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歷史上開國能臣大都沒有好的下場,基本都因為功高震主,或飛揚跋扈而遭皇帝猜忌最終沒有善終的,但是還是有少數人很聰明“聰明”知道明哲保身,最終得有善終。

1.周勃(西漢)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要論起西漢開國將領的功勳,周勃肯定無法和韓信等名將相提並論,如果說漢初三傑以及英布等人都是漢朝建國的謀略家的話,那麼周勃則可算是漢朝開國的急先鋒。但是後來功高震主的憂患還是發生在了他身上,靠周勃擁立大功即位的漢文帝先是削奪了周勃的官職,讓他歸鄉養老,不久以後又派廷尉調查他謀反的傳言,幸好有文帝的老媽薄太后說情,老周才躲過了一劫。

2. 耿弇(東漢)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同樣是開國功臣,東漢開國名將耿弇的下場可比西漢第一名將韓信好太多,韓信位及人臣,卻仍免不了兔死狗烹,耿弇平山東,滅張步,徵隗囂。在東漢建國後,耿弇更是主動交出兵權,安養於家。比起西漢開國初功臣飛揚跋扈的情景,東漢的名將們都可以算是低調的可以了。沒了牙的老虎碰上了胸襟寬廣的主人,皆大歡喜的結局當然是正常的。

3.賈充(西晉)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作為西晉王朝的老臣子,賈充輔佐了司馬氏父子三代人,司馬懿韜光養晦的時候,賈充是第一高參。司馬家奪權的時候,地方曹氏家族的造反基本是賈充去鎮壓的,曹末帝放手一搏的時候,也是賈充派人要了他的小命,為司馬氏的上臺立下了潑天大功。偏偏這個人也一點不低調,在朝廷裡飛揚跋扈的可以,看誰不順眼,想整誰就整誰,有時候連年輕的司馬炎的帳也不買,西晉徵吳的時候,賈充自恃老臣身份極力阻撓,惹的司馬炎大發脾氣,放到朱重八或者劉二漢的手上,老賈估計有九條命也沒用,可司馬炎發完了脾氣後,也僅僅是發了道詔書申斥了他一番,平吳勝利後,還專門派人送金帛撫慰他。也沒見給老賈來個“秋後算帳”。三年後老賈病故於家中,說來說去,只能說司馬炎是個重感情的人,當年司馬昭立太子時,正是賈充的堅持,才使司馬炎被扶上位。而司馬炎對這位“賈叔叔”也一直心存感激。

4.韓擒虎 (隋朝)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隋朝的四大開國名將(賀若弼,韓擒虎,高穎,史萬歲)中,韓擒虎無疑是結局最好的一個,其他的三人,基本都在日後隋王朝權力鬥爭中慘遭株殺,惟獨韓擒虎獨善其身。政治鬥爭中,韓擒虎屬於那種只知低頭幹活不知抬頭搶功的人,在滅陳之後的幾年裡依然兢兢業業,為隋朝防備突厥,成為突厥最害怕的隋將,也避開了朝堂上敏感的政治糾紛。

5.李靖(唐朝)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身為唐太宗李世民旗下的一代名將,李靖在唐朝的開國戰爭裡指哪打哪,所向無敵。連盛極一時的突厥都是被他一戰平滅,威風八面的突厥可汗硬是被他逮到長安吃了牢飯,立了如此驚天大功,不被猜忌顯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襟懷坦蕩的李世民,也不可能對這樣的功臣一點懷疑都沒有。還好他是個很懂進退的人,他保身最大的手段就是“能忍”,戰場上是人見人怕的勇將軍,生活中卻是個謙虛樸實的好好先生。於是忍來忍去,當年那些飛揚跋扈的政敵們不是犯事就是得罪,惟獨低調謙虛的李靖善終於家。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李靖在老虎身邊裝了幾十年黃牛,最終沒被老虎吃掉,著實不容易啊。

