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聊天,看我分分鐘不削你

你這樣聊天,看我分分鐘不削你

前段時間,一則“微信聊天回覆嗯被老闆批評的新聞上了熱搜。

原來,有位網友發帖稱,自己和老闆在微信溝通工作的時候,回覆了一個“嗯”字,被老闆批評不懂微信禮儀。

網友覺得老闆不尊重自己,決定月底辭職。

評論中,絕大多數網友認可老闆的話,認為微信回覆“嗯”是不尊重他人、情商低、態度敷衍。

本·瓊森說過: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瞭解你。

你說什麼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起一個朋友。有一次她問我:為什麼同學都想離她遠遠的,她沒有做什麼令人討厭的事兒呀!

因為你的微信聊天,暴露了你的修養。微信上,千萬別做這3種沒有修養的人。

01.別做惡言留耳的人

作家梁曉聲說,一個人有文化的四個特徵,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是最高級的修養。

朋友做代購,平時朋友圈發廣告比較頻繁。

有天,朋友無意在微信裡發現,以前的同班同學小李朋友圈屏蔽了自己,而且還從微信好友列表中刪除了自己。

她很憤怒,立即將小李朋友圈屏蔽她和微信刪除她的圖片截圖,發到了班級群聊裡。

你這樣聊天,看我分分鐘不削你

連連質問:其他還有誰想刪除我的,大家一起互刪好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某些人書都白讀了嗎,竟然刪同學,什麼叫禮貌都不懂嗎?

有同學解圍:“可能是太久不聯繫,微信自動刪除,或者刪錯了,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其他同學也附和道:“是呀是呀,我也誤刪過。”還有同學試圖轉移話題。

小李沒有出來回應。朋友仍不依不饒,一直在微信怒罵著。

“別想誆我,微信的功能我都懂,不可能誤刪。”

“我說話就是這麼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同學都被懟得無言以對,滿屏的尷尬彷彿要透過屏幕溢出來。

一段感情,從你開口咄咄逼人的時候就輸了。不僅輸掉同學情誼,還輸掉了修養。

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別人說我現在工資很低才3000,你說畢業那麼久沒本事的人才領那麼低的工資;

別人說我老公長得不是很好看,你說是真的很醜還老土。

別人說我小孩比較頑皮跑得一身泥,你說一看就像農村放養的髒兮兮不可愛。

我感慨,你這不是說話直,你是沒修養。

你這樣聊天,看我分分鐘不削你


吳宗憲曾說,利刃傷人,傷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你對別人的每一句惡語相向,就像在別人的心窩插上一把刀,即使癒合了,疤痕也難以消除。

阿聯酋的宜家做過一個實驗:兩盆長勢相同的植物,在一盆植物旁邊循環播放“你是個廢物!”的罵人狠話。在另一盆植物旁邊播放“你真的很美!”的讚美話語。

30天后,被“罵”的植物枯萎了,被“誇”的植物綠油油。

語言的力量無疑是巨大的。語言暴力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你永遠無法想象一句話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蔡康永說過,你越會說話,別人越喜歡你,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好好說話,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修養。


02.別做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你這樣聊天,看我分分鐘不削你


在一次聚會的討論中,班長提議春節搞聚會,大家都贊同,討論著怎麼分工、選地點。

朋友突然在群裡說,春節不行,將聚會改在中秋節好了。

其他人解釋說春節假期長,在外地的同學也能回來參加,還有一週就到中秋節了,也沒有時間籌備。

朋友還嚷著要改在中秋節,一再說自己春節沒有空參加。大家沒有搭理她。最後她說了句“反正每年的聚會都那樣,吃吃喝喝,沒意思,本來就不想去,你們去吧,我不去了!”

原本熱烈的討論就像被人澆了一盆冷水。

自己喜歡吃辣,聚餐就一定要每道菜都放辣椒,不顧還有同學不吃辣;覺得食堂阿姨沒有給夠菜量,就對阿姨大聲責罵;自己不想坐公交車,就要求同行的人一定要打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修養的人不會只顧自己,忽略他人。

你這樣聊天,看我分分鐘不削你


今年4月20日,在南寧吳圩機場,乘客陳某為了祈福,往飛機拋硬幣,100多名旅客被迫下機等待航班清艙檢查,航班也因此延誤了78分鐘。

這些人習慣了以我為中心,但是慣於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註定成不了別人的中心,最後定會被別人唾棄。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注重自己內心的需求,卻忽視了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他們習慣了別人的給予,卻忘了給予別人;他們為了獲取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別人的利益。

黃金定律中這樣說道,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先對別人。

只有在人群中間,才能認識自己。

你希望別人理解你,首先你要理解別人;你希望別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別人;你希望別人欣賞你,首先你要欣賞別人;你希望別人給你能量,首先你要給予別人能量。


03.別做人云亦云的人


前段時間,朋友發了一段處理病死豬的視頻在群裡,自說自話。

“我看見很多人從池塘裡將病死豬撈出來,市場賣的肯定都是病死豬的肉。”

“超市的臘腸肯定都是用死豬肉來醃製的。”

“你們現在吃的豬肉都是又恐怖又噁心的,網上說吃了病豬肉人也會感染。”

大家說正規銷售點的豬肉是經過檢驗的,可以放心吃。朋友還是對買豬肉的同學嗤之以鼻,彷彿吃豬肉的同學,是多麼卑微和可憐。

你這樣聊天,看我分分鐘不削你


慢慢地,大家都認為朋友“不成熟,不懂理性思考,脾氣還不好”,靠近她可能會自己遭殃。

一個有文化的人,必定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被謬論謠言所左右。在是非面前,人云亦云是傷害,“沉默寡言”是修養。

當初,李詠一家移居美國,人云亦云的人大罵他們是叛國賊,用詞狠毒;喬任梁在訪談中提了一句“我們還有病”,人云亦云的人大罵他矯情;楊紫發了一條感慨的微博隨後刪除了,人云亦云的人罵她戲精、心機重……

雖然後來真相都大白了,李詠是為了抗癌去的美國,喬任梁說人們都有病是因為自己就身患“抑鬱症”,楊紫是親人離世引發的感慨。

但是,人云亦云的人的語言暴力,已經為這些無辜的人帶來太多傷害。

王蒙說過一句話,最大的庸俗是裝腔作勢,最大的媚俗是人云亦云,最大的卑俗是顧影自憐。

你想變成有思想的人,和別人產生共鳴,就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明辨是非的魄力。人云亦云,只會讓人輕視你。


04.學會做有修養的人


不要總一味地去指責別人為什麼不理你。

有多少人,左手潑冷水,右手求擁抱。

指責別人對你愛答不理,你付出足夠的包容和溫暖了嗎?

憤怒別人沒有遷就你,你理解過別人的不容易了嗎?

易怒、衝動,出口傷人,不懂換位思考……

為什麼大家遠離你?因為你不懂為別人考慮,輕易將別人的體面踩在腳下。你永遠都要別人圍著你轉,卻不知道別人沒有處處忍讓你的義務。

你這樣聊天,看我分分鐘不削你


有能力愛別人的人,不會用語言的利刃將別人刺得遍體鱗傷,懂得給予別人永遠要比向別人索取更為愉快,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奧黛麗·赫本說過,要想擁有美麗的雙眼,請尋找他人的優點;要想擁有美麗的雙唇,請出言善良;要想擁有優美的姿態,請記住一點,你走的時候別人也在走。

願所有人都明白,想要別人愛自己,自己要先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