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真身非身,實相無相,是名轉處覺菩提

金剛經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金剛經|真身非身,實相無相,是名轉處覺菩提


讀《金剛經》,最困惑的地方:就是凡如來所言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

若用當今西方哲學來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肯跳出一二轉圈圈,即轉識未成,就讀不懂《金剛經》……

既是轉圈圈,應不由經轉,應由心轉,若為此心所轉,應是天機自動,無所住,無所得,更無所掛礙,在在處處順其自然……

故如來所問,須菩提所答,在在處處皆是順其自然,以如來心為己心,將心比心,以心印心,意趣天然,未從增減……

須菩提者,應是心靈覺悟之根由也,心靈覺悟之本源也!轉識成空,行深般若,應謂菩提。

先觀菩提語,何處覓如來?

離色亦離相,空空無所住。

金剛經|真身非身,實相無相,是名轉處覺菩提


01

真身非身,一沙一葉盡法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皆成般若。故山河大地皆是如來法身!

四大假合,所謂法身者,如恆沙流淌,似白駒過隙,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是法身亦是幻身,縱是真身,然轉瞬即逝,剎那生滅,於意云何?

故須菩提答: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色身只是名相,匆匆過客,放長遠一點看,並非真身,皆是法身與化身……

金剛經|真身非身,實相無相,是名轉處覺菩提


02

實相無相,因緣和合本自具足!

這世間萬物的序列組合,皆是因緣造化的結果:花開自有其機,花謝自有其時,行雲流水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不停變化……

睜眼是見,不睜不見。不管是見還是不見,真相永遠浩瀚無垠,見不著邊,尋不著際,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一切不如心真實!

實相究竟以何為標?以何為準?

說有即有,一沙一葉皆是相之本體;說無即無,萬千往事轉瞬過眼雲煙。

人生天地間,渺茫如塵埃,又能知道多少?又能識別幾何?

一覺有相,則自住於相,進進出出,皆是縱橫牽扯勞碌奔波,沒個解脫……

金剛經|真身非身,實相無相,是名轉處覺菩提


是什麼?非什麼?是名什麼?

這個三連轉,是初讀《金剛經》最難思索的地方,慢慢熟悉了,大致能勉強讀懂了,也就成了萬能數學公式,成了最意趣盎然的地方……

就好比:看山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罷了!

悟到只是山的層面,才算稍有窮理,諸般道理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覺悟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