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地区AI感受力指数整体分析

北京整体AI感受力有待加强,居民需求满足潜力较大

北京地区居民整体对AI的感受力略低,AI使用指数总分为63.4,AI需求指数总分为67.8,与典型的六大城市平均水平相比,AI需求分数和AI使用分数都略低于平均分,但AI潜力值略高于平均分。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帝都,AI在各领域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居民的AI感受力和需求满足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安全场景应用最普及,交通场景居民需求最高

北京作为首都,对于安全场景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安全成为北京地区AI使用指数最高的分场景,高达66.2分。而从需求角度来看,更加困扰城市居民的交通场景则受到更大的关注,成为AI需求指数的第一位,高达70.2分。从整体上看,交通、安全和生活办公依然是热门场景,应用普及和需求感知都排在前三位。而金融场景相对来说需求指数和使用指数都略低,但AI潜力值(需求指数-使用指数)则以5.3分位居第一,未来北京金融领域的AI布局和发展还需政府和企业投入更多的关注。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安全交通和生活办公离AI更近,医疗娱乐等细化场景潜力高

交通出行和公共安全是北京居民最重视的生活场景,北京地区AI需求程度较高的细分服务主要来自于交通和安全两个场景,在全场景细分服务的AI需求指数排名TOP10中,来自交通场景的服务占据了4项,来自安全场景的服务占据了3项。而从应用普及程度来看,在所有细分服务的AI使用指数TOP10中,生活办公场景超过交通和安全,占据了3项。

另外,从发展潜力来看,北京地区高潜力细分服务的场景分布相对平均,其中AI潜力值最高的是来自交通场景的智能红绿灯,可见加强AI在交通出行中的应用,满足城市居民交通便捷的需求,是北京人工智能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分场景细分服务指数排名TOP1

北京安全场景细分服务AI感受力情况

北京城市居民重视公共安全,智能门禁和智能安检普及度高

北京地区在安全场景的AI感受力上,整体都有较高的表现。据调研显示,除智能手机解锁外,智能门禁/门锁在北京地区的AI需求指数和使用指数均位列第二,分别为72和71.2,而智能安检的AI使用指数也以65.2位列第三,可见北京地区AI技术在公共场所线下安全预防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另外,巡逻机器人和智能监控等线下安防应用仍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公共场所的线下安防的AI应用仍有很多细分潜力场景可以挖掘。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教育场景细分服务AI感受力情况

AI技术提高学习效率,辅导和答疑环节赋能优先级更高

北京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教育场景下的AI感受力也比较突出。据调研显示,北京城市居民普遍更加关注AI对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教育场景需求程度最高的细分服务分别是自动化辅导和答疑、拍照答题、智能测评,AI需求指数分别为69、68.8、67.8。同时该三项细分服务在AI使用指数排名中也位于前三名,其中自动化辅导和答疑位于第三,AI潜力值更是以7.0位居第一,成为教育场景中高需求高潜力的细分服务。可见相比于答题考试等学习输出环节,居民对AI赋能辅导和答疑等学习输入环节的需求优先级更高,未来发展潜力也更大。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金融场景细分服务AI感受力情况

智能投资、保险顾问潜力大,AI在金融场景渗透度有待深化

据调研显示,北京地区金融场景各类细分服务AI感受力得分均较低,其中AI使用指数排在第一位的智能客服甚至低于全场景使用指数均值。从AI潜力值来看,AI在金融场景渗透度更深的智能投资顾问和智能保险顾问得分较高,分别以7.0和5.8分位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其中智能投资顾问AI潜力值更是排在全场景细分服务的第三位。可见北京地区在金融场景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可以挖掘,尤其是在金融产业渗透更深的场景和服务中,如何通过AI技术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地区AI高需求人群画像

