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吧,腫瘤君:君實生物「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

滾蛋吧,腫瘤君:君實生物「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五十)」

一覺起來,突然發現自己得了腫瘤是個什麼體驗。絕望?悲傷?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好不容易燃起希望,準備積極治療時,看了看費用清單,再看看自己的銀行卡餘額。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死亡,那是一個問題。”對於腫瘤患者來說:要錢還是要命,那是一個問題。

在這危急的時刻,本文的主角君實生物華麗麗登場了。

主角登場

成立於2012年7月的君實生物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製藥公司,具備完整的從創新藥物的發現、在全球範圍內的臨床研究和開發、大規模生產到商業化的全產業鏈能力。研發與創新能力一直被公司視為核心競爭力。目前研發重點在單抗的研發。

截止到2018年,君實生物的研發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滚蛋吧,肿瘤君:君实生物「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专题(五十)」

腫瘤患者的希望之光—單抗

單抗全稱單克隆抗體,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通過藥物起到免疫功能的作用,一種模仿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式。具有特異性強、不良反應小等優勢,近年來在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等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在史上最暢銷的十大藥物中,單抗藥物就佔到六席。

單抗作為一種前沿的生物製藥,療效好,但價格非常非常貴。舉個例子,對於非小細胞肺癌來說,如果採用單抗治療,一個月大概要花5萬塊,而腫瘤是一個慢性病,療程長,一個家庭輕而易舉就可以傾家蕩產。

為什麼這麼貴

是材料貴嗎?使銷售成本貴嗎?都不是,是研發成本貴。在世界上大藥廠中,每年研發成本可能要達到上百億。這種成本的收回就必然要通過高額定價來回收。我國對於醫藥的專利法是比較嚴格的。而印度的法律在藥品專利管理上與中國不同,所以出現了《我不是藥神》中的這一幕。

滚蛋吧,肿瘤君:君实生物「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专题(五十)」

那中國的患者該怎麼辦?

危急之前,我們的主角當然要奮勇上前。

打破行規,做中國人吃得起的藥

2015年,君實生物JS001(通用名: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獲得國家藥監部門新藥臨床試驗(IND)批准,成為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獲得IND批准的PD-1單克隆抗體。

2018年12月17日,特瑞普利單抗獲批上市,用於既往接受全身系統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這是國內首個成功上市的國產PD-1單抗。

2019年1月7日,君實生物公佈了特瑞普利單抗的最終定價,一年用藥花費不到同類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同類進口藥在此前半年上市時,預期中國新藥即將進入市場,其在中國的定價已是全球最低。進口新藥的定價規律被打破,中國創新藥企功不可沒。這更將是千萬患者的福音。做中國人能吃得起的藥,酷。

“君子務實。”醫學的最終目的不該是利潤,應該是戰勝疾病,而能夠戰勝疾病的藥物,註定也將佔領市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單抗的研發非常貴,每年要幾個億幾個億的往裡砸錢。

君實生物上市後的年報顯示,巨大的研發投入,,使其每一年的經營溢利都為負。可以說是一家從未盈利過的企業。

滚蛋吧,肿瘤君:君实生物「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专题(五十)」

那君實生物的錢從哪來?

配角登場—大款新三板

新三板是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如果把A股市場比作高級展櫃,裡面的都是像香奈兒,愛馬仕這種奢飾品;那新三板就是地攤,裡面有偽裝成珍珠的魚目,也有千里馬,在等著他的伯樂或者說,金主爸爸。

君實生物遇見了他的金主爸爸。雖然掛牌不到半年時間,君實生物卻從資本市場募集了近6個億的資金。

這難道是個傻大款,一個一直賠錢的公司,竟然可以從這個平臺裡撈到這麼多錢。這就要從新三板和A股的區別談起。

新三板和A股主板市場的最大區別有兩點:

  • 上市條件要求不同。主板市場上市條件相對嚴苛得多,例如要求上市之前連續三年淨利潤率必須保持6%以上,而新三板只需要一年即可上市。

  • 退市條件也不同。主板A股退市的硬件是連續三年業績虧損,而新三板只需發現嚴重問題就可退市。

像君實生物這種連年虧損的生物創新藥企,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新三板上市,去尋找金主爸爸。

醫藥這種週期長,投資大的企業前期很難得A股的青睞,新三板對其而言是個好的選擇。

第二就要從醫藥行業的特殊性說起

生命科學是非常複雜的,人體是一個精密的系統,要考慮到生化機制,免疫機制,機體代謝機制方方面面。可能上千次實驗才能得到一種有效的藥物,而這還遠遠沒有結束。

接下來還要考慮到她的安全性,安全性關係到人類的健康,所以藥物註定要受到更嚴厲的監管。從動物實驗,體外實驗到一期臨床,二期臨床,從藥理學測試到毒理學測試,每一個環節都意味著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投入。抓心撓肺,費心費力,好不容易藥理作用被證實了,毒理試驗又不通過,於是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血本無歸。一切又要從頭再來。

而一旦研製成功,一種新藥可以帶來巨大的收入,毛利極高。

滚蛋吧,肿瘤君:君实生物「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专题(五十)」

在醫藥領域,貴的絕不是材料,而是技術,擁有了技術也就擁有了生命。世界十大藥廠中每一個公司都有著豐富的專利,每年都有著幾百個億的研發投入,成功以後得到的效應就是壟斷式的效應。

因此,儘管君實生物上市後的年報顯示,巨大的研發投入,,使其每一年的經營溢利都為負。可以說是一家從未盈利過的企業,卻能連續幾年得到大量融資。金主爸爸想必也是懂這個道理的。

