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龍頭引領 撐起“2+1”現代產業體系

<table> 重大項目龍頭引領 撐起“2+1”現代產業體系

/<table><table> 重大項目龍頭引領 撐起“2+1”現代產業體系

惠州華星光電自動化程度達到95%以上。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table>

南海之濱,大亞灣畔。4月22日,我國重大外資項目、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在惠州大亞灣石化區開工;前一天(4月21日),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範工程廣東受端交流配套工程(惠州段)全線貫通,這是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行動重點項目;一週前,投資50億元的中國移動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中心落戶惠州惠東;兩週前,投資78億元的萬城南崑山大健康文旅綜合體項目落戶龍門……

一個個大項目加快建設、落戶,為惠州跨越發展積蓄強大後勁,築牢高質量發展的根基。當前,惠州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六穩”“六保”工作力度,特別是拿出實招硬招狠抓項目建設,全力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加快發展“2+1”現代產業集群,紮實做好今年“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重點工作,奮力建設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馬發洲 劉光明寶 廖鈺嫻 盧慧 藍單 烏天宇 林文通 羅銳

統籌:羅銳

1 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

加快建設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內,在省重點項目SMPO/POD項目建設現場,主體結構和設備安裝已完工;數十公里之外,惠東縣黃埠鎮的群山之上,一排排巨大的地下樁聳立,這是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的裝置區配套工程施工現場……忙碌的生產建設場景背後,惠州正在推進世界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

行業龍頭企業佔園區投資總額90%

從2002年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打下第一樁,到北歐化工、樂金化學等行業巨頭紛紛加入,再到煉化一體化規模全國第一,大亞灣石化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大亞灣區走“一核心、三集群”的發展路徑,不斷髮展壯大“大煉油”“大乙烯”這一核心基礎,加快發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產業集群、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以及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

如今,大亞灣石化區是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現已實現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22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產業鏈。殼牌、巴斯夫、科萊恩、三菱化學、LG化學等世界知名化工企業相繼進駐。

惠州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全面提升大亞灣石化區發展建設水平,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目前,大亞灣石化區已落戶項目90宗,總投資2150億元,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投資佔比近90%。

創新元素集聚,產業鏈不斷延伸。在大亞灣區,惠州凱美特氣體公司收集石化廢氣,生產出高純度的食品級二氧化碳,應用於飲料、食品保鮮等領域;科萊恩大亞灣工廠生產出藥用級別的原料藥及輔料藥……

在數十公里之外的惠東縣白花鎮,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去年7月揭牌成立。這個被惠州寄予厚望的產業園,計劃瞄準建設國內一流園區,將打造成為惠州發力新材料產業藍海的主戰場。

按照規劃,在惠東縣白花鎮建設約30平方公里的新材料產業園,重點承接發展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學品等中下游及關聯產業,拓展石化產業發展空間。目前,惠州正加快新材料產業園相關課題研究和規劃編制,啟動專用通道、排洪排汙管廊論證等前期工作。今年將啟動產業轉移工業園區6條道路建設,推動7宗工業項目建成投產、27宗動工建設。

國內外“巨無霸”項目接連落戶

在惠東縣黃埠鎮東頭村,數十臺挖掘機、推土機等工程車輪番上陣,混凝土輸送泵車伸出五六十米長的布料杆,向10多米深的地下樁澆築混凝土……這是惠州在建的“國之重器”——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的裝置區配套工程施工現場。作為“十二五”規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兩大科學裝置總投資超過60億元。

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將建設國際上脈衝束流強度最高的重離子加速器裝置以及國際上第一個ADS系統研究裝置,建設期分別為7年和6年。項目建成後,預計將集聚國內外約1500名科研人才,有望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核物理研究裝置,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惠東稔平半島觀音山上豎立著一座座大風車,這是惠州首個風力發電項目——惠東東山海風電場項目,每年可提供約1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總投資1200多億元的太平嶺核電已於今年初動工建設,一期工程430億元,計劃2025年建成投產。目前,惠東稔平半島能源科技島建設緊鑼密鼓推進。

惠州能源產業包含火、水、風、油、氣、地熱、太陽能等各種能源和新能源電池,各縣區均有分佈。惠州是全球重要的高能環保電池生產基地之一:2016年惠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值約150億元,鋰離子電池、原電池及原電池組、鹼性蓄電池等各類電池產量超過15億隻。在仲愷區和惠城區,集聚比亞迪電池、TCL金能電池、德賽電池、億緯鋰能、超霸電化、金山電化、藍微電子、億能電子等鋰離子電池製造企業,形成較完善的產業鏈。

