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高梧告訴你:劇本就該這麼寫

如果要為日本電影提煉一個關鍵詞,那麼,這個關鍵詞一定是: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的傳奇導演,代表作有《東京物語》《彼岸花》《秋刀魚之味》。

野田高梧告訴你:劇本就該這麼寫

《秋刀魚之味》 導演:小津安二郎 編劇:野田高梧

在小津安二郎創作的年代,他創造了一種後來被人們稱之為日本電影美學的東西,也因此他被稱為“日本電影之神”。

他從不批判他電影裡的人物,他總是靜靜地觀察,好像只是把天地萬物納入了方寸之間。

正是這種包容、偉大的胸懷讓觀眾感受到了電影人物的尊嚴和精神。

所以小津的電影很難讓人不感動。

野田高梧告訴你:劇本就該這麼寫

《東京物語》 導演:小津安二郎 編劇:野田高梧

日本電影界認為小津電影的成功離不開這個男人——編劇野田高梧。

我經常與野田高梧合寫劇本,兩人一起在茅崎一住就是一兩個月。

我們的酒量、下酒菜的喜好,以及能熬夜、愛睡懶覺的習慣等,幾乎都很合拍,這就很方便。

若是到了夜裡對方立刻去睡覺,剩下我一個人的話,我就沒辦法工作了。

——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和野田高梧經常一起創作,所以日本電影界流傳著一種說法,“小津調”就是“野田調”。

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野田高梧在回答“電影的作者是誰?”這個問題的時候,引用了法國資深編劇夏爾·斯帕克的話:“一部成功的電影中,我認為編劇要佔40%的功勞,演員佔35%的功勞,導演佔25%的功勞。

換句話說,誰的貢獻都不會超過一半。”

他認為斯帕克提出的百分比的分配或許不是那麼恰當,但是無法反駁的是“每個人的功勞都不會超過一半”。

電影是團隊合作的產物,並不能把電影的作者看成是個人,也不能把你看到的電影的美認為僅僅只是導演或者編劇的審美。

野田高梧認為:“在諸多藝術作品中,擁有最多結構美感的是電影。”

因為再沒有哪種藝術像電影這樣涉及那麼多要素。

它的美來源於繪畫、雕刻、建築、文學、音樂、甚至戲劇。

野田高梧非常重視電影的結構,他認為結構是電影的骨骼,這一點在他的著作《劇本結構論》中被反覆提及。

他作為日本電影“黃金時代”的開創者之一,撰寫了這本書,希望能夠給電影屆的後輩起到引導的作用。

野田高梧告訴你:劇本就該這麼寫

《劇本結構論》圍繞“如何創作既能吸引觀眾,又有深度的好劇本”,闡述應如何充分發揮劇本的五大基本結構——開端、矛盾、危機、高潮、結局——的作用,並梳理了從日常生活細節中攫取靈感、發掘題材深度、引導觀眾感悟主題、運用敘事技巧、塑造有血有肉人物等方面的個人心得。

書中援引了大量歐美、日本經典影片,用來舉例分析的電影多達138部,方便讀者理解。


這本書對我國的電影從業者和愛好者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可以幫助我們創作和欣賞電影。

接下來我將從“電影和劇本的關係”、“劇本的要求”和“劇本的創作”三個方面分享一下這本書。

電影和劇本的關係

我覺得執導一部電影所需的第一項重要技能就是會選擇劇本。

——黑澤明

電影作為“動態的照片”有著獨特的記錄性,它持續不斷地為近代科學,尤其是醫學、理學、工學等領域的創新做出貢獻。

其次,電影是一種民眾的文化財產,也就是說,電影的存在形態,不僅僅有“動態的照片”這種形而下形態,還有包含“被整合到一起的概念”的形而上形態,它在民眾的內心佔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從電影誕生以來,劇本就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構成電影的諸要素中,劇本最先包含了“想要創作一部電影”的想法,其他活動都是根據劇本的指示產生的。

在解釋電影劇本的地位的時候,我們可以借用建築行業的設計圖來說明。就是因為設計圖最先包含了“要創造出一個建築”的想法。沒有設計圖的話,每一塊鋼鐵、每一塊混凝土都無法發揮出建築材料的功能。

劇本就是把電影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結合的第一階段,可以說它讓導演創造出一個和現實人生不同,但是比現實人生更加純粹和真實的人生。

劇本的要求

如所有藝術性的工作一樣,劇本也將獨創性放在了第一位。

同時電影也應該兼具文學性、大眾性和倫理性。

1.文學性

電影界曾經認為電影劇本屬於文學的一種,他們認為電影劇本的敘述形式介於小說和戲劇之間。

野田高梧抨擊了這種思想。

他認為這種想法看低了電影劇本的地位,弱化了電影劇本的獨立性。

他鼓勵電影劇本堂堂正正的進步,就像戲劇的發展歷程,不諂媚、不墮落、嚴謹、冷靜、孜孜不倦地為了提高自己的質量,不斷向前發展。

顯然,電影具備文學性,但電影不僅具有文學性,從繪畫、雕刻、建築等方面的特徵來看,電影還具有足夠的造型美術性。而且從節奏和速度上來看,電影還具有十足的音樂性。

2.大眾性

一般來說,陰暗的作品有陰暗的趣味,深刻的作品有深刻的趣味,他們都有屬於各自的趣味。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無趣的作品很難成為優秀的作品。

越是優秀的作品越是有趣,也自然會吸引許多人前來欣賞他的有趣之處。

——伊丹萬作

因此,越是優秀的作品,其擁有“有趣”的佔比就應該越高。

真正的好電影絕對不會是難懂的,也絕不會欠缺“有趣”的魅力。

3.倫理性

如果只寫一個人善良的方面,那麼他就是令人喜愛的道德家;

如果只寫醜惡的方面,那麼他就是人人唾棄的惡人。

——夏目漱石

所以,編劇必須準確把握自己的倫理觀。

編劇對作品人物是正是邪、是善是惡要時常保持明確的判斷力並進行準確的判斷,這是編劇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只要編劇誠實,作品就不會帶上不道德的色彩。

劇本的創作

如果想要創作出真正具有獨創性的作品,不要想著向世人炫耀,而是要腳踏實地地打下基礎。

傳承過去的理論和技術,將之化成自己的血和肉,這會成為之後自己獨創性爆發的準備工作。

在劇本中,不允許存在任何不經加工地表達作者主觀想法的敘述。

從觀眾的角度看,作者必須讓作品中的人物與觀眾直接面對面,不要給自己做任何說明,讓觀眾自己在內心中準確地理解人物的性格。

總而言之,在電影能夠表現出來的前提下,劇本文章要儘可能地簡潔、確切、直接,如果貪心一點,最好可以豐富。


電影劇本的編劇在探究人生時需要做一個擁有新鮮、孤傲的洞察力的藝術家,在處理作品時要成為一個具備冷靜的判斷力的技術家。

用包容和偉大的胸懷創作和欣賞劇本,就從閱讀《劇本結構論》開始吧。

我是霍不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