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那裡,農村擅長烹飪的老人,嘴裡都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字面理解的話,就是說萬物相生相剋,食材也是如此,做魚不要加大蒜,烹製牛肉不要加韭菜,炒肉的時候不要加生薑,你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下面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農村老人:“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魚不蒜】

無論是河魚還是海魚,肉質都是相對比較鮮美的,比一般的葷食也都顯得更加柔嫩一些,以前的魚都是自然生養的,而且從來不吃飼料,所以腥味相對清淡,也就不需要添加大蒜了,兩者的口味會相剋,將魚原汁原味的鮮香給掩蓋。

農村老人:“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現在則完全不同了,魚都是飼養長大的,腥味相對濃郁,廚藝再好也得加點蔥薑蒜,否則吃起來會很腥,所以魚不蒜的說法,現在已經是有點“過時”了。

農村老人:“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牛不韭】

牛肉的烹飪至今其實都沒有什麼大變化,所以這種說法還是正確的。不信的人可以嘗試用韭菜燉一回牛肉,然後你就會發現,一開鍋滿滿的韭菜味,牛肉的香味被完全遮蓋住,雖說也可以食用,但是色香味各方面都下降不止一個檔次,吃起來真的是“怪怪的”,所以牛不韭的說法,我個人覺得還是相當有道理的。

農村老人:“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肉不姜】

這句話說對也對,說錯也錯,主要還是要看肉的品類。如果說你烹飪的是羊肉,那麼最好還是不要放姜,因為不僅是達不到去腥效果,反而會加重腥羶味,而且羊肉與生薑都是熱性食材,一起烹飪的話吃著容易上火。

農村老人:“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而如果你是烹飪豬肉,那麼放生薑就很有必要了,去腥效果突出,常見入紅燒肉、汆丸子等菜品,我們都會習慣性的加點生薑下去,菜品口味也會隨之提升。

農村老人:“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所以,老輩人留下的這幾句話,你覺得都是正確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