預計到2020年,惠州清潔能源項目總產值將達1035億元(發電裝機總產值303億元、原油及LNG儲備450億元、新能源電池282億元),成為廣東主要的清潔能源基地。

在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埃克森美孚惠州項目、中海殼牌三期乙烯項目、惠東新材料產業園、海上風電、惠州LNG接收站等重大項目加持下,惠州正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2 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產業集聚效應明顯高端產能不斷釋放

今年以來,作為惠州主導產業之一的電子信息產業接連迎來項目建設的新進展,近日,TCL華星高世代模組二期項目主廠房封頂,明星企業億緯鋰能也加快了項目建設,弘科技定增募投項目三期智能生產建設項目全面復工……

多個項目加快推進建設

近日,TCL華星高世代模組二期項目主廠房封頂儀式在惠州仲愷高新區TCL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園舉行。

TCL科技副總裁、TCL華星高級副總裁趙軍介紹,建設高世代模組項目是TCL華星實現產業升級和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大戰略佈局。接下來要確保今年8月搬入設備,為順利開工投產奠定基礎。

作為全球最高世代模組產線項目,TCL華星高世代模組項目是全球最高世代G11項目及G8.5的模組生產線。該項目規劃總投資96億元,佔地面積約51.9萬平方米,共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已運營近兩年,產能已達到滿產狀態,年產各尺寸液晶面板4000萬片。二期項目計劃於2021年完成建設並實現達產,達產後年產面板6000萬片。

TCL科技透露,擬以自有資金向TCL華星增資50億元人民幣。這將進一步保障TCL華星擴大產能,提升產品品質。

惠州的明星企業億緯鋰能也加快了項目建設。近日,記者在該公司投資的億緯集能軟包動力電池項目建設現場看到,大量設備正在安裝調試,工人正在加快推進各項建設。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一項目投資30億元,預計今年7月可建成投產,將生產電動汽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面向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

項目建設加快的不只是TCL科技和億緯鋰能。近日,光弘科技定增募投項目三期智能生產建設項目全面復工,該項目達產後可實現年產4200萬臺5G智能手機的產能,同時可生產大量企業級路由器和交換機。

隨著各行業的復甦,中京電子的線路板生產也恢復正常。線路板是現代電子信息產品中不可缺少的電子元器件,因而成為電子信息產業重要的子行業。公司針對5G通信、數據中心與雲計算等新興市場領域,正積極進行新產品開發、測試認證,多款產品已向相關客戶小批量生產供貨。

同樣是在線路板領域,勝宏科技的佈局轉向新能源汽車線路板、服務器等高附加值的應用領域,一季度雖受疫情影響,但預計今年中期相關項目將釋放新的產能。

預計到2028年產業集群產值破萬億

在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的主戰場是仲愷高新區。當前,仲愷正在集中力量發展以智能終端、新型顯示兩大產業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以北斗、新能源、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產業為方向的“2+1+X”現代產業體系。

這些產業或屬於電子信息產業的細分領域,或與電子信息產業密切相關,加上仲愷的這一產業佔惠州一半,因此,該區提出要打造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引擎。

根據2020年仲愷的建設計劃,今年安排的正式項目有81個,總投資863.63億元。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投資210.92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89.05億元。這些項目超過一半屬於產業項目,圍繞“2+1+X”現代產業體系來佈局。

以仲愷為基礎,惠州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形成較為完整的平板顯示、汽車電子、LED等產業鏈,被授予省市共建超高清視頻(4K)產業基地。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達到年產4000萬片液晶面板的生產能力,去年手機產量達3億部。車載導航終端年產量約800萬臺,超過我國車載導航終端總產量的40%,位居全國首位。伯恩光學、信利、展訊、科銳等項目也形成“榕樹效應”,惠州還是全國最大的手機方案設計商、全球最大的手機屏幕生產基地。

據統計,惠州目前有規上電子信息企業388家,工業產值超億元電子企業210家。先後引進並培育旭硝子、信利、伯恩光學、龍旗、碩貝德等一批行業龍頭配套企業,產業聚集效應明顯。

預計到2028年,惠州市智能終端、智能汽車電子、超高清視頻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可達6000億元,5G、人工智能、新型LED等高端新興產業產值可達3000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產值可達1000億元。屆時,先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3 生命健康產業