但新三板的流動性差,監管力度不足,存在很多騙子公司,很多投資者更願意選擇A股市場。針對這些問題,新三板改革勢在必行。而君實生物很幸運的抓住了黃金時期,成為了“新三板+H股”第一股。

“新三板+H股”第一股

2018年2月,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機構公司在港交所掛牌。自4月底新三板與香港交易所簽署備忘錄,規定對新三板公司赴港上市不設前置性審查程序及特別條件以來,新三板市場由此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熱潮。

作為首家“新三板+H”股企業,君實生物24日在港交所掛牌,表現不俗。該股開盤大漲近兩成,盤中最高漲幅近三成,收盤上漲22.29%,報23.75港元,成交金額達4.3億港元。

君實生物此次赴港上市共發行約1.59億股,發行價19.38港元,募資淨額約29.44億港元。

東風起

君實生物的幸運不僅如此,國家將成為他另一強大的助力。

中國單抗國情

中國上市單抗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都與世界市場存在一定的差距,現有產品多為仿製型,自主研發型產品極少,研發工藝不完善、技術不成熟、原材料質量不達標、保存條件不合格等都限制了單抗新產品的研製。

而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對單抗藥物產業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擴大。政策利好,君實生物抓住時機,堅持自主創新,投身於創新藥業研發,先後與新三板,港交所掛牌,憑藉自主創新得到投資人的支持,發展勢頭一片大好。

醫保改革

君實生物公佈了特瑞普利單抗的最終定價,一年用藥花費不到同類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可就算是1/3,一盒藥依舊要5000多一盒。對於長期服藥的患者來說,依舊價格不菲。真正能改變這種局面的只有國家出手。

2019年醫保談判結果顯示,本次談判藥價降了60%,再加上醫保局支付的部分,對於患者來說要支付的部分不過20%。單價的大幅降低,將帶來銷售量的大幅提高。

所以進入醫保目錄至關重要,君實生物目前正在為此籌劃。進入醫保目錄,對君實生物的未來有極大的好處。

暗礁

成,身後名;敗,萬骨枯

一旦市場研發速度不及預期或市場效果不及預期,那麼維持研發的資金支付能力可能不足,持續研發的能力更可能將面臨重大的考驗。如果研發失敗,那麼企業不僅難以收回近些年的投入,同時預期的收益更將化為烏有。

綜合技術實力尚不完備

2019年,PD-1領域單抗類抗癌藥物,國產就有三類新藥上市,進口藥物也有2類。五類藥物在細分賽道中恐怕比拼的不僅僅是技術實力,而是包括銷售和售後水平在內的綜合技術實力。

作為一家剛剛啟動銷售團隊建設的醫藥類企業,君實生物的短板凸顯。年輕的銷售團隊,去年獲得投入僅僅是2049萬。即便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度加碼,也只有1.1億的投入。和競爭對手相比,持續投入明顯不足。

公司控制權問題

第三,在本案多輪融資之後,實控人熊俊和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已經降至27.7%。作為公司的靈魂人物,這麼少的持股比例,極容易導致公司因控制權問題出現不能持續經營的情況出現。

君實生物的未來將何去何從,讓我們一起期待。而更期待的是:滾蛋吧,腫瘤君。希望在未來,惡性腫瘤也可以完全得到治癒。希望在未來,每一個患者都治得起腫瘤。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八)】和君商學:新三板的“蛇吞象”造富故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七)】搭上新三板的便車:儲吉信息的成長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六)】愛立特的迭起興衰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五)】華騰教育往事:老金融家的一支菸與他的“人人通”教育帝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四)】日歸於西,起明於東——東方網的再翱翔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三)】華圖教育:上市之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二)】行動教育—企業管培黑帶高手or雞血道場忽悠大師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一)】萬億巨頭:海航30年浮沉錄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四十)】達仁資管——野心家的坎坷命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九)】達仁資管——野心家的坎坷命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八)】曾經的新三板“婚戀第一股”:百合佳緣如今路在何方?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七)】攜壯志來,赴前程去 ——有友食品與新三板的緣來緣去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六)】狗不理:到底還有沒有人理?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五)】貝特瑞——賀雪琴和他的浪漫主義情懷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四)】摘牌新三板,開心麻花開心嗎?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三)】天地壹號陳生——寒門學子入龍門,捨棄公職踏商海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二)】萊盛隆:“大躍進”的慘敗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一)】亨達股份王吉萬——天使落入泥潭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三十)】藍海之略:歧途的“藍海之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九)】光影俠(團貸網)唐軍:哪怕馬上坐牢,一定不能恐懼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八)】嘉行傳媒--影視行業凜冬已至,十里桃花能否重新綻放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七)】哥侖步老總“快遞式”辭職的背後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六)】銀都傳媒消亡史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五)】新三板對賭風雲:對賭容易,賭贏難!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四)】上癮的陸正耀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三)】天涯論壇,淪落天涯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二)】住百家——共享經濟第一股的狂奔與失落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一)】有米科技:互聯網浪潮的時代縮影,熱血創業者的跌宕浮沉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二十)】人生長恨水長東:證大文化那些事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九)】奧吉特:“扶貧”不成變笑柄,拒回問函真“英雄”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八)】新三板摘牌潮:敲響警鐘 ——反思中科招商之夭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七)】督導券商,新三板中唯一穩賺不賠的角色?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六)】新三板公司治理問題研究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五)】新三板老股江湖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四)】新三板融資:最美花朵總是在絕處逢生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三)】新三板基金沉浮錄:狂熱、劇變、冰點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二)】讓我如何愛你:做市商or做市“傷”?

【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專題(十一)】新三板自媒體興衰:誰拋棄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