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與五臺山的佛緣往事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與五臺山的佛緣往事

閻錫山

閻錫山出生於五台山腳下的山西定襄河邊村,河邊村在解放以前歸五臺縣,所以一般稱閻錫山是五臺人。當年閻錫山執掌山西軍政大權之後,流傳一句話“學會五臺話、就把洋刀挎”,體現了閻錫山這個人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閻錫山確實也是為自己的家鄉做了不少事情。

閻錫山從一出生就與佛教聖地五臺山結下了不解之緣,閻錫山出生前一天夜裡,他的母親夢遊五臺山的顯通寺,並從寺中抱出了一個孩子,第二天就生下了他,因此閻的家人便深信閻錫山是廟裡的神靈轉世。閻錫山的母親在他六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閻錫山的父親正當壯年,而且也是村裡的富戶人家,當然是要再討一房老婆的。繼母很年輕,比閻錫山年長不了幾歲,閻的外祖母害怕閻錫山受繼母的虐待,就把閻錫山接到了自己家中,一直養到他十幾歲。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與五臺山的佛緣往事

五臺山顯通寺

閻錫山的外祖母是一位吃齋唸佛的慈祥老人,耳濡目染之下,閻錫山對他自己是神靈轉世這一說法深信不疑,而且對佛學也是有了一定研究。只要有機會上五臺山,他都要到顯通寺虔誠地燒香敬紙,叩拜佛祖,每逢人生的關鍵時刻,他都要登上五臺山,乞求佛祖保佑。

民國建立後,閻錫山統治了山西。他在河邊村出巨資創辦了川至中學。1922年10月,他不但邀請卸任的國務總理顏惠慶到川至中學參觀,請顏惠慶題寫了“蓄荻樂佩”的牌匾,懸掛在學校禮堂,而且還親自陪同顏惠慶登臨五臺山,參觀遊覽,叩拜佛祖,給大孚靈鶩寺等寺廟上了佈施,與顏惠慶交流了辦學、敬佛的思想。他對佛學的深刻理解,使顏惠慶讚歎不已。

1928年,蔣介石為了削弱異己力量,強調“全國統一”,遭到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的強烈反對。次年,先後爆發了李蔣之間的“蔣桂戰爭”和馮蔣之間的“蔣馮戰爭”。馮李失敗後,閻錫山為了聯馮反蔣,秘密把馮玉祥請到了山西,並與馮玉祥同遊五臺山。

閻錫山與馮玉祥此次同遊五臺山,實質上是為了反蔣,但兩人的想法又不盡相同。馮玉祥想說服閻錫山早日起兵,與西北軍共同反蔣;閻錫山卻認為反蔣時機尚不成熟,還須等待時日。在等待期間,閻錫山既要迷惑蔣介石,與蔣介石保持“正常”關係,又要哄騙馮玉祥,儘量拖延時間,把馮玉祥留在山西。為了不使馮玉祥識破自己的想法,他與馮玉祥遊五臺山時,不但認認真真地參拜了各個寺廟,在大孚靈鶩寺許了願,而且共同“商討”了反蔣大計,決心“同生死,共患難,反蔣到底”,並在佛祖面前獻血結盟。這以後,他就把馮玉祥軟禁在大建安後茶窯。直到1930年2月,閻錫山認為反蔣時機已經成熟,才與蔣介石進行了“國是之爭”,又與反蔣各派軍閥五十多人在太原召開了倒蔣會議和倒蔣軍事會議。反蔣聯軍高級將領鹿鍾麟、黃紹站、商震、張發奎等五十七人發出通電,歷數蔣介石的“十大罪狀”。隨後,閻錫山在太原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和李宗仁分別在漁關與桂林就任副總司令,爆發了反蔣的中原大戰。中原大戰期間,閻錫山曾在北平(今北京)懷仁堂宣誓就任國民政府主席。但“主席”的寶座還未坐熱便告失敗,蔣介石下令各地“輯拿閻逆,就地正法”。閻錫山只好逃回河邊村,接著又潛至大孚靈鶩寺燒香叩頭,乞求佛祖保佑。他仍舊認為自己是神靈轉世,終究會轉危為安。

此後不久,他又逃至大連日租界與隨行人員研究“物產證券與按勞分配”。“九·一八”事變後,他秘密回到河邊村,通過多方活動,蔣介石表示願與他“捐棄前嫌,團結禦侮”,他便擔任了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重新統治晉、綏兩省。這使他更加相信自己的不凡,是神靈轉世,自己的東山再起是得益於神靈的保佑。


因為這一切,他對五臺山自然也更加關心,曾數次給金閣寺、南山寺、龍泉寺等處撥款佈施,以修整廢舊寺院。時至今日,在南山寺的極樂寺還存有他題寫的石匾。石匾嵌於該寺第一處院落門首,刻有“為善修德”四字,落款為“閻錫山於民國二十四年三月題”。在他的影響下,其原配夫人徐竹青1932年與他反目後,別居一處,一直堅持吃齋拜佛,早晚面向西方,合掌問訊,默唸佛經,直到老死在臺灣。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與五臺山的佛緣往事

閻錫山在南山寺的 題字

閻錫山本人最後一次登臨五臺山,是在抗戰爆發後。抗戰爆發後,閻錫山在晉北督戰。由於旅長梁鑑堂在茹越口陣亡,所部潰退,日軍佔領繁峙城,他只好慌忙騎了小毛驢,經繁峙,過峨口,直奔五臺山。事後他曾作詩《走五臺山》記述了當時的情景:雪天徹夜走清涼,飛燈光耀遍山樑。老人途中遲行進,徒步濘泥衣帶霜。

到五臺山後,他顧不得休息,就進到大孚靈鴛寺跪拜了佛祖。第二天,他特地會見了章嘉活佛,密談時局變化,並安排了章嘉的撤離事宜(時隔不久,便派兩輛汽車將章嘉活佛與隨從接至太原,隨即又轉到吉縣一帶保護起來。人民解放軍解放太原時,他先是將章嘉送到南京、上海,向臺灣潰退時,又將章嘉也帶了去,且一起老死於臺灣)。此後,他便急急轉至豆村,召開了軍事會議,接著就回到老家河邊。

忻口戰役後,閻錫山全家撤離河邊村,由太原而臨汾,由臨汾而陝西宜川,由陝西宜川而山西吉縣。 此後十餘年間,由於一直戰事不斷,他再未登臨五臺山,但他對五臺山的思念,對佛祖的虔誠信奉,卻“與時俱進”,有增無減。

1949年,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統治山西三十多年的他成了甕中之鱉,因而更將希望寄託在佛祖的保佑上。這年的正月初一,他一反常態,頭戴纓穗高帽,身穿一級上將禮服,胸前掛著胸章.腳蹬馬刺皮靴,腰裡佩戴短劍,一個人在太原東花園的東南角,點起紅燭,十分虔誠地燒香敬紙,跪拜神靈,以保佑其度過有生以來最大的“劫難”。可惜,這一次佛祖卻沒有“顯靈”,未能使他“絕處逢生”、儘管如此,到了臺灣之後,閻錫山仍舊一心信佛,並於1952年就他對佛教的理解題字雲:“佛不在釋書中,佛在汝心中。從釋書中求佛,只能得些佛話,在汝心中求佛,始能得到佛心。”而在他死前,則又寫下了頗為高深的自輓聯,給世人留下了不解的謎團:擺脫開,擺脫開,粘染上洗乾淨很不易;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來甚為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