培育壯大新支柱產業

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更加明白: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的。惠州將培育壯大生命健康新支柱產業,推動惠州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高群眾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以實際成效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羅浮山中醫健康產業園動工建設

在羅浮山下,一個佔地約6400畝的羅浮山中醫健康產業園已經動工建設,圍繞中醫康養的理念,未來將全力導入中醫藥研發、特色輕醫療、康養旅遊、會獎旅遊、教育培訓等產業功能,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影響力的中醫健康產業園。

作為惠州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主戰場,博羅縣已成功引進平安羅浮山中醫健康產業園、華夏順澤羅浮山生命科學城產業項目、國家嶺南藥用植物園、檀悅·象頭山大朵生態旅遊度假區等產業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中藥種植、醫藥製藥、健康醫療、養生養老、農業旅遊等產業。

中藥種植是生命健康產業的根基。目前惠州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約2.26萬畝,主要集中在博羅、龍門、惠東等縣區。其中,僅博羅縣種植的南藥面積就達1.4萬畝,且主要集中規模種植在羅浮山周邊的鎮。2019年1月,博羅縣南藥產業園入選2019年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候選名單,該產業園將獲得5000萬元建設資金,加上配套資金投入將達2億元以上。

博羅縣也是我國南藥材的地道產區和主產區之一,在重點發展南藥特色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僅在羅浮山上,植物資源就有3000多種,其中藥用資源有1240多種,是天然的百草藥庫,也是東南亞國家中藥種之最。

基於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博羅成為惠州中醫藥產業之發軔。公元334年,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隱居羅浮山。他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在千年之後改寫了現代中醫藥歷史——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受到啟發,成功提取青蒿素,研發抗瘧新藥,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正是葛洪等無數名家名醫積澱的醫學文化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羅浮山才有了獨特的中醫藥產業發展基因和優勢。20世紀80年代,圍繞羅浮山的中藥產業已經起步,當時,博羅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5家藥廠的縣,“一縣五藥廠”的名聲響遍全國。

如今,在惠州24家藥品生產企業的工廠車間裡,591種中西藥製劑正在源源不斷地生產。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有5家,還有外地藥企在此建立了3個生產車間。

打造大灣區“三生”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近日,《環羅浮山“三生”融合產業經濟圈發展規劃(2020—2030年)(徵求意見稿)》公示並徵求公眾意見,將成為博羅縣圍繞羅浮山打造“三生”(生命健康製造業、綠色生態旅遊業、美好生活服務業)融合產業經濟圈這一重大產業平臺的綱領性文件。

《環羅浮山“三生”融合產業經濟圈發展規劃》進一步將羅浮山一帶劃為博羅縣生命健康產業的主戰場。該規劃範圍涵蓋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福田鎮、長寧鎮、龍華鎮、湖鎮鎮、橫河鎮,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以大灣區城市產業互補、協同發展為指導,圍繞惠州市“2+1”現代化產業體系戰略部署,充分挖掘羅浮山及周邊五鎮產業資源優勢與開發潛力,加快形成以生命健康製造業、綠色生態旅遊業、美好生活服務業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將環羅浮山“三生”融合產業經濟圈打造成為大灣區“三生”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預計到2030年產業規模突破1600億元,包含7個重點工程,25個主要項目,用地面積共計約23550畝,預計投入資金948.8億元,引進平安、百歲山、北大醫療、華夏順澤等企業。

“生命健康產業是惠州‘2+1’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佈局,更是博羅接下來重點打造的產業之一。”博羅縣委副書記、縣長謝遠區表示,按照上述規劃,博羅將主要通過實施現代化健康農業提升工程、專業化醫藥園區建設工程、多元化健康服務引領工程、全方位科技創新賦能工程、優質產業生態圈打造工程、特色化區域品牌塑造工程等“六大工程”,大力發展以南藥為特色的健康農業、以醫藥製造為引領的健康製造業和以健康旅遊為重點的健康服務業,努力打造國際知名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健康城”。同時,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加快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步伐,持續加大服務企業力度,力爭項目早建設、早投產、早見效,為生命健康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聲音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

重大外資項目惠州開建提振信心

陳鴻宇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惠州擁有土地空間、區位交通等諸多優勢,港口、海洋資源比較齊備,是很多城市不能比擬的。有些城市區位交通好,但開發強度高、土地資源不足;有些城市有土地資源,但區位交通不夠好。惠州同時靠近廣州、深圳、東莞、香港,是珠江口東岸比較理想的投資熱土。

