係會恢復平衡,油價就會恢復了,而且這個恢復速度會很快的。

05

中國該如何“抄底”?

其實我在三月份就有一個想法: 中國基建能力非常強悍,當時如果用修建火神山醫院的速度,把沿海的巖洞儘快轉成戰略儲備油庫,把全世界油輪運過來的油儘量往裡面灌,這是一個絕佳的賺錢機會。中國一年要進口5億噸原油,應該趁低油價的時候能買多少買多少。

之前有媒體報道,我們派了84艘油輪出海拉油,84艘油輪能拉回來250萬噸油,相比中國每年約5億噸的原油進口量是杯水車薪。而且目前的原油儲存能力有限,大部分已經都存滿了。

當然從基建角度考慮,要保證這種地下巖洞不能洩露,要做一定的處理。密封、防火都要做好。比如說地下巖洞周圍的密封地質,先要開始灌水,看水漏不漏,而且儲存石油還有很多的技術挑戰,因為這個油庫肯定是超大體積量的。但如果我們能拿出建造火神山醫院的力度,相信能儘快完成。

我和石油界一些專家聊過這個問題,有人會說:你花了一大堆錢,好不容易建成(油庫),油價可能又上去了。

但我認為,油價還會低迷一段時間,而且中國的戰略儲備油級別還是不夠的,多儲一點沒壞處。中國一年的石油進口量高達5億噸,我們至少可以儲備夠整個國家至少半年用的油2.5億噸。儲備半年的進口量對特殊時期和特殊情況是非常有好處的。

除了建立油庫,現在中國還可以用一些金融手段,例如在公開市場多買一些比較優質的石油公司的股票。至於期貨合約,買期貨的風險太大,上下波動太劇烈。這兩天期貨價格猛跌,但埃克森-美孚石油的股票並沒怎麼跌,還是比較穩的,說明投資者對這一類優質石油公司的長期價值還是看好多的。

整體來說,低油價對中國來說當然是好事。國內原油近70%都是靠進口,每年進口量5億噸(相當於35億桶,1噸大約7桶油),油價從70美元/桶降到20美元/桶,一桶省了50美元, 5億噸相當於節省了1750億美元。

當然,對於中石油、中石化這種石油企業,必定利潤大降。

因為中國的油田基本都是高成本油田,在目前油價生產肯定是虧錢的。正如我前面說的,這種時候有條件停就應該停下來。

2020年過了不到一半,但已經刷新了無數的歷史。

所謂“危機”,危險背後必定蘊藏著機遇。油價暴跌引發了沙特、俄羅斯與美國的紛爭,卻也為中國節省了近2000億美元。百年難遇的低油價機遇我們能否抓住?最終結果如何?這些還需留待時間來解答。

前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過:“不要浪費一場危機(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

願世界如他所願。

院士:中國百年一遇的機會,建議擴建戰略儲備油庫,低油價時多囤油,國內油田可先停下來,留給子孫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