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吃光家底”:揭開現代年輕人“假精緻”的遮羞布

“一場疫情,吃光家底”:揭開現代年輕人“假精緻”的遮羞布

全世界都沒想到中國只花兩個月控制住疫情,最好的結局出現了。

然而,還是有許多人還是樂觀不起來,因為生命雖然沒有危險了,生存卻又有了危機。

曾經有記者向一位外賣小哥提問:“1月23日後武漢的氛圍緊張起來,你一直在送單沒有停,有猶豫過嗎?”

“一場疫情,吃光家底”:揭開現代年輕人“假精緻”的遮羞布

外賣小哥答道:“怎麼可能不怕,但是我更怕窮。我們還要吃飯。”

疫情之下,早到的中年危機

在疫情之前,很多小夥伴都會覺得,自己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上的花銷當然不能虧待自己。

精緻的家居香薰、上千元的外套、逢換季就買新鞋子...出生後一直被保護得很好的90後成為了最會追求生活的一群人。

可惜,太多人沉醉在當下,誤以為餘生都是豐年。

“一場疫情,吃光家底”:揭開現代年輕人“假精緻”的遮羞布

疫情突然襲來,當初靠著貸款、花唄,借唄過著精緻生活的人們,猶如一盆冷水澆頭,戳破了美好生活中的泡沫。

當面對企業遲遲不能復工、公司變相減薪,精緻的生活背後抵禦風險的能力,搖搖欲倒。

很真實,這就是生活。

一場疫情,暴露了人生的殘酷真相:人活一輩子,總有“豐年”和“荒年”。

“一場疫情,吃光家底”:揭開現代年輕人“假精緻”的遮羞布

原來上班,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前幾天,微博上有人問:大家疫情結束後,最想去哪裡?

出乎意料的是,超過50%的人都回答:“哪也不想去,只想好好上班。”這大概是成年人最現實而清醒的回答吧。

每天睜眼就要花錢,一場疫情,讓太多人懂得一個道理: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離不開工作。

等疫情過去之後,別再抱怨工作苦累,也別再抱怨工作無趣了。

因為工作從來不是讓你去享受的,它真正的意義,是安身立命的資本,是活著的尊嚴。

“一場疫情,吃光家底”:揭開現代年輕人“假精緻”的遮羞布

存錢,是成年人最高級的自律

這座城市忽然按下了暫停鍵,更讓人感受到存款的重要性,當你有足夠資金可以支撐生活的時候,才是一個人最有底氣的時候。

還記得這些文章嗎:

《別在最該貌美如花的年紀談省錢》

《90後省錢圖鑑:“月薪3千,敢花1萬”》

《20歲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已沒有了任何意義》

那些鼓吹消費的人並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透支消費,只會讓你在意外面前不堪一擊。

“一場疫情,吃光家底”:揭開現代年輕人“假精緻”的遮羞布

當下,畸形的精緻主義正在侵蝕年輕人的金錢觀,他們宣揚展現能力不是秀存款,而是消費了多少錢。

把年度消費賬單的數字、幾萬塊的包包,曬到朋友圈引來無數點讚的時候,他們覺得這樣就是精緻生活,即使這個月的花銷是自己工資的好幾倍。

當你有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無災無痛時,這樣的生活很安逸。

“一場疫情,吃光家底”:揭開現代年輕人“假精緻”的遮羞布

可是世事無常,誰都不能保證明天會發生什麼,千萬不要把所有的安全感都壓在自己的工資上,有一定的積蓄,才有能力支撐追求更好的生活。

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灌毒雞湯,掙來的錢都不夠花了,還怎麼存錢。

其實,你只要從每個月的收入中騰出10%作為固定存款,剩餘的90%用於開支,你會發現,其實花掉工資的100%和90%沒啥差別,漸漸地你就可以增加存錢的比例。

在《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中顯示,我國14億人當中,5.6億人存款為0,更有報道稱,中國90後群體中人均欠款達到12萬,是總收入的18.5倍。

電視上的廣告不會告訴你:當你能夠憑著自己的能力,無懼意外的來臨,這才是贏得他人尊重的利器,而不是朋友圈營造的“泡沫假象”。

學會控制自己的物質慾望,理性地分配自己的收入,是我們掌控人生、邁向自由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