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中小學生網絡安全現狀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網民中,8~35歲的青少年佔85.8%,其中,24歲以下的佔56%,18歲以下的佔24%。這個數字表明,龐大的未成年人網民群體已經成為網絡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通過互聯網瞭解學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領域,認識世界的多姿多彩。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互聯網已經成為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情感、開發潛能和休閒娛樂的主要工具;另一方面,互聯網在極大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青少年網絡犯罪和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的形勢也日漸嚴峻。


青少年網絡犯罪之

“傳謠”篇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影片中的年輕人為了追求刺激,編寫了與疫情相關的不實信息,造成了周邊群眾的恐慌,給社會治安穩定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91條之一【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明知上述是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同學們在轉發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內容時,千萬要慎重,不要為了一時刺激好玩,就轉發未經證實的鏈接或文字圖片等,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青少年網絡犯罪之

“詐騙”篇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影片中的高中生,雖然起初並不是故意幫助詐騙嫌疑人收款,但在得知真相後,仍繼續幫助嫌疑人收集自己同學、好友的收款碼,幫助嫌疑人轉移犯罪所得。影片中青少年劉某與詐騙嫌疑人已構成詐騙罪的共犯,其行為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之規定,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不要輕易洩露個人信息,利用網絡實施的詐騙有很多種類,如冒充QQ或微信好友實施詐騙、發佈虛假中獎信息實施詐騙、利用“釣魚”網站實施詐騙(“釣魚”網站通常偽裝成銀行網站或電子商務網站,一旦訪問者通過該網站進行交易,其賬號和密碼就能被竊取)、以低價出售商品為幌子實施詐騙或假借提供彩票類等中獎預測實施詐騙等。


檢察官在此特別提醒,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防範此類詐騙,在網上購物時要選擇正規、信用高的店鋪,不輕信低價或超低價出售商品的廣告,不輕易點擊他人發來的不明鏈接,要求匯款等涉及財物問題時一定要用電話或其他方式聯繫到本人,牢記天上不會掉免費的餡餅,避免上當受騙。


青少年網絡犯罪之

“網戀”篇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影片的初中生小萌通過微信聊天交友,私下與網友見面,後被下藥性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6條【強姦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姦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姦論處,從重處罰。


莫讓“網事”不堪回首

網友見面需謹慎。尤其是未成年人和女性群體,一定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約見陌生網友,以免受到不法侵害或者財產損失。初次和網友見面千萬不要在封閉陌生的環境獨處,更不要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以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不要輕信不熟悉的網絡上的人,不要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家庭住址等信息,以免給自己、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犯罪預防六小則

不瀏覽、不轉發、不傳播不良信息

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騙他人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隨意約見網友

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塑造良好品格心理,不沉迷虛擬時空學法知法守法,不觸法律底線


四川檢察新媒體出品

來源丨綿陽高新檢 綿陽市檢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