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水E評|留住山水,記住鄉愁!(作者:鄧曉燕)


雉水E評|留住山水,記住鄉愁!(作者:鄧曉燕)


4月7日,首批107個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正式出爐。這是我省經過三年精心培育,形成的一批傳統資源較為豐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相對齊全的傳統村落。鄉愁,不再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它轉化為我們看得見、留得住的鄉土味道。

雉水E評|留住山水,記住鄉愁!(作者:鄧曉燕)


雉水E評|留住山水,記住鄉愁!(作者:鄧曉燕)


雉水E評|留住山水,記住鄉愁!(作者:鄧曉燕)


與過往聯結,鄉愁是歷史文化的鮮活載體。

傳統村落是鄉土建築與文化的綜合載體,在人類社會從農耕文明走向工業文明的進程中,承載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遺產和生態文化資源,蘊含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相生共榮的生態關係。保護傳統村落,留住的不是個人的“鄉愁”,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鄉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傳統村落是中國文化“壓箱底”的寶貝,這一本本厚重的書,具有獨特的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

與現實聯結,鄉愁是鄉村振興的文化支點。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要深入挖掘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基於不同地區特點,要以發展的眼光規劃傳統村落活化之路,讓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新優勢,展現新作為。此次江蘇從107個省級傳統村落中擇優篩選出26個,串聯成8條傳統村落遊賞線路推薦給廣大市民。煙波古渡、桃園竹海、千垛鄉緣……將歷史遺存、民間習俗、名人典故、傳統技藝等特色資源與周邊山水環境、旅遊景點等重要資源相結合,集中體現了我省大江南北、運河沿岸最具代表性的鄉村旅遊特色,充分彰顯了人文歷史底蘊和自然生態優勢。

與未來聯結,鄉愁是凝聚傳承的向心之力。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對傳承中華文化、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意義重大。但是,傳統村落規模大,內涵豐富,又是活態,現狀複雜,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如何更好地兼顧“保護”與“發展”,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代考題。尊重歷史、創造性發展,二者缺一不可。當傳統村落再次煥發新生,向世界驕傲講述中國鄉村的古與今,就不僅留住了“美麗鄉愁”,更傳承了文化基因,延續了歷史文脈。它不再是簡簡單單詩意化的語言,而是中華民族情感的維繫,更是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

用現代文明善待歷史文明,把本色的中華文明留給後世子孫。讓傳統村落成為詩意棲居的家園,融入世界旅遊大循環,就在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不斷接力的奮鬥拼搏之中。(鄧曉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