他說,惠州這幾年大力推進交通樞紐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形成立體交通網絡,社會環境、政務環境和民生水平都有很大的改觀變化。“一系列重大項目落戶惠州,應該說是順理成章的。”

“惠州是一塊寶地,投資窪地優勢明顯。”在陳鴻宇看來,惠州的產業基礎較好,擁有中海油、中海殼牌等石化大項目,石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加上正在建設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等,可以起到整合和集聚作用,形成產業集群。因此,相比其他城市,惠州更有條件成為大項目的集聚區。

惠州大亞灣是廣東唯一的國家重點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陳鴻宇認為,在全省石化產業發展大局中,惠州處於領先和支柱地位。廣東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惠州起到最主要的支撐作用。惠州石化產業發展處於較高水平,既有龐大的規模,又有領先的技術,朝著綠色石化發展,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實踐。

陳鴻宇表示,當前,我國石化產業需要進一步轉型升級,加快走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道路。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的建設,將帶來新技術、新工藝,可以為行業作表率,為國內石化企業發展提供更多參考借鑑。

在陳鴻宇看來,除了要引進大項目,還要做好服務和配套,延伸惠州石化工業的產業鏈。如石化產業要大力發展化工材料和精細化工等。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服務必須到位,政府要解決好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問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既要發展大企業,又要支持中小微企業;既要引進外資企業,也要支持本土企業,創造開放、公平的環境,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陳鴻宇說。

當前,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挑戰。陳鴻宇表示,全球化是必然趨勢,要相信市場的力量,國際資本是會用腳投票的。在“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背景下,惠州以及廣東要以新的形式、新的舉措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經貿合作。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推動石化產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加快打造沿海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是省委、省政府對廣東產業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江認為,這意味著,石化產業是廣東這個製造業大省的重要發力點。隨著石化產業鏈轉型升級,石化產業越來越朝著綠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林江指出,惠州作為沿海城市,是石化產業資源配置比較集中的城市,又有先進製造業的傳統和基礎,且區位優勢良好,在大灣區建設中地位獨特,完全有條件在廣東打造沿海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對於惠州而言,不僅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還需要拓展與茂名、湛江等城市的產業合作關係。同時,還需要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來推動石化產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並延長和做大做強精細化工、新材料等上下游產業鏈。

疫情對經濟全球化造成衝擊。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惠州以及廣東要如何堅定擴大對外開放?林江認為,惠州以及廣東需要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一是評估惠州以及廣東在多大程度上受全球化的影響。換而言之,如果全球化在疫情過後出現逆轉的情況,惠州和廣東會出現哪種最嚴重的情況?這就是底線思維。只有在具備底線思維的情況下,我們才好作出有效的應對。

二是要對全球化進程出現逆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惠州以及廣東要全力以赴引導企業,特是民營企業轉向內需市場,併為這種轉向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和營商環境。例如,有效降低外貿企業通過電子商務轉為內銷的上架費和其他商業費用,推動更多外貿企業真正實現轉型升級。

三是要引導更多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步伐。這是配合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目標的需要,也可以為企業從外銷轉內銷、更好地拓展內銷市場提供更現實的基礎。

四是要充分發揮大灣區的戰略地位和政策優勢,通過開放來倒逼改革。即使疫情過後全球化進程會受到一些挫折,但任何國家都無法讓全球化完全推倒重來。這可能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一個契機,特別是我國有可能加強與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的聯繫。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惠州以及廣東可以探索一條擴大對外開放的新路子。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融合發展正在推進中,惠州需要充分把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與惠州本身的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產業高端化和高質量發展,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延伸

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金牌服務”

惠州“直通車”賦能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效率很高,我給‘直通車’打100分。”近日,參加惠州市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現場活動後,傑希智能居家用品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榮山豎起了大拇指。受疫情影響,該公司面臨資金週轉壓力,通過“直通車”平臺提交訴求後第二天就接到部門電話,目前已與一家銀行實現對接。他說,“直通車”增強了企業信心,很看好惠州的發展。

“直通車”是惠州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去年以來,惠州在全省率先推出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機制——市領導攜服務團隊現場“坐診開方”,面對面為企業紓困解難,市、縣區同步開啟“直通車”,至今已舉行14期現場活動。

