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放火、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如何成了最終的王者

《水滸》裡108個草莽人物,下場多數都很悲慘,而魯智深卻能修成正果,達到了一些高僧都不能企及的高度,頗為讓人好奇。

他在五臺山出家之時,眾位和尚都厭相貌兇惡,舉止粗魯,是智真長老力排眾議為他剃度,收他入了山門,並指日後他是正果非凡之人。

一個整日打打殺殺的人,是如何做到正果非凡、立地頓悟的?

殺人放火、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如何成了最終的王者

$ 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大惠禪師曾說魯智深是:“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若細看他每次殺人的動機,卻都是一個理由:救人。

按書中所描述魯智深殺的第一個人是鎮關西,魯智深初始沒想把他打死,只是為了徹底救金翠蓮父女,拖延時間並教訓一下他,不料想自己三拳下去,把人給打死了。魯智深只好倉惶逃離。為了救素昧平生的兩個人,毀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公職和前程,他卻分毫沒感覺自己吃虧。

殺人放火、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如何成了最終的王者

人在社會飄,誰都會挨刀,只要是社會,就會有不平。碰到這樣的事,大多數人的態度就像在場的茶客,憤世嫉俗一下,或是站在道德高度聲援幾聲,少數人跟李忠一樣給點銀子,博取眾人讚許,而像魯智深這樣親自出手,費心費力,最後反被牽連的人幾乎沒有。

佛陀只一片赤誠待人,何曾有過半點私心!

再後來瓦罐寺的那次殺人,本來於他毫無瓜葛,他開始動手時也沒能打過人家,但他吃飽後再跑回來,定要除掉這對為非作歹、姦淫婦女的兇僧惡道,後來更是一把火燒了這個藏汙納垢的破敗之地,他心底容不下這等腌臢的去處。

魯智深的行事準則就是“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強就打”,他覺得不對的事,不糾正過來他是不會罷手的。

再一次起殺人的念頭,是在野豬林救命懸一線的林沖,為防止兩名衙役再次暗害林沖,他起了殺意,被林沖阻攔只好放棄。

“救人救到底”的他一路護送把林沖送到了滄州,魯智深這一次救了兄弟,又坑了自己,再也回不去寺院快活的看菜園子,他開始了浪跡江湖的生活。

殺人放火、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如何成了最終的王者

水泊梁山上的好漢們殺人放火,多是為了個人私利或是江湖義氣,哪怕被金聖嘆贊為“天人”的武松也是如此。魯智深是唯一一個,每次動手殺人必然是為了救人的個例。

他用最兇殘的手段,來踐行他心中的正義,做事無私無畏,無愧於心。

$ 隨遇而安,眾生平等

魯智深提轄做得、和尚也做得、就算是做土匪也能坦然自若,現實把他放逐到那裡,他都能活的有滋有味,在他的世界觀里人沒有高低貴賤,只有是非對錯。

他在看菜園子時,跟一群潑皮無賴天天喝酒耍樂,並不認為自己看菜園子是大材小用,更不覺得那地痞流氓有什麼低賤,只要不做違背天理之事,在他看來就是可交之人。

在林沖的娘子被高衙內調戲之時,林沖尚且忍氣吞聲,而魯智深卻是要擼袖子上前揍人,他才不管對方有權有勢,錯了就要被教訓。

在宋江商議招安之時,魯智深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殺人放火、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如何成了最終的王者

高高在上的文武百官在他看來,個個汙濁不堪,在他眼裡大概還不如瓦罐寺的老和尚乾淨,三六九等在他這裡毫無用處,他是真正的一視同仁,只講事實,不看出身。

魯智深終其一生都是這種心態,沒有被後天的環境影響,這種眾生平等的心態,不要說市井小民,就是名門佛剎的修行人恐怕也有所不及。

魯智深不打坐、不念佛,卻秉性純良,不畏權勢,只做懲惡揚善的莽漢,卻勝過了千萬個滿嘴仁義道德的名人。

$ 無牽無掛,全部放下

魯達從經略府提轄,到打死鎮關西避禍出走,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後為搭救林沖,流落江湖,與楊志、武松一同在二龍山落草,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泊,這一路走來是跌宕起伏,豪情萬丈。

因其背部刺有花繡,江湖人稱:花和尚,花名在外,卻不掩其英雄本色。

殺人放火、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如何成了最終的王者

但人生有高潮就會有落幕,當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後,梁山好漢死的死,散的散,魯智深看似外表粗魯,內心卻細膩,自然有他自己的感觸。

他無父無母,無妻無子,唯一欣賞的女性是林沖的夫人,他覺得她身上有種美好的品質,值得尊重,但這份美好被黑暗無情的吞沒了。他最為看重的推心置腹的兄弟,以為能夠一起走下去,結果卻轉眼都散了,他成了漫無目的的孤鷹。

在梁山好漢征討方臘起義軍時,魯智深生擒方臘,立了大功,宋江曾勸他還俗,封妻廕子,光宗耀祖,魯智深回到:

“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他不貪做官時的虛榮,不圖稱霸時的威武,對他來說封妻廕子,光宗耀祖都是負累,他始終是一個自在不受羈絆的人。

他在錢塘江聽到潮聲,以為是戰鼓再起,拿起禪杖奔了出去,只見風清雲淡,水天共碧,他忽然間徹悟,潮起潮落如約而至,世間萬物早有定數。

殺人放火、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如何成了最終的王者

曾經殺過的人,遇到的事,都有自己的定數,他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救了自己該救的人,一路走來,見證了本心,看清了自我。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無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世人被外部世界所迷惑,早忘了做人的初衷,整日各種煩惱妄想,從不曾真正清醒過,魯智深卻能始終保持本來的樣子,赤子之心,從未改變,他確實是個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