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北宋建立後,雖然不能像漢、唐那樣對外開疆拓土,精神面貌昂揚向上,但其國內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精神面貌呈現內斂保守的特點,具體表現就是:北宋官員的待遇很豐厚,社會形成了“學而優則仕”的良好氛圍,遇到打不贏的戰爭就用和平方式解決,用錢解決,也比較明智。

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那麼,北宋官員們的待遇有多好?他們的待遇是一直都好嗎?清官包拯一年能賺多少錢?我們一起來了解。

01 宋朝建國初,官員的待遇並不好


北宋建國前,官員的待遇並不好。原因是五代時期的戰亂較頻繁,53年間,中原先後出現了5個王朝,皇帝有14個,政局動盪,大小戰爭不計其數,朝廷重用武將,文官的待遇不可能很高。

宋朝開國之後,官員待遇依然如故,朝廷鑑於五代時期的混亂局面,也鑑於宋太祖本人的黃袍加身的故事,皇帝選擇了“崇文抑武”的國策,也希望通過厚待官員(尤其是文官)來獲得統治的合法性,同時獲得讀書人的支持,避免出現武將專權的現象。

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皇帝首先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用高官厚祿換回了武將手中的權力,達到了雙贏的效果,皇帝從此能睡個安穩覺了,武將也會為了榮華富貴的生活效忠皇帝。

如何讓文官也同樣效忠新王朝?提高官員的待遇成為皇帝考慮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關於提高待遇前的官員收入水平,史料裡是這樣記載的。

《燕翼詒謀錄》卷二中記載 :“國初,士大夫俸入甚微,簿、尉月給三貫五百七十而已,縣令不滿十千,而三分之二又復折支茶、鹽、酒等,所入能幾何?所幸物價甚廉,粗給妻孥,未至凍餒,然艱窘甚矣。”

一個縣令的工資收入才只有10貫(正常情況下一貫約等於一千文錢),但三分之二的錢要折算成茶、鹽、酒這樣的實物。一般來說,你還是拿不到剩餘的三分之一的錢,因為宋朝實行省陌(77文錢算作100文),實際上一個縣令月只賺越7700文錢的三分之一,就是2541文錢(2.5貫),一年就是30貫,好在當時物價低廉,但官員的生活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30貫什麼水平?舉個例子,宋朝的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備,政府會給貧困人口救濟,當時制定的“貧困線”標準是:“田產20畝以下或者產業50貫以下的家庭”。如果縣令家裡人多些,每年能不能達到貧困線以上真是個未知數。

皇帝當然清楚這個情況,如果官員的收入很低,很有可能引發貪汙腐敗等一系列問題。他在開寶三年(970年)的詔書中指出,“吏員猥多,難以求其治,俸祿鮮薄,未可責以廉”。那意思是:官員本來收入就不高,不能用“廉潔”來嚴格要求他們。

這也是宋朝後來“高薪養廉”的思想來源。

02 改革後的官員收入


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北宋貨幣——宣和通寶


經過宋初的低收入,朝廷考慮到經濟的快速發展,物價的上漲,開始了給官員們漲薪水,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和福利。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大幅增加官員俸祿,並頒行《祿令》,將官員的俸祿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規範。

《嘉祐祿令》中規定:

節度使月俸錢 400 千(1 千即 1 貫),月給祿粟 150 石,隨身侍從衣糧 50 人,歲給鹽 7 石。宰相、樞密使月俸錢 300 千,衣賜春、冬服各綾 20 匹、絹 30 匹、棉 100 兩,祿粟月 100 石,隨身侍從衣糧 70 人,薪 1200 束,歲給炭夏季月 100 秤、冬季月 200 秤,鹽 7 石,並月給紙、馬料錢等 ;地方州縣官員,大縣縣令每月 20 千,小縣縣令每月 12 千,祿粟月 5 至 3 石。

宋神宗時,政府制定了《元豐寄祿格》,不但提高了官員的本俸,而且新增加了職錢。

宋代官員本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稱之為“添給”,其名目有添支錢、職錢、職田、公用錢、驛券、傔人衣糧、傔人餐錢、茶酒廚料、茶湯錢、食料錢、折食錢、廚食錢、薪、蒿、鹽、炭紙錢,等等。官員的隨從僕人的飯錢和衣食都由朝廷提供,甚至連紙都有供應,可見北宋官員待遇的優厚。

