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國,現在想對你說

新年伊始自今,世界疫情發展迅猛,短期內已難以結束,經濟受損嚴重,處在了倒退的邊緣。我們的經濟也影響嚴重,增長乏力,怎麼去突破,去發掘新的增長點?有人說提高內需消費,可工資變少,大眾消費起來反而更實際,有人說大搞基建,修路架橋蓋樓房,可現在搞會比以前的效果好嗎,後遺症會不會不少?看了很多分析,忍不住想說:擴大內需是必須,但蓋房這種大基建就沒必要了,還不如加大對農村的投入,農村才是解決問題的大後方。由於經濟不景氣,今年有相當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村人員返鄉,相對城市的高樓林立,農村的發展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就顯得比較滯後。今年加大對新農業和中西部小城鎮基礎建設的投入,短期可解決返鄉人員就業,中期能部分抵消製造業等行業帶來的經濟下滑影響,長期能保證糧食安全,實現農業全面現代化,為國家全面現代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我的國,現在想對你說


糧食是瘟疫、戰爭、自然大災害時不可缺少的戰略物資。雖然我國糧食產量基本能自足,總耕地面積也劃了紅線,不可逾越。但對我們丘陵地區,特別是中西部丘陵地區,耕種主要還靠人力,效率低下,新農業技術應用也不高,一年辛苦勞作,除去種地物資和生活開支,就所剩無幾。土地失去了誘惑力,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拋荒嚴重讓人心痛。要解決這個難題,只有加大投入,特別是高新農業技術的運用,解決掉丘陵地塊每戶單幹,個人產能低下的老毛病。利用新的技術因地制宜,扶持特色農副產品規模化,合理化,銷售渠道多樣化,確保糧食自足更加無憂。

中西部的小城鎮建設(縣級以下的鄉鎮)始於2000年前後,當初大有爭先恐後,一哄而上的感覺,發展迅猛。卻也留下不少問題:整體規劃不完善,市政建設滯後,公共沒施,場所不健全等。加上日常管理不到位,造成雜亂無章,生活環境及衛生狀況較差,直接影響這類小城鎮的常住人口又開始向縣級以上城市遷移,以前的生機也慢慢衰退。國家的加強小城鎮建設戰略也變得任重道遠,只有加強這類城鎮的基礎建設,比如街道平整有序改造,下水管道統一標準化,公共設施完善且實用化,生活垃圾處理及汙水處理標準化等基礎性建設和城鎮管理能力,打造乾淨、整潔、衛生、文明、宜居的特色小城鎮。縣級以上城市主管農業養殖、畜牧,特色農產品的部門聯合專職高等院校技術及人員下沉到鄉鎮,與村、社或有資金的個人及團體,成立聯營協會及公司,讓技術、政策、土地充分融合,走專營化、規模化、特色化的農業發展道路。

世界危機重重,前途難測。而我們中西部農村卻大有可為,補齊這塊發展滯後的短板,無論面對瘟疫、戰爭、大自然災害,我們都會更加自信,從容。歡迎朋友們點關注,互動留言。

我的國,現在想對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