25-35岁人群占比高,月收入过万人群占47.7%

调研结果显示,北京AI高需求的人群中,女性占比相对较高,达到51.7%;平均年龄为33.1岁,其中30-35岁这一区间段的人群TGI较高,可见30岁左右的社会中生代渴望更多的尝试AI应用,相对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对AI的需求度更高。在个人月收入方面,北京地区AI高需求人群中个人月收入过万人群占比达到47.7%,其中月收入30000元以上市民的TGI较高,达到117,说明高薪人群对于人工智能服务的需求突出。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地区AI高需求人群画像

本科及以上学历,多为已婚且有小孩市民

教育程度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北京AI高需求人群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其中本科及以上的人数占比达到85.6%。婚姻情况方面,AI高需求人群中已婚且有小孩的人群占比达到79.2%,TGI为105,这部分市民人生阅历较为丰富,经济基础较好,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人工智能的场景也相对较多。在职业分布上,北京AI高需求人群中TGI较高的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TGI=127)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TGI=117),可见人工智能在职场中对管理层人士能够提供的帮助更大。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地区AI高使用人群画像

平均年龄32.8岁,月收入3万以上人群AI使用率明显较高

调研结果显示,北京AI高使用人群中女性占比相对比男性高,达到51.1%;平均年龄为32.8岁,其中25-30岁人群TGI较

高,说明AI应用在北京25-30岁这一年龄段人群中的使用相对较为普遍。在个人月收入方面,同AI高需求人群较为类似,高收入人群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率普遍较高,其中月收入超过30000元的市民的TGI达到121,高薪群体对于AI使用情况较为突出。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学历水平高,企业管理人员使用比例程度高

学历情况方面,北京AI高使用人群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在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占比达到了85.6%。婚姻情况方面,北京AI高使用人群同高需求人群情况基本类似,也是已婚且有小孩用户占主要比重,TGI达到106。值得一提的是,在职业分布方面,北京AI高使用人群中TGI较高的主要是企业的中级(TGI=121)和高层管理人员(TGI=117),可见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使用普及程度最高,相较于其他职业群体对AI应用更加熟悉。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市城市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

发挥首都功能红利,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

依托强大的经济优势与市场红利,北京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已建成全国信息通信枢纽和互联网中心城市,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目前,北京市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建设进程加快,物联网连接数量与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城市信息服务管理数据库持续扩容。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信息化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丰富,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致力于成为全球数字城市建设标杆。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多重政策支持利好,全方位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2016年以来,北京市政府、中关村管委会等主管部门结合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一批指导意见与扶持政策,紧盯国际人工智能前沿发展领域与产业升级趋势,提出了可量化的发展目标与明确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合理可行的配套操作与专项行动,在创新体系建立、技术突破、集群打造、应用融合、构筑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激活企业与相关机构的创新活力,有力保障了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快速优质发展。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

企业集聚效应显著,资本市场聚焦初创企业成长

海淀区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内优秀高校与科研机构资源,创新创业资源与环境全国领先,集聚了北京市超过半数的人工智能企业,形成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与应用高地。除海淀区和朝阳区外,其它行政区域内人工智能企业分布比例均不超过3%,相对较为分散。此外,活跃的资本市场有效激活了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能,从企业融资轮次来看,由于初创企业众多,融资重点集中在A-C轮,覆盖硬件制造、算法研究、智能终端、应用平台等多个细分领域。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市AI应用发展现状概览

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凸显,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北京市人工智能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利用人才资源优势,聚焦技术突破推动人工智能城市建设

人工智能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仍然是产业发展的重点。北京市作为在全国教育、人才和研究资源都相对集中的城市,更应该牢牢把握这一优势,深化技术发展和突破,进而推动整个城市AI的建设和普及。就国内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来看,技术层面上的挑战主要来源于高端人才上的挑战,因此搭建完善的人才输送和管理机制,从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到激励人才,为技术突破提供源源不断的充足动力,是北京市未来人工智能城市建设的关键策略。

中国典型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案例整体分析之——北京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