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數據背後的“隱形戰士”

□本報記者範小勇

“這將是我一生最難忘的經歷,為自己能支援湖北而自豪。”4月13日,在九江市廬山療養休整的楊劍斌說。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1月24日,在遂川縣老家和家人團圓的楊劍斌接到單位通知,全體人員取消休假。與家人稍作告別後,他立即趕回萬安的單位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線,主動參與了萬安縣兩例新冠肺炎患者流行病學調查,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進行密切接觸者追蹤。

2月22日,已經持續奮戰了近一個月的楊劍斌,又第一時間報名請戰奔赴武漢,並表示作為一名黨員,一定會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來到武漢後,楊劍斌和組員承擔了每天零時的疫情報告工作,他擔任疫情信息監測組組長。沉穩老練的他在小組成立的第一天就對組員說:“我們這個組的隊員全是黨員,就要讓黨旗飄揚在工作中的每個‘陣地’上。”

對於疫情報告工作者來說,電腦和眼睛就是開展信息監測工作的全部“裝備”。來到武漢的第二天,楊劍斌和隊員就對轄區醫療機構的疫情報告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陸續完成了1至2月江夏區各報告單位網絡直報數據的質量分析,並先後前往武漢雷神山醫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大花山方艙醫院等單位,現場指導疫情報告工作。

“快、準、精、細”是對信息監測組的精準定位。為確保數據精準,楊劍斌和隊友每天分開整理,再相互比對。核實、比對、確認,工作繁重又繁瑣。“這個病例是工人,沒有填寫工作單位,要添加進去”“那個病例的地址經過我們流調不是這個,要改過來”“這個病例的電話號碼是不是填錯了?流調人員打不通”……白天,武漢市江夏區疾控中心的疫情監測室都是這種忙碌的狀態,因為每一個信息都牽動著疫情處置的各個環節。由於數據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各單位只有統一在零時導出數據,才能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因此,每天晚上楊劍斌都要堅守到零時,準時導出數據後,再反覆比對核實。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住處,往往已是凌晨兩三點。

隨著疫情形勢好轉,病例減少,疫情信息監測組的任務減輕了,他又主動到流調組、消殺組幫忙,參與到流調、企業復工復產指導、消毒效果評價等工作中去。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楊劍斌不畏艱險、負重逆行,用實際行動和青春熱血,書寫著疾控人員的堅守和剛毅。這是一名黨員、一名戰“疫”後方的“幕後英雄”,用行動對肩上職責作出的最好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