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禪」獨處,亦清歡

「一日禪」獨處,亦清歡

生命是一朵花,靜靜地開,悄悄地落。

聽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群人的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

很多人不喜歡獨處,他們在一個人的時候,會感到寂寞難耐,茫然失措。

於是乎,索性輾轉於推杯換盞之間,馬不停蹄地去趕赴一場又一場熱鬧與繁華。

卻從未與自己的靈魂有過一場促膝長談,心中的那份寧靜也與自己漸行漸遠。

在這段特殊時期,雖然我們不便出門,不便與人接觸。

但不意味生活就會枯燥無味,了無生趣。

至少我們可以享受這一段寶貴的獨處時光。

畢竟,人生需要獨處的時刻,在獨處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迴歸精神的安寧,找回生命本真的快樂。

01 獨處,是做回自己

很喜歡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的一段話: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獨處有一益處,無需對付一些無用的人際關係,不用周旋於別人的情緒、也不必刻意判斷他人的心思,只有自己陪同自己,在專屬自己的空間裡,悠然自得;

只有當下這份閒適的生活,才是真真切切的。

周國平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我想,這樣的境界,只有獨處時才能抵達。

「一日禅」独处,亦清欢

02 獨處,是最好的修行

生活中有一些人,以為多個朋友就多條路,以“人脈廣”為榮,愛炫耀自己的朋友圈。

殊不知,無意義的泛泛而交,只會不斷消耗有限的精力,除了通訊錄上多幾個名字之外,沒有帶來任何好處。

正如《圍爐夜話》中說:“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與其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古人說“君子慎獨“,君子擁有更優質的獨處能力。能在獨處時安然自得,必能在熱鬧中淡然自若。

中國功夫有一種獨特的修煉方式,叫做“閉關”,在一段時間內獨居一處,潛心修行,不與任何人往來。而中國功夫的頂級武學,都是在獨處時創造出來的。

譬如風靡全世界的武學門派——詠春拳,就是葉問獨處時調整改進的。葉問在家裡練樁,四周空無一人,只有他與木樁相對,手與木樁的碰撞聲在寂靜的宅子裡迴響。就是這樣獨處的空間,葉問改進了攻守兼備、剛柔並濟的詠春拳,並馳譽天下。

在獨處中,邂逅自己的成長,在悠然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安然裡,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沉思中,沉澱自己的生命。

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更是自我最好的增值期。

「一日禅」独处,亦清欢

03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作家蔣勳說:“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獨處,是一種高遠的人生境界。

蘇東坡寫過一首詞: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轂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寫的是蘇東坡深夜宴飲,回來彷彿已經三更。家裡的僮僕已睡熟,鼾聲如雷鳴,怎麼敲門都沒人應,蘇東坡只好獨自倚著木杖聽江水流淌的聲音。

無論現實怎樣不堪,也可在自己的世界傾聽生活的詩意,體知更廣的遠方,靜享一個人的清歡。

「一日禅」独处,亦清欢

在特殊時期,不妨也叮囑家人、朋友,儘量不要出門。

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一些很久以來沒時間做的事,做一些喜歡的事,過個別有一番滋味的假期。

「一日禅」独处,亦清欢

城市捷報社融媒體出品

轉自慈懷讀書會、禪緣

感覺讚的話 推薦一下吧

「一日禅」独处,亦清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