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不妨學學小豬佩奇的爸媽

教孩子,不妨學學小豬佩奇的爸媽

如果有人問我該如何教育孩子,我會回答他:“小豬佩奇的爸爸媽媽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雖然有人認為小豬佩奇裡有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素,但是更多人這樣評價這部動畫片:它提供了一種最讓人認同的家庭生活。

@喵咪說:“看大頭兒子時,能聽到很多大道理。在小豬佩奇裡,卻很少聽到什麼大道理,但是人家父母總是能用最隨意的方式教育孩子,甚至孩子自己都沒感覺到自己被教育了。這部劇其實是為大人準備的,特別是家裡有倆娃的......

其中,這三點心得,分享給大家。

對待姐弟倆不偏不倚,豬爸媽一碗水端平。

有一次,佩奇和她的好朋友蘇西一起玩遊戲,玩得不亦可乎。弟弟喬治想加入,但是佩奇和蘇西只想自己玩。告訴喬治,“你可以自己玩的”。

喬治就去找媽媽哭訴。

但她媽媽沒有道德綁架佩奇,說:“你是姐姐,你就應該帶著弟弟一起玩,兩個人一起玩才好玩嘛”這種話,而是特地給喬治找事情做,她在做餅乾,就讓喬治負責吃餅乾剩下的巧克力。喬治吃得不亦樂乎。完美地解決了矛盾!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大洋彼岸的姑姑寄來了一隻玩具小馬,兩個人因為取名字的事情爭執不下。

“它叫閃亮的腳趾!”“小馬!”“閃亮的腳趾!”“小馬”.......

這時媽媽發話了:“孩子們別忘了,這個玩具是姑姑送給你們兩個的禮物,你們可以輪流玩。”

弟弟喬治想騎一下玩具小馬。

佩奇爸說:“要是有一個強壯的人能推一推喬治,他就能動起來了!”

佩奇立馬舉手,“我!我非常的強壯,我可以推喬治”。

教孩子,不妨學學小豬佩奇的爸媽

推的過程中,佩奇突然想到了,“因為這個禮物是送給我們兩個的,你也喜歡,我也喜歡,我們就叫它小馬閃亮的腳趾吧!”

還有一次,佩奇爸正在背喬治玩球,佩奇媽看到後,立馬背起了佩奇。

教孩子,不妨學學小豬佩奇的爸媽

或許這三個故事蘊含著家中兩個孩子時的一種相處之道,老大不用被迫成熟,被迫懂事,被迫忍讓;老小也不會得到特殊偏待,特殊待遇,變得有恃無恐。

不把孩子當“孩子”,不把大人當“大人”,他們各自獨立完整又互相尊重。

在小豬佩奇的飯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難道6歲的我就不能為愛留一次眼淚麼?”

這句話無關年齡,無關身份,只關乎情緒釋放。

孩子不是無知幼稚的代名詞,他是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佩奇的父母一直遵循著這一點。

每天晚上,佩奇父母會認真傾聽孩子心事,遇到重大決定時,都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誰說做父母的一定要完美,不能犯任何錯誤?

佩奇爸就經常忘事,有一本借了圖書館十年都沒還的書,經常忘記要上班的事情。

佩奇媽也會經常撒點小謊,偷點小懶,沒事就diss下佩奇爸。

動畫片裡,大人沒有把自己當“大人”,沒有把孩子當“孩子”。

佩奇在學習滑冰時摔倒了,她很沮喪,決定再也不滑冰了,豬爸爸用自己的行動表示其實大人也會摔跤,大人也會犯錯誤,我們都一樣,重新站起來就好了。

佩奇買了她最愛的紅鞋子,一直捨不得脫下來,連睡覺都要穿著它,佩奇媽沒有阻止它,只溫柔地道了聲晚安。

第二天,佩奇和喬治又要一起跳水坑了,她剛想衝過去時,爸媽什麼都沒說,可是她自己先發覺了,她捨不得弄髒鞋子,自己主動選擇脫下了最愛的紅鞋子。

在動畫片裡,所有的教育都在自然而然下發生了。佩奇爸媽只是做到了尊重孩子。

佩奇媽幫女孩樹立了一個該有的姿態 。

佩奇媽除了育兒功夫一流,動手能力超強之外,還有一個隱藏優點:

佩奇一家人去遊樂場玩,佩奇和媽媽來到了“釣鴨子”的地方,釣到鴨子就送大熊貓,佩奇告訴媽媽她想要大熊貓。

“我試試看,但我想,這並不容易。”

工作人員來了一句:“你說的對,我猜你不會贏”。

“什麼?我們走著瞧吧!”

不一會兒,就釣到了一隻鴨子,佩奇開心極了,抱著一隻大熊貓。

後來到了射靶的項目。

工作人員又悠悠來了一句:“你不會贏的,女生不擅長這個,這遊戲需要技巧。”

佩奇媽一聽就不樂意了,“我能贏”。

佩奇媽說能贏的時候,一反溫柔的常態,變得霸氣外漏。

直接一把奪來了弓箭,正中靶心。

教孩子,不妨學學小豬佩奇的爸媽

佩奇覺得她媽媽太厲害,太酷了,心裡暗暗發誓長大後我也要成為一個遊樂場高手。

每次有其他小動物經過她們身邊時,都會有一段對話,耐人尋味。

“媽媽,我也想要那個大熊貓。”“那個也太大了,你抱不動。”“才不會呢!”......

對啊才不會呢,佩奇都能抱動,為何其他女孩不行呢?

佩奇媽可以打破別人對女生的刻板印象,那其他媽媽不也行麼?

當別人質疑女生必定弱不禁風時,或許可以試著像佩奇媽那樣直接用行動懟她。

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腦子裡會一直浮現出《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裡的圍裙媽媽。

圍裙媽媽是一位任勞任怨的家庭主婦,打點著丈夫和兒子的一切生活。

有一次圍裙媽媽想打扮自己了,讓自己變得賞心悅目一些,而忘記了收拾家務。

父子倆就使出渾身解數讓她明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啥,那就是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

但佩奇媽會告訴你,女孩首先要先做自己,其次才是孩子的媽媽,丈夫的妻子。

有人說,《小豬佩奇》裡,有孩子們最渴望的童年。

這裡有溫柔不失原則的媽媽,溫厚又以身作則的爸爸,真實又充滿歡笑的生活。

對於孩子來說,或許小豬佩奇就是他們的理想生活,而佩奇爸媽就是他們最理想的爸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