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鏈”成趨勢,公益有何行動?


上“鏈”成趨勢,公益有何行動?

圖片來自“Pixabay”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目前,全國多地醫用救援物資告急,物資管理與捐贈過程的透明化也備受關注。如何實現全流程信息透明、高效的多方點對點協作,成為新的挑戰。

根據“中基透明指數”官網信息,截止2019年12月份,中國基金會的平均透明度為51.34分,許多公益基金會的透明指數仍有待提高。

業內人士認為,新技術的應用將提升社會的公益慈善氛圍,使得公益行業更加透明、公正。而區塊鏈就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技術方向。

《經濟學人》雜誌曾寫道,區塊鏈是一臺創造信任的機器,可以說區塊鏈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解決信用共識的問題。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如捐贈項目、募集明細、資金流向、受助人反饋等,均可以存放於區塊鏈上,在滿足項目參與者隱私保護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有條件地進行公開公示。

區塊鏈對公益的價值在於,讓每筆善款的去向和用途都有跡可查,或許未來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信任問題。

為難民提供虛擬錢包

糧食援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於牽涉政治、經濟、貿易等各方面的利益,糧食援助在國際上歷來就是一個敏感而頗有爭議的問題。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WFP)的Hanisha Vaswani Jagtiani女士在一次論壇上就提到,“食物的運輸成本很昂貴。而在不同國家或地區購買援助的糧食時,也會出現不同的價格波動。”

“計劃署需要把援助的錢轉交到許多人手上,而這些人的身份甚至有時候我們都很難確定。我們還需要以較低的成本保證交易順利且高效。” Hanisha說道。

而直接匯款的做法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過程很慢。

手續費昂貴:將錢轉移到全世界幾千萬人賬戶中會產生大量的銀行手續費。

存在財務風險:某些發展中國家,銀行可能不穩定。

存在貪腐:不能確定受益人就是難民。

這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和機構希冀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他們的援助能力。聯合國糧食計劃署(WFP)的Building Blocks項目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WFP指出,Building Block使用基於以太坊客戶端的PoA共識算法,運行在私有鏈上。在這條私有鏈上創建一個虛擬錢包,併為每個受益人建立一個虛擬銀行帳戶身份。當受益人去超市購物時,超市會通過生物識別技術識別他們的身份。驗證完後,受益人就可以購買他們選擇的物品了。

區塊鏈會記錄每一筆受益人購買商品金額的記錄,這使得WFP核實難民是否真正獲得援助,而且還減少了大量的銀行手續費以及昂貴的物資運輸成本。由於該技術存儲了所有先前交易的永久記錄,因此不再需要銀行介入並驗證這些交易信息。在引入區塊鏈技術後,Building Blocks項目使交易成本下降了98%。

“每筆交易記錄都在鏈上,無法更改。區塊鏈提供了這種安全性。”Hanisha說。“而且無需驗證,這是實時交易。”

基於此項技術,WFP向約旦的10000名難民提供了援助。

把時間“存”在鏈上

傳統的中國人有存錢養老的習慣,而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存“時間”養老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潮流。

美國人埃德加·卡恩在一次重病後,於1980年首次提出了“時間銀行”理念。所謂時間銀行,是指志願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

當前“空巢老人”的數量不斷增長,逐漸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老齡化社會早已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而自願添加時間銀行的客戶在需要時拿出自己的時間和其他成員交換服務,不僅利人利己,還解決了一部分社會問題

“時間銀行”顧客們不用互相提供服務,所有工作最終以“時間幣”的形式體現價值,無論是為他人打掃房屋,還是做飯、修車,人們每工作一小時就可以得到1個“時間幣”。

“時間幣”並不是實體的貨幣,怎樣將這些“時間幣”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並保證可以在幾十年後仍可以拿出用呢?