惠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人介紹,1—14期活動中,全市通過“直通車”活動平臺共受理企業訴求769宗(涉及問題772宗),目前整體辦結636宗,整體辦結率83%。

曾兩次參加惠州“直通車”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旭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釗點贊說,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惠州通過開通“直通車”、優化投資環境,提升了企業在惠州發展的信心。

美弗萊機械設備(惠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慶介紹,疫情給中小微企業發展帶來壓力。通過“直通車”反映問題,惠州相關部門積極行動,通過召集和引入相關金融機構,搭建平臺幫助企業對接融資。

今年2月,惠州市政府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措施》,從開展幫企暖企行動、加強金融紓困服務、加大進出口業務支持等10方面送出“大禮包”,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輕裝上陣。

“我們公司預計總共能夠減免租金幾萬元。”廣東康源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輝介紹,該公司所租辦公場地是市級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享受到了減租政策。“在這個特殊時期,這樣的暖企舉措讓我們感到暖心。”

這是惠州為企業提供貼心服務的縮影。去年,惠州為企業新增減負超100億元,並全面推進“數字政府”政務服務標準化,全城通辦服務事項達70餘項,31項“粵省事”高頻事項實現“指尖辦理”。

惠州還加快“放管服”改革,以“金牌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和項目落戶建設。例如,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3個工作日、最快可當日辦結;紮實推進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否決申訴救濟制和分類快審制。

隨著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惠州的市場活力和城市引力波不斷釋放,吸引項目扎堆落戶。今年,惠州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52項,總投資4828億元;安排重點前期預備項目150項,估算總投資4593億元。近萬億元的投資,將為惠州打造萬億產業集群賦能。

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如今,惠州正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力建設國內一流城市。2020年惠州將紮實開展“營商環境改善年”活動,持續開展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活動,建立督查問效機制,打造政府高效服務企業的平臺。

■縣區行動

惠城區 建設東江灣千億產業園

日前召開的惠城區委八屆七次全會提出,借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和金山新城正式啟動建設的大勢,及時優化全區的產業發展方向和空間格局,借全市之力開創產業發展新局面。惠城要把發展實體經濟貫穿於項目建設始終,建設“一城(金山新城)一園(東江灣千億產業園)”,用開放的思維打造經營型政府,發揮國有平臺公司作用,用好地方專項債,以市場化方式整合資源,收儲土地,精準引入大項目、好項目。

在金山新城的建設上,惠城區今年將打造數據應用與人工智能產業園核心區和中韓(惠州)產業園惠城片區,加快發展智能裝備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大健康等產業,培育一批總部經濟,共同建設好金山新城,實現產業共謀、成果共享。在建設東江灣千億產業園方面,惠城區今年將全力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30平方公里核心區,三年見雛形、十年成為一座嶄新的東江灣新城,力爭到2025年產值達到1000億元,創建省級高新科技產業園。

惠城區還將大力佈局以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基建”,全力推進73宗重點項目建設。

惠陽區 對未開工項目開通綠色通道

今年惠陽共安排重點項目70宗,年度計劃投資94.51億元,目前已開工51宗,有19宗項目未開工,對未開工項目惠陽提出各項目審批部門要提前介入,開通綠色服務通道,加快完成項目前期手續,推動項目儘快動工建設。

為加快推進全區70宗重點項目和總投資500多億元的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惠陽區籌備組建區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總指揮部,下設產業園區、交通軸線、市政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教育等5大領域專項指揮部,著力形成領導牽頭負責、責任單位落實、督辦督查跟蹤的重大項目建設工作格局,抓重點、補短板、趕進度。重點推動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和惠陽(新圩)智能製造產業園的梅龍湖智能製造基地首開區動工建設,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

此外,惠陽將搶抓新基建機遇,科學靈活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發揮投資乘數效應,撬動社會資本,積極有序推動全區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截至3月31日,惠陽共組織申報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批次、約22億元。

惠東縣 中國移動大灣區數據中心落戶

近日,中國移動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中心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舉行,這一項目落子惠東縣白花鎮,整體佔地200畝、建築總面積約19萬平方米,計劃投資50億元,建成後可提供3.2萬架裝機能力,屆時將是區域內最高標準的數據中心,除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外,還有望輻射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

今年,惠東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64宗,總投資990億元,年度投資計劃161.2億元,涉及基礎設施、能源、水利、產業、現代服務、教育、居民保障等多方面項目。

