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遭到“封殺”,企業如何應對國際形象建設新挑戰?

4月2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稱,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他提醒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在克萊頓發表上述言論之際,美國鷹派議員和部分前官員正努力說服特朗普政府讓聯邦僱員退休金計劃停止投資中國企業股票。

而美國SEC週二亦發佈過一個提示性報告稱,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突出地提出風險,並以具體的方式加以討論”。

自從瑞幸咖啡、好未來自曝之後,4月以來超過半數中概股股價下跌。

但是美國證監會主席竟然說出打算讓退休金停止投資中國企業股票的言論,這顯然是想把“財務造假”的帽子扣在中概股上。

如果中概股市場的信譽度被拉低,未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之路或將困難重重。

中概股遭到“封殺”,企業如何應對國際形象建設新挑戰?

其實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之路一直都是坎坷的。

2000年新浪、網易和搜狐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時候,都是流血上市跌破發行價,最低價甚至在1-2美元之間,已經觸及退市的底線。

美國投資者對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極度不信任,而且覺得這是個燒錢的生意。

好在有高盛力挺中概股,對財報的編制下功夫,尤其是通過對中美不同財務報告體系的研究,從財務數據上改善中概股企業的表現情況。

企業扭虧為盈,丁磊、張朝陽等創始人,也終於收穫到了資本市場的紅利,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一批的億萬富翁。

2010年已經發展到129家中概股登陸境外資本市場,其中45家赴美上市,迎來了中概股歷史上的上市潮,同時也吸引了做空機構的關注。

最終約有超過40家中企以停牌、退市告終,中概股集體陷入信任危機。

2011年中概股境外上市數量幾近腰斬並連年下跌,而融資額亦大幅縮水,至2012年境外融資額已不足2010年融資額的三成。

十年後,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再次迎來小高峰,2018、2019年分別有127家、130家企業赴境外上市,其中美股上市分別為35家、31家。

而近年來赴美上市的企業中,又以互聯網、新經濟企業為主,這裡面更是不乏連年虧損的“燒錢”模式企業,無疑成為了做空機構新一輪的“狙擊靶”。

也許部分企業確實存在財務造假的嫌疑,但是作為政府不應該因噎廢食,停止投資中國企業。

如果繼續下去的話,業績優良的中概股也很可能會被誤傷。

不過真金不怕火來練,許多優質的中國企業曾經歷過被做空,可同樣有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獨角獸橫空出世!

如果美國出於政治原因,而打壓中概股,那就太不明智了。我們會讓“猛藥”變成“良藥”,重塑中國企業形象。

而美股市場的生態將被打破,失去活性,甚至失去股權融資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到時候就是自食惡果了!


重要提示: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投資者參考,僅出於傳播股市資訊的目的,不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