6.曹彬(北宋)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曹彬,評書裡把他稱做北宋的“文武雙狀元”,雖然有誇大之嫌,但他能打仗確是事實。南唐和後蜀都是他平滅的,而且這個人心腸恁好,很少縱容士兵搶掠,並且在這個事上能做到既不得罪百姓也不開罪同事。宋朝開國的趙氏兄弟對曹彬都是恩寵有加。不過他最大的本事還是在於“能混”二字上,自古以來,武將立大功而得罪小人,已經是朝堂裡的尋常事,曹彬奇就奇在即使和小人也能保持非常好的關係,宋史裡稱曹彬“寬厚淳樸”,其實光靠寬厚淳樸,是很難在官場上立足的,得象老曹這樣,想小人之所想,時刻會來事,才終能立於不敗之地。

7.吳璘(南宋)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如果說岳飛是南宋最優秀的進攻型將領的話,那麼吳璘和他的兄長吳階就是南宋最優秀的防禦型將領,宋金戰爭時,正是他在川陝戰場接連挫敗金軍的進攻,才為南宋徹底穩固住了戰線,併為岳飛的北伐創造了條件。對比岳飛的蒙冤身死,吳璘則一生富貴,手握重兵,在宋金和議後又享受了幾十年的和平時光,終以新安郡王的爵位善終於家。究其原因,一者當然是老吳比較會做人,在涉及個人安危的“和戰問題”上從來都是謹慎小心,絕不枉發評論,一切行動都堅決“聽指揮”,自然是讓猜忌心甚重的宋高宗感到放心。另一個原因卻是,老吳長年鎮守在川陝前線,一面避開了朝堂上的是非旋渦,另一面,川陝戰場的重要地位,也使宋朝統治者不可能輕棄這位善於防守的方面大員。

8.張弘範(元朝)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單從軍事角度講,老張確實是不世出的將才,他親手指揮的多場宋蒙戰役都可堪稱是殲滅戰與攻堅戰的經典,最後的崖山會戰更為後人引為冷兵器時代最高水準的海戰範例。這樣一個手握重兵又極負軍事才能的漢將,不被忽必烈猜忌顯然是不可能的。象同樣手握重兵的漢族名將史天澤就為保住自己主動交出了兵權。事實上,在元朝建立後,隨著統治的日益鞏固,忽必烈已經漸漸開始更改了信用漢臣的國策,轉而以信用色目人的方式打壓漢臣。特別是在阿合馬受寵後,元朝廷內的漢人地位更是急轉直下,可以想見,假使張弘範活到當時,以他的漢人身份與背景,估計日子也好過不到哪去。不過老張畢竟運氣好,崖山之戰後不久就染病身死,躲過了忽必烈時代漢儒與色目人之間一次次血腥的權力鬥爭,實在是乾的好不如死的早啊。

9. 湯和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對比明朝建國後藍玉的飛揚跋扈與胡惟庸的弄權,湯和卻基本做到了與世無爭,實為老資格元勳的他極少炫耀自己的功勞,更不參與功臣之間種種爭權奪利的敏感鬥爭。元朝滅亡後,湯和是第一個主動交出兵權的將領,後來倭寇擾邊,又是湯和受命戍守山東沿海,確保了明朝海疆的安全,功成後毫不爭功,把朱元璋的賞賜分給故交後歸養故里,這種與世無爭的態度也使老朱終於對他放下了戒心。老資格的湯和在明朝建國後的官位遠不如許多功臣那樣顯赫,而他的結局無疑卻是最好的,說起這位老好人的一生,真讓人感嘆吃虧就是福啊。

10. 洪承疇

中國歷史十大得善終的開國名臣

南明名士夏完淳被俘後痛罵洪承疇的典故可謂是盡人皆知,但單以清朝開國而論,洪承疇確為清朝坐穩江山的功勳人物,清軍入關的基本戰略是他制訂的,南明的反抗烈火也是他主持撲滅的。洪承疇歷經明清兩朝,久歷宦海沉浮的老官僚,自然聞得出這其中的政治風向標。返京後的老洪一直稱病在家,基本不過問任何政事,到了康熙元年,隨著順治的去世和滿洲四大臣的輔政,洪承疇深知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經徹底結束了,於是就很識趣的上書告歸。並於三年後病逝於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