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之下,學習很難發生,莫讓“不停學”變成“強制學”

教育不該蹭熱度。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全國2億學生同時上網課卻將教育推上了熱搜。作為特殊時期的應急方式,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本意是為廣大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結果在操作過程中,漸漸演變成了“停課不停教”,因為參與活動的人數雖然是學生最多,但是起主導作用的卻是老師。

或許老師也只是迫於要求,不得不強行上線網上課程。經過兩三天的測試,大規模的網上集中學習,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只因為部分地方和學校把“停課不停學”的好經念歪了。

強迫之下,學習很難發生,莫讓“不停學”變成“強制學”

準備不充分強行打卡

網課暴露的第一個弊端,便是準備不充分。2月10號是不少地方原定的開學時間,為了趕上正式開學,不少學校提前幾天就通知老師準備網上教學,但現實情況是相當一部分老師沒上過網課,沒當過主播,對直播軟件壓根不熟悉,所以第一天上課就變成了“翻車”現場,有老師全程靜音,對著空氣講了一堂課;還有生物老師講減數分裂賬號直接被封,也有老師課間休息偷閒抽菸被全程直播自己卻渾然不知,如此案例無不讓人啼笑皆非。

第二個弊端則是網絡不穩定,也許是運營商對2億學生同時上網課準備不足,直播過程中斷網,延遲等現象頻出,最無奈的是老師中間斷網被擠出了課堂,然後再也進不來了。

強迫之下,學習很難發生,莫讓“不停學”變成“強制學”

第三個弊端是部分師生不具備上網課的條件。這也是被詬病較多的地方。河南一位學生寒風中蹲在天台借網上網課的畫面最為直觀形象,不是每一位同學都有無限流量。

接受度不高仍然堅持上新課

最先出現牴觸情緒的是學生,因為部分地方從2學1日就開始要求學生打卡上課,從延期開學到提前一週上課,仍在假期的中小學生有苦說不出。不少學校排出的課程表,甚至比在學校正式上課還要緊湊,因為網課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

強迫之下,學習很難發生,莫讓“不停學”變成“強制學”

幾天網課讓家長感到崩潰。為了有好的效果,家長不得不守在孩子身邊進行監督,以免孩子分心走神玩遊戲,孩子上一節課,家長也相當於上了一節課;除此之外,家長還要負責軟件下載並熟悉運用,每天要在各個群裡打卡彙報,上完課還要想辦法幫學生打印試卷作業並督促孩子完成,再上傳到指定的群裡,完了再督促孩子訂正。最慘的是既是家長又是老師,不但要準備給學生上課,還要督促孩子上課,家裡沒有兩臺以上的設備,根本不可能完成。

老師也好不到哪兒去,比如上面提到的既要負責學生,又要督促孩子的情況,還有對授課軟件不熟悉的情況,上網課需要做的準備工作遠比課堂教學多,還要擔心教學效果不好,學生成績下降。

強迫之下,學習很難發生,莫讓“不停學”變成“強制學”

念歪了的“停課不停學”,爭分奪秒只為趕進度

當出現要求學生打卡上課的苗頭的時候,教育部就下文提醒過:各地原計劃正式開學前不要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並對學習內容進行了解釋:建議各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可安排一些疫情防護知識、心理健康輔導、寓教於樂等方面的網上學習內容。

2月10日各地正式上課後,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又就“停課不停學”回答了記者提問。談到“停課不停學”的形式與內容:“停課不停學”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要堅持國家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特別注重疫情防護知識普及,加強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認真學習防疫阻擊戰中湧現的先進事蹟,弘揚社會美德,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多讀一些經典名著名篇。並強調如果強行要求所有教師進行錄播,不僅質量上難以保障,而且也會增加教師負擔,並且造成資源浪費,這種現象必須予以制止。


強迫之下,學習很難發生,莫讓“不停學”變成“強制學”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雖然有明確的指導和說明,但仍然有不少學校組織學生提前上課。較為典型的是安徽省明文規定除高三,初三外,其他年級一律不允許上新課,但仍然有網友反饋,從2月10號開始,學校就已經開始上新學期的課程。

這樣的行為只能有兩個理解:搶跑和趕教學進度,至於教學的效果,學校和老師不會不明白,但是顧不上或者不在優先考慮範圍。

就這樣讓學生老師家長都不舒服的教學方式,卻這樣鋪開了,隨著課程的深入,問題也許會少一些,這也是特殊時間積極的應對方式。但是急於照搬課堂上課,本身就失去了“停課不停學”的意義。“停課不停學”和“停課不停教”一字之差,意思卻相差很遠,學的主體是學生,老師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提供學習輔導,如果演變成了老師是主角,學生都是圍觀打賞的觀眾,這就南轅北轍了。


強迫之下,學習很難發生,莫讓“不停學”變成“強制學”


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網上上課,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

對老師而言,用以維護課堂秩序的依賴於三個方面,一是紀律,二是知識與智慧,三是個人的人格魅力。在端坐在電腦面前,老師就缺少了鮮活的形象,人格和魅力無從施展,課堂紀律更是不復存在,即便是老師最拿手的知識和智慧,也會因為隔著屏幕而大打折扣,特別是很多老師對直播上課並不熟悉的情況下。

對學生來說,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很難主動做出選擇,如今能坐在屏幕前,有多少是迫於壓力,這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無疑都是折磨,非但起不到學習的效果,還可能損害學生的求知慾與好奇心。

這也是家長們總是納悶的另一個問題的答案: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了?

因為,在強迫之下,學習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網課是當下合理的教育方式,也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如果所有的學校和老師都能夠按照教育部的初衷對學生進行教學,何不借這段時間沉下心來反思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放下對分數的追求,探索對學生人格的培育,思想的引導,個人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或許才是不停學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