其中的職田、職錢、公用錢、添支錢、驛券等補貼合起來的數量要超過本俸。

我們以“公用錢”為例,這是財政撥付的一筆錢,用於公務接待,“用完再給,不限年月”是這筆錢的使用規則,地方官使用這筆錢從事公務活動時,需要他的副職副署。

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這筆錢能有多少,舉個例子:

北宋著名大臣范仲淹有個好朋友叫滕子京,他在涇州當知州,一次公務接待花了16萬貫,驚動了朝廷,對他進行調查,發現他使用公款饋贈朋友,最終被貶嶽州,在嶽州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寫了篇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16萬貫(相當於16萬兩白銀)就是公用錢,在不考慮省陌的前提下,本人根據米價的粗算,宋代中期,1兩銀子相當於今天人民幣792—1188元(上篇文章已有詳細的計算過程),我們按照最低的792元來算,相當於今天1.2億,相較本俸,這是筆鉅款。

另外,宋代祭祀活動中的賞賜也是官員收入的組成部分。

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北宋的祭祀活動


宋代每逢三年一次的郊祀,都要賞賜文武百官,百官都樂於參加這樣的活動,宋真宗時期,“饗明堂”的費用達數百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於賞賜百官的。

零散的恩賜也很多,經過清代學者趙翼的考證:

“宋制,祿賜之外,又時有恩賞。李沆病,賜銀五千兩,王旦、馮拯、王欽若之卒,皆賜銀五千兩,此以宰執大臣也”,“戴興為定國軍節度使,賜銀萬兩,歲加給錢千萬,王漢忠出知襄州,常俸外增歲給錢二百萬。”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官員的收入差距是很明顯的,最高的節度使俸祿每月就有400貫,而小縣的的縣令只有12貫,這也是北宋輕視地方,強化中央的一種體現。

03 包拯一年最多時能掙多少錢


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包拯是宋朝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剛正不阿,人們親切地稱它為“包青天”,既然是清官,他是不會去主動貪汙的,所以他的收入水平就是純粹地朝廷的各種俸祿和補貼。

包拯任官期間,最高擔任過樞密副使和三司使,之前當過御史中丞,都屬於朝廷要員,享受很高的待遇,這也是他收入的最高的時期。

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宋史》記載:

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及宣微使不帶節度使,或檢校太保籤書樞密院事,三司使,二百千。

(1)200(千)貫是包拯的基本月俸,一年就是2400貫,一貫相當於今天792元,共190萬零800元。

(2)每月還有祿粟,100石,一石是66公斤,總共換算為今天的6600公斤,1.32萬斤米。每斤米按照3塊計算,就是3.96萬元,每年此項可得47.52萬。

宰相,參知政事,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副使、知院事、同知院事,及宣徽使籤書樞密院事,節度觀察留後知樞密院事及充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並帶宣微使籤書,檢校太保籤書,及三司使,中書、門下侍郎,尚書左、右丞,太尉,月各一百石。

(3)是樞密副使職位的,朝廷還可提供50人的元隨傔人(隨從)衣食糧。

(4)料錢200貫,春、冬服小綾各十匹,絹各二十匹,春羅一匹,冬綿五十兩。每年190萬零800元。

(5)每月給茶、鹽、炭、紙等若干實物。

以上只是粗略的計算(沒有考慮省陌的前提下),包拯這樣的清官一年最高收入大概是427萬元左右,這待遇不知讓多少人感動。

北宋官員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包拯這樣的級別,收入很讓人感動

04 總結

總之,宋朝史料中所記載的高俸祿政策,其獲益者主要是中高級官員,眾多低級官員的俸祿還是較低的。

比如,沈括《夢溪筆談》記載 :

有讀書人向初任縣尉的某人投書乞求,他本人亦甚貧困,乃寫一詩婉拒:“五貫九百五十俸,省錢請作足錢用。妻兒尚未厭糟糠,僮僕豈免遭飢凍。贖典贖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夢。為報江南痴秀才,更來謁索覓甚甕?”

縣尉的收入也不高,經常也陷入到貧困中,家人也只能靠粗茶淡飯為生,書生向他借錢是不可能借到的。

有更多的衙門吏員是沒有俸祿的,所以,他們只能靠受賄為生,吏治腐敗的現象在宋朝也不少見。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喜歡本文,請點贊、轉發、留言。

文中提到的數字都是估算,難免疏漏,歡迎大家指正。



參考書目:《宋史》、《廿二史札記》、《夢溪筆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