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承東的 1+8+N 個野心

餘承東的 1+8+N 個野心

早前,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在巴黎發表了全新一代的旗艦手機 P40 系列,到了本週,餘承東回到中國舉行線上發佈會,公開華為 P40 的國行售價,並同時帶來了在巴黎沒有發表的全新系列智慧屏產品。


在發佈會後的第二天,餘承東在線上接受媒體採訪,解釋了華為目前在疫情下的業務狀況,新品的反特點,新品背後的生態環境構成,以及未來的計劃。


疫情下的業績進退


虎嗅早前報道,華為去年取得了極好的業績,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與貿易戰的雙重夾擊,他們依然處於水深火熱的環境。媒體消息指出,華為在疫情爆發後累積了約 2,000 萬臺的庫存,而且當中不少更是 4G 的舊款中低端產品。虎嗅早前也發現,儘管華為去年業績極佳,但庫存量也急增了 73.8%。庫存量增加很可能是華為為應對美國“斷供”而囤積的零件,但也不能排除是銷量不佳而出現嚴重庫存。


餘承東的 1+8+N 個野心

華為近十年的庫存數據變化。


餘承東接受採訪時,並沒有正面解釋年報庫存數字上升的問題,反而表示由於今年春節來得早,春節的備貨反而提早賣完,但春節後又曾因為疫情而生產不了,所以不但沒有庫存問題,反而十分缺貨。他更表示說:“我們的庫存是很嚴重的缺貨,不是有庫存,而是缺貨......我巴不得有庫存,有庫存我們就賺了。”


餘承東表示,在疫情下的大盤跌掉 60-70%了,華為本來很難獨善其身。因此,他們爭取今年的總體業績不下跌,在中國市場上繼續爭取增長,在比較困難的海外市場裡,爭取減少下跌幅度。華為在疫情爆發之前的 1 月,國內的業務一直快速長,儘管 2 月份由於整個市場都在下跌,但他們的業務尚算不錯。他們的業績在 2 月底開始迅速恢復,在 3 月份甚至取得非常好的增長,使第一個季度錄得很好的增長幅度。


餘承東的 1+8+N 個野心

Google 搜尋引擎在歐洲的佔有率極高,華為的 HMS 即使和其它搜尋引擎公司合作,

也不容易取代 Google 的地位。圖片來源:Statcounter。


但在海外市場上,餘承東表示上半年業績難免出現同比下跌的現像,主因是華為在去年的上半年增長幅度太猛

,但後來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而無法搭載歐洲人常用的 Google 移動服務 (GMS),影響用戶體驗,導致接下來的季度出現嚴重下滑。但是,他預計今年年初華為移動服務 (HMS) 快速拓展,將改華為的海外市場的情況。


整體方面,華為本年度業務最大的風險,仍然是美國還在進一步地制裁。但是如果沒有更進一步的惡劣事件出現的話,餘承東對今年消費者業務的增長,仍然抱有很大信心。


新手機的定價與質量問題


華為這次媒體活動裡的另一個焦點,是華為的新產品,特別是其愈來愈高昂的售價。先前我們在華為 P40 發佈會時提到,P40 Pro+ 歐洲區定價直逼 iPhone 11 Max Pro,因而廣被注意。


餘承東的 1+8+N 個野心


但這次中國區發佈會裡宣佈國行售價為 4188 人民幣至 8888 人民幣,與歐洲區的 799 歐元(約 7800 人民幣)至 1399 歐元(約 11000 元人民幣)要低上不少。儘管華為 P40 系列售價比起去年同期的 P30 還是貴了不少,但仍然比三星或蘋果旗艦手機更為便宜(上圖)。


餘承東指出,手機的成本增長太快了,導致華為的毛利率下降了:P40 的成本極高,光是相機成本就逾 100 美元。他指出雖然 P40 已使用到 4 至 5 個攝像頭,但相機攝象頭會佔用大量手機的空間,因此不可能盲目地增加數量,而是要增加每個單元的算法質量,來改善拍攝能力。所以,他認為 P40 的強大之處,在於硬件和算法的結合。


餘承東的 1+8+N 個野心


雖然華為 P40 Pro 再次佔據 DXOMark 榜首,但未有明顯拋離同級對手,所以有現場記者表示,P40 的拍攝能力未有拋離對手。但餘承東仍然相信,P40 的相機“明顯甩別人一條街”,他以 P40 採用的 RYYB 的感光元件例例,既然這感光元件能讓進光量增加 40%,但為什麼其他廠家不跟著採用呢?實是其它廠商搞不定這算法所致。(編注:RYYB 排列會導致成像色彩偏黃,需要通過算法校正)


P40 的另一個關注焦點,是其屏幕質量。去年華為的 P30 系列和 Mate 30 系列被廣受好評,但屏幕質量一直被受質疑,而且,去年華為更一直因為使用了俗稱“周冬雨排列”的 Delta 像素排列屏幕,因而被廣受批評。與此同時,今年各大手機廠也分別把旗艦手機的屏幕,升級為 3k 分辨率或 120Hz 的刷新速度,這進一步華為的新旗艦受到壓力。