為合理有序推動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復工,確保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不誤、雙促進,惠東成立在建重點項目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施行“一個項目、一名責任領導、一個聯絡員、一抓到底”的協調機制,相關領導掛鉤壓實責任,帶頭解決項目用地、用林、資金等難點,高效推動全縣重點項目儘快復工復產。截至目前,該縣的省在建重點項目復工率87.5%,市在建重點項目復工率61.5%,縣在建重點項目復工率31.3%;各重點項目累計到崗人數約8116人,返崗率85.6%。

博羅縣 規劃發展沿東江經濟帶

博東科技園低丘緩坡新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於近日有序復工。博東科技園定位為自主創新與承接產業轉移並重的循環經濟型工業園,整體提升博東科技園的基礎設施服務水平,為園區招商引資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近日,博羅縣東江-沙河水系連通工程也正在加快施工中。據悉,該工程是博羅縣沙河綜合治理項目之一,屬於省重點項目,預計今年內完工。這一河道綜合治理長達4.5公里的治水工程將恢復東江與沙河水系連通,並把沿岸建設成為具有地域特色的集生態、防洪、景觀、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城市濱水區。

近日,《環羅浮山“三生”融合產業經濟圈發展規劃(2020-2030年)(徵求意見稿)》和《博羅縣沿東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先後公示並徵求公眾意見。圍繞沿東江經濟帶和環羅浮山“三生”融合產業經濟圈兩大平臺建設,博羅正全力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交通路網,與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無縫對接,形成內聯外通、暢通高效的現代交通網絡,努力打造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大交通格局。

龍門縣 簽下兩大項目投資總額119億元

進入2020年,龍門縣再添兩個大項目。3月4日,珂洛赫慕納米稀土電熱發熱材料項目簽約儀式在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舉行。4月7日,龍門縣萬城南崑山大健康文旅綜合體項目簽約儀式舉行。項目的落戶將為龍門縣提升產業層次、做優經濟質量、做大經濟總量提供強勁的動能和有力的支撐。

近年來,隨著龍門縣交通環境大幅改善、區位優勢逐步凸顯,當地把招商選資作為加快發展、強縣富民的突破口,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注重優化營商環境,加大項目招引力度,不斷提高項目建設的質量與水平,著力推動高新科技、大健康等產業鏈發展。各相關部門在審批、立項、供地等方面為項目建設提供全程優質服務,全力營造有利於項目建設的一流環境,提供一流的服務質量。

據瞭解,珂洛赫慕納米稀土電熱發熱材料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分三期投資,全部建成投產後,合計年產值預計可達100億,年稅收可達6億元。萬城南崑山大健康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達78億元人民幣,建成整體運營後,預計年客流量達300萬人次,可創造新就業崗位3000個以上,間接帶來1萬個以上就業機會

大亞灣區 省市重點在建項目全部復工

總投資約150億元的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項目正加快推進規劃建設,計劃引進約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產業企業;斥資近20億元的光弘科技(惠州)三期智能生產建設項目全面復工,依託與華為、OPPO、小米等知名廠商的合作,全面佈局5G手機等領域……3月10日,大亞灣區省市重點在建項目全部復工建設。

其中,工業投資在SMPO/POD項目、宇新順酐項目、光弘二期擴建項目、東風本田機加及配套項目、智能家居驅動系統項目、出光潤滑油華南項目、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及質量升級項目、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等項目推動下,實現穩步增長。

今年1-3月,17宗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1.2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9.61%。其中,投產項目6宗,1-3月份完成投資9.8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25.97%。

仲愷高新區 今年推進81個重點項目

目前,仲愷規上企業已全部實現復工復產。TCL華星高世代模組二期項目、億緯集能軟包動力電池項目、中南高科·仲愷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園等重點項目都在加快推進。

據統計,2019年仲愷動工建設的工業項目有59宗,創下2010年仲愷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以來年度在建工業項目的新紀錄。根據2020年仲愷的建設計劃,今年安排的重點項目有81個,總投資863.63億元。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投資210.92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89.05億元。

為提升審批服務效率,該區正在推行“不見面”審批,對政府投資、企業投資項目全面實行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辦理,對項目評審原則上採取函審形式解決。近日,仲愷還上線了首席服務官平臺公共法律服務專區,企業可就疫情期間碰到的復工復產、合同糾紛、勞務糾紛等法律問題進行線上提問,相關的服務團隊將進行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