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不是“解防”,疫情防控仍要打持久戰

“解封”不是“解防”,疫情防控仍要打持久戰

昌平實驗二小西校區在發放學生教材。

“解封”不是“解防”,疫情防控仍要打持久战

小區東門大門緊鎖。

“解封”不是“解防”,疫情防控仍要打持久战

小區西門快遞業務繁忙。季曉莉/攝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季曉莉報道 4月8日,武漢“解封”,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有序恢復鐵路、民航、水運、公路運行。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過去了70多天,國內疫情控制逐漸穩定,海外疫情卻大流行,很多地方、很多人的命運發生了鉅變。4月8日這一天,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40萬人,死亡人數8萬多,新冠肺炎疫情成了大家親眼見證的人類“災難”。

4月4日,清明。上午10點,全國降半旗,鳴笛,為了那些在抗疫中犧牲的醫務人員、逆行者,為了那些在疫情中逝去的人們,所有人默哀三分鐘。我們全家站在窗邊,努力聽鳴笛的聲音,對面樓上也有很多人家打開窗戶,站在窗邊聆聽。

這一週有一些壞消息。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說,全球疫情今夏結束已不太可能,秋天後可能會發生第二波疫情。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家隔離不成功,轉入重症監護室。科學家發現與人類有過接觸的貓群感染上了病毒,國外動物園的老虎也因飼養員感染病毒而同樣“中招”。黑龍江綏芬河口岸臨時關閉,因為由此進入的輸入性病例人數增長較快。剛過去的清明節小長假,國內遊客又紛紛扎堆景點,4月5日黃山上“擠爆了”的遊客讓全國為之震驚。

這一週也有一些好消息。4月13日,兒子學校要網上開課了,4月1日記者去領回了教材。老師們把教材分班在校外擺放,一個孩子一個袋子,要求家長每10分鐘來8位,拎包即走。一開始,班上有10多個孩子缺《科學手冊》,兩天後就到位了。同時,意識到北京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較嚴的防控狀態,校外線下培訓班不能再等下去了,紛紛把課堂搬到了網上。跆拳道一週三次網課,鋼琴工作室給我們快遞了攝像頭,下週就可以在家接受老師的遠程指導。

從這周起,在記者所在小區快遞可以進來了,有些快遞可以放到快遞櫃裡,雖然還不能送貨上門,但居民們取快遞不用出小區門了,生活秩序進一步恢復。居委會要給小區居民辦電子出入證,正在讓居民網上申報信息,4月下旬啟用,看樣子北京的疫情防控應該是要打持久戰了。

前幾天,兒子在疫情期間第二次理髮,還是用的家庭理髮器。先生自己的頭髮80天沒理過了,記者幫他理了發,雖然土得很,但也算湊合。這幾日中介又在微信裡大量發佈二手房信息,我們小區43平方米的一居室,現在報價275萬元,在2017年最高點時,曾經高達330萬元,總價下降約15%。但新龍城100平方米的兩居室,月租金為7500元,仍比較高。有消息說目前一線城市房價在下跌,原因是疫情有可能導致的斷供潮將增加房產供給。

恢復營業的餐飲業正掀起漲價潮。據消費者反映,北京海底撈目前人均消費高達220元,半份土豆13元,相當於一片土豆1.2元;米飯7元/碗,小酥肉50元/盤。而西貝莜麵村的外賣菜單中,土豆條燉牛肉80元/份,酸菜封缸肉80元/份。

疫情的次生影響正在一波一波地向外擴散,“黑天鵝”的雙翅還沒有完全展露出它的樣子。“世界已經成熟到了足以讓疾病四處傳播的程度。新的貿易通道連接了城市,鼓勵人類四處活動。人類居住的地區從來沒有如此接近……對流行病我們十分脆弱,而我們理解它們的能力遠遠落後,更遑論防止它們的能力了……我們的系統越來越多地進入了危險區,但我們管理它們的能力還沒有跟上來,於是讓事物四分五裂。但時代在改變。我們現在知道如何讓系統性崩潰的黃金時代走向末路。我們只需要有信念去嘗試。”美國學者克里斯·克利爾菲爾德和安德拉什·蒂爾克斯寫的這本名為《崩潰》的書,對大流行病的預警如今看來似乎貼合實際。

G20峰會近日召開,聯合聲明裡呼籲團結、透明,將向全球經濟注入超過5萬億美元,用以抵消大流行病對社會、經濟、金融的影響。聯合聲明提出,要維持生產和提供必需醫療防護設備的能力,必須保證貿易暢通和供應鏈開放。這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目前全球200多個國家都有確診病例,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疫情勢必蔓延到所有人類生存的地方。

上週末,和孩子到小區散了兩次步,孩子的體能因為居家時間過長而有所減弱。在小區走一圈,最多不超過2公里,就說自己腳疼。小區居民在一起聊天玩耍已蔚然成風,讓人有些擔心。老師讓孩子組成傳統節日展示任務小組,在騰訊會議上開會討論分工合作,再各自完成作業。孩子發現了娛樂“新技能”,和同學預約騰訊會議來聊天,隔離生活又添新樂趣。我們還發現一個煅煉的好辦法,就是在客廳裡打羽毛球,這樣不用擔心球掉在髒的地面會沾染病毒。

因為宅在家,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機會大增,相關技能也大增。微信添加好友、置頂、修改個人資料、拉人進群、預約網絡會議、控制鎖屏時間、下載遊戲……信手拈來,比大人都熟練。他還愛上了在寫作業時播放網易雲音樂,自己搜索歌名再列表循環播放。

最近霸佔全家人耳朵的音樂是《世界美好與你環環相扣》:“此時已鶯飛草長愛的人正在路上/我知他風雨兼程途經日暮不賞/穿越人海只為與你相擁/此刻已皓月當空愛的人手捧星光/我知他乘風破浪去了黑暗一趟/感同身受給你救贖熱望”。歌詞內容如此滄桑浪漫,不是他這個年紀應該聽的歌,但是倒很應景:此刻的確是鶯飛草長的時節,雖然我們無法穿越人海,不能乘風破浪,但我們仍然仰望幸福,珍惜這隻需在家便可與所愛之人緊緊相擁的時光。我們多麼期望,與所有人環環相扣的都是世界上的美好,而不是未知的災難和恐慌。

記者最近又忍不住囤了一些米和麵,一方面是補庫存,另一方面是因為聽了太多產糧國說要禁止出口糧食的新聞,還是有些不放心。但是米麵最多也就一年或一年半的保質期,而事實多次證明,生鮮是無法大量囤積的。因此,就算預期食品價格會上漲,普通人家也還是隻能隨行就市。

不過,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一起發表聲明說,各個國家要確保任何與貿易有關的措施不會破壞食品供應鏈,避免糧食短缺;要向所有人提供與糧食有關的貿易措施、糧食生產、消費和庫存水平及糧食價格信息;減少不確定性,遏制“恐慌性購買”及囤積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這幾日,外媒報道英國一些城市的垃圾筒旁有大量過期食物,都是前段時間人們去超市瘋狂搶購後最後發現吃不掉的,都浪費了。

清明已過,穀雨在望,春耕正忙。面對疫情,何以自救?唯有勉力向上,以不變應萬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