誠然,這一代 P40 的屏幕,雖然沒有 120Hz 刷新率(P40 Pro 為 60Hz,P40 Pro 為 90Hz),但餘承東認為大家必須要看重用戶的實際體驗。以屏幕刷新率為例,他認為屏幕的穩定性比刷新率數字更重要,因為如果屏幕過熱,系統就會自動降低刷新率,無法帶來優良的體驗。因此,華為 P40 Pro 的 90Hz 刷新率,能夠比對手帶來更順滑的體驗。


物聯網生態正式起動


除此之外,這次媒體活動的另一焦點,是華為旗艦級智慧屏 X65 首度登場。X65 採用極高的硬件規格,包括新一代 65 吋 4K OLED 屏幕,搭配影院透聲幕音箱排佈設計、以及 14 個喇叭陣列排布。但除了這些硬規格之外,X65 配備了 2400 萬超廣角AI攝像頭,並搭載自研的雙神經元芯片,大幅提升了AI算力,支持連續對話、方言識別、聲紋識別等功能,實現多設備、全場景終端設備間協作。


但是,這臺 X65 的售價也同樣售到注目,X65 售價 24999 元人民幣。


餘承東的 1+8+N 個野心


事實上,三星、LG 等等廠商也有推出類似的智能電視,但一直沒有在市場上帶來太大的突破,那為什麼華為突然要推出類似的高端智能屏?餘承東指出, 2000 元也可以買一個 65 英寸的電視,但是為什麼要 10 倍的價格來買 X65?因為傳統的電視沒人用了,要吸引用戶必須要有新的用戶生態、新的技術創新、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和多設備協同,讓電視變成家庭的語音控制和娛樂中心(上圖)。


簡單來說,X65 並不僅僅是電視,電視只是它一個小的功能,多設備、多屏的生態的協同才是核心。也就是說,X65 將會成為華為 1+8+N 全場景戰略的其中一個核心。所謂的即 1+8+N。1 是指手機,8 包括 PC、平板、電視、音響、眼鏡、手錶、車機、耳機八大業務,而 N 則包括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四大板塊,而 X65 很可能就是華為 1+8+N 的首發炮彈。


餘承東認為,華為的全場景的優勢,並不是說多種產品。

多種產品的生態誰都會做,問題是如何通過操作系統,把這些產品連起來。而箇中的關鍵,在於華為在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上使用的鴻蒙 OS 裡。華為在去年推出鴻蒙 OS,一直因為其核心功能模塊化、並能獨立作的分佈式設計而被受關注,但鴻蒙 OS一直未有在華為手機上使用,被質疑是個中看不中用的 PPT 系統。


餘承東的 1+8+N 個野心


但今年開始,華為 P40 系列已能與今年推出的其他華為設備,例如 MatePad Pro (上圖)搭配無縫協作。儘管華為手機仍然使用開源版本的安卓系統,而不是使用鴻蒙 OS,但餘承東指出,分佈式操作系統,已經裝載在安卓上面,可見鴻蒙 OS 已經不再是 PPT 系統,而華為也正式向 1+8+N 的全場景戰略推進。


如果我們華為的全場景戰略,與同樣積極地開拓物聯網場景的小米相比,小米的硬件生態系統無疑更為多樣化、更為成熟,但它無法擁有類似的系統級別協作體驗。而近年同樣積極參與分佈式計算的蘋果,他們開始讓目前基數巨大的蘋果設備之間,實現無縫協作;但受限於系統封閉性,用戶也只能體驗少量而有限度的協作功能(例如在多設備上切換 AirPods 等)。


未來的物聯網生態,誰勝誰負,目前仍難以預料。但餘承東表示,去年華為手機的銷量為 2.4 億,而華為手機以外(包括路由器、筆記本或耳機等)的產品銷量,與手機的比例約為一比一,所以量還是很大,雖然如此,他相信未來的“8”的量,肯定會大於“1”的。


華為要走的路依舊漫長


餘承東指出,華為其實在去年就有機會在智能終端領域上成為全球第一,但由於美國的制裁,導致他們無法達成目標。但是,他認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由於美國的制裁,讓華為由一家一個沒有生態的硬件公司,成為一個有生態的公司。


儘管餘承東對華為的前景如此樂觀,但未來仍然有太多的變數。雖然目前中國已暫時控制住疫情,但新冠肺炎仍然在全球蔓涎,不少人也擔心海外輸入個案,會影響國內目前的形勢。此外,病毒繼續影響全球政經環境,也會促使環球政治環境變化,美國也不斷的對中國以致華為施壓。


此外,儘管餘承東對華為的 HMS 抱有十足信心,但有技術有資金的微軟,多次挑戰 Google 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地位,最終仍然失敗。僅在起步階段的 HMS,是否真的能在短期內取得海外用戶的信任?如果 HMS 系統難以推,要推廣 1+8+N,同樣也不容易。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華為在 2020 年會做出什麼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