答案是:區塊鏈。

紐約州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副教授Yu Chen和生物科學教授J. Koji Lum正在使用一種支持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時間銀行系統(BlendTBS)來衡量人類在社會義務和幫助他人方面的價值。“時間銀行業務採用了區塊鏈技術,我們對時間戳和記錄數據進行了安全,透明的處理。” Chen說道。“這些記錄存儲在時間銀行中,允許個人和組織利用時間銀行的時間進行點對點的服務交換。”

目前在中國,時間銀行已經在北京,南京,重慶,成都等城市進行了試點,其中大多數以社區為基礎。

2019年11月20日,南京建鄴桃園居社區志願者們可以在支付寶裡存儲公益時間。建鄴區也是全國首個把“時間銀行”搬上區塊鏈的地區。

“區塊鏈的應用可以確保開放透明的志願者時間存儲和交換,防止'時間'的浪費和篡改,並實現跨機構和跨區域的服務交換,”螞蟻的區塊鏈工程師吳芳說。

每筆捐贈都有跡可循

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怎樣讓公益行為變得更加透明,讓每一筆捐款或物資都真實可信,一直是區塊鏈研究機構關注的重點。

國外

在國外,被稱為第一家區塊鏈非盈利組織的BitGive,在2016便推出了捐贈平臺GiveTrack。這個平臺為非盈利性籌資提供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它可以永久保留所有交易記錄,包括資金的來源及使用等信息。

上“鏈”成趨勢,公益有何行動?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2018年,意大利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I)成為區塊鏈捐贈者最多的非政府組織之一,支持者可以選擇用23種不同的加密貨幣捐款。

其中用到的核心技術是AIDPay,這是一種可嵌入的“小部件”。它允許通過輔助應用程序和網站為在AIDChain上註冊的慈善機構(以23種加密貨幣)捐款。

捐贈完成後,捐贈者可以跟蹤所有捐贈的全過程,並準確地知道捐贈的錢是如何使用的。AidCoin加密貨幣,AidChain平臺及其服務生態系統是專門為幫助提高慈善捐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而創建的。

2019年10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宣佈,將接受以太坊和比特幣這兩種加密貨幣的捐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認為這兩種貨幣既快捷又高效。

它的業務及其捐助者的國際性也使國際捐助者能夠很容易地把大量資金轉移到需要幫助的地區。

國內

在國內,在區塊鏈公益中做的比較好的還有螞蟻區塊鏈、百度公益等。

2017年3月,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全面引入區塊鏈技術,所有捐贈數據上鍊。而騰訊也於2017年上線“公益尋人鏈”,幫助失蹤兒童早回家。

2018年,百度公益聯手度小滿區塊鏈實驗室研發的區塊鏈通用溯源SaaS服務平臺,還支持用戶自定義項目結構和溯源流程。所有信息的上鍊可通過溯源應用進行,區塊鏈溯源服務平臺提供了數據校驗、數據管理以及數據檢索功能,B端用戶只需通過簡單的配置即可完成一個溯源項目的接入。

而到了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中國的區塊鏈服務商也積極作為。

Hyperchain在2月4日的新聞稿中宣佈推出其基於區塊鏈的平臺,以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它將建立一個網絡平臺,將網民們捐贈的醫療物資送達到疫情中比較嚴重的地區和醫院手中。

為了保證捐贈過程的安全和可追溯,Hyperchain表示這將是一個透明的信息交流門戶,捐助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徹底地瞭解其資金或捐贈的去向。它將提供需求證明和收據證明,以確保捐贈立即到達預期的當事人手中。

區塊鏈+公益,任重道遠

當然,區塊鏈+公益在現實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據公益時報的調查,超半數網友並不瞭解什麼是區塊鏈;近40%的網友認為區塊鏈技術並不能完全解決善款流向公開透明的問題,“公信力問題不會因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就得到徹底解決”。

螞蟻金服區塊鏈工程師朱海偉表示,目前機構和平臺工作重點還是聚焦在募款方面,對新技術手段的瞭解和投入不高。“有時候我們也看到,項目是好項目,解決的也是真問題,但公眾參與公益積極性不高且不持續,根本原因可能還是透明度以及品牌信任度的問題。”

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企業金融業務負責人鄭浩劍也提及,“區塊鏈可以解決流轉過程中的防篡改,但解決不了資產上鍊時候的可信問題。”而諸如此類的問題需要多方參與解決,並不是一家企業可以做到的。

如今應用多是私有鏈,雖然效率高,卻也有著中心化的嫌疑,中心化則有信息造假的可能性。

未來,由權威機構和監管部門、以及公益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聯盟鏈或許會是一個相對妥善的處理方法。

區塊鏈公益仍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