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平遙(一)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甕城門的名稱

平遙城東南兩面皆高,西北兩面俱低,人們都習慣以龜城的朝向和地勢方位相區別,將六道甕城門分別稱之為:南門、北門、上東門和下東門、上西門和下西門,與龜的頭、尾和四肢相對應。其六門皆有官稱,明·萬曆三十七年《汾州府志》平遙·卷之三·建制類,城池中記有:“隆慶三年知縣嶽維華增修敵臺九十四座,皆以磚砌,各砌磚樓,又於六門外各修吊橋,各立磚門,皆立臥石,上刊二字,以壯偉觀。東門二:一曰 械□,一曰□順,今存。西門二:一曰 刺□,一曰 威敵。隆慶六年知縣孟一脈甕城以磚,按察使梁明翰為之記。萬曆二十二年增築,甕圈拆廢,南門曰 焚□,北門曰 洗戎”。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至於甕城的名稱:“迎薰,拱極,太和,永定,親翰,鳳儀”改於何時?無考。有地方史學者推測為明代後期,無文獻記錄。根據甕城匾額題記和清·光緒八年《平遙縣誌》藝文志·卷十一,冀唐封所著《平遙縣修城開濠記》中的述錄,我們可知:平遙城牆在道光當政的最後一年庚戌年(1850)也是與咸豐元年交替的時候,知縣劉敘發起並主持大修了平遙城牆。知縣劉敘在這一年也重病纏身,病中親書甕城匾額,委與糾首:“吾首倡斯舉,六城樓匾題吾已書就,他日樓成宜泐吾名也!”。現存甕城匾額書者均為嘉慶、道光和咸豐年曆任平遙知縣姚鍾英、劉敘、萬逢時書寫。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平遙城的南甕城門面南而偏東,它迎納、沐浴著來自東南方向的和煦之風,是為“迎薰門”。《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 舜 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南門甕城門匾“迎薰”清·咸豐元年秋七月穀旦,

平遙縣知縣:劉敘題


我們的祖先以北極作為北方標識,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拱極的釋意是:猶拱辰。《舊唐書·禮儀志二》:“葉臺耀以分輝,契編珠而拱極”因此,北門稱之為“拱極門”取意四方歸向,眾人共尊之意;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北門甕城門匾“拱極”清·咸豐三年四月,

平遙縣知縣:萬逢時題


上東門地處朝氣方位,取生機盎然及保合太和之意,大,古代亦作“太”。《易·乾》說:“保合大和,乃利貞”。朱熹在本義中說:“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清人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故此北城門稱為:“太和門”;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上東門甕城門匾“太和”清·咸豐四年歲次甲寅孟夏,

平遙縣知縣:萬逢時題


上西門命名“永定門”期冀江山永固,國泰民安,意在:永遠安定;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下西門甕城門匾“拱極”清·嘉慶三年,

平遙縣知縣:姚鍾英題


下東門自古為平遙戰略要衝,甕城門匾書寫為“親翰”意在告誡人們戎事乘翰,務以保家衛國為己任。已故的文化學者石生泉先生在他的“悅書雜記”中有‘親翰’一段文字記述:“下東門刻石匾,是親翰二字。隆慶三年刻石,皆主捍北狄之意也!翰字:一講為白色馬也,禮記有戎事乘翰之語。明代嘉靖、隆慶有北狄常入內地,焚強而去,人民不安,故教人民親近翰馬也。”;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下東門甕城門匾“親翰”清·咸豐三年癸丑孟夏穀旦,

平遙縣知縣:萬逢時題


下西門甕城之所以取名“鳳儀門”應該是受到關於西門外有鳳凰來朝的神話影響,“鳳鳥棲臺”明·萬曆版《平遙縣誌》古八景以名列其中,儘管無法考證“鳳鳥棲臺”的傳說始由,但在古城內隨意打問平遙老人都能指給你“鳳凰臺底”怎麼走。“蕭韶九成,鳳凰來儀”是吉祥的瑞應,是德政惠民、國運昌盛的理想和憧憬。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上西門甕城門匾“拱極”清·咸豐二年元月,

平遙縣知縣:萬逢時題


庚子·初春於平遙涵瓦齋


特別鳴謝:

平遙古城專家委員會專家郝新喜先生擔任本欄目文化顧問


參考文獻:

明·萬曆版天啟重刻《平遙縣誌》

明·萬曆三十七年《汾州府志》

清·光緒八年 《平遙縣誌》

中華書局出版 《平遙古城志》

石生泉·《悅書雜記》


話說平遙(一)|甕城門的名稱

作者簡介:鄧曉華,1972年生人字·卣言,言容堂主人,涵瓦齋主,手工藝人,傳統文化學者,晉中市社科聯研究員、“平遙古城特別貢獻獎”獲得者。自幼受家風薰陶,熱衷文化,喜收藏鑑賞,琴棋書畫無所不好,對地方誌史、晉商票史及民俗譜牒皆有涉獵,幼習篆刻,工於傳統手工藝的研究、複製,沉迷考據、考證,金石書畫、攝影等,所藏平遙瓦當二千又三百餘方,戰漢瓦當二百餘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