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當磨刀石的“藍軍”旅“6:1”的戰績怎樣得來的?


6:1,“藍軍”勝“紅軍”敗,一個註定載入我軍軍史的戰報。“跨越-2014·朱日和”實兵對抗系列演習,組建僅3年的“藍軍”旅先後鏖戰全軍7支勁旅,打破我軍對抗演習紅勝藍敗的定勢,掀起了全軍大抓實戰化練兵熱潮。

充當磨刀石的“藍軍”旅“6:1”的戰績怎樣得來的?

第81集團軍某旅組織裝備建設現場會。韓一民 攝


這支初露鋒芒的“藍軍”勁旅,從誕生時就擔負著不同凡響的使命——充當全軍陸軍部隊的“磨刀石”。

他們從渤海之濱移防千里之外的塞北大漠,在古戰場重建硬盤、白手起家,開展極限訓練和戰法創新,一起步就瞄準實戰發力。

面對建旅之初,模擬“藍軍”建設在我軍尚處於一片空白的窘況,時任作訓參謀的徐武韜說:“看得最多的是外軍訓練書籍,跑得最勤的是訓練場,研得最深的是戰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從未停止上下求索。”全旅官兵集智攻關,探索形成“技術基礎訓‘紅軍’、戰術運用訓‘藍軍’”的方法路子。

勝我才能過關,贏我才能打仗。“藍軍”旅領導這樣告誡官兵:“紅”要過硬,“藍”必兇狠。這“兇狠”二字背後,包含著“藍軍”旅官兵多少心血!

一次演習中,偵察營副連長佘永林帶領偵察小組深入敵後,餓了就吃壓縮餅乾,每天晝伏夜行。由於行動隱蔽,紅方的坦克數次從佘永林的潛伏壕上碾過都未發覺。據佘永林事後回憶,紅方坦克履帶距他的頭最近時只有20公分,他帶領小組成員在超生理極限下連續潛伏108個小時,用及時準確的情報信息確保了作戰決心的實現。

點滴促養成,從嚴助備戰。4月初,該旅三連連長鬱章龍查鋪查哨,幾個細節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每名官兵的床邊都擺著作戰靴,起身穿脫十分方便;衣櫃上整齊放置著鋼盔和攜行具,方便隨時整裝披掛;每個床頭櫃裡只放置背囊,緊急集合時拎起就可出門……採訪時,鬱章龍自豪地說:“如今,我們完成出動的速度比大綱要求快得多。”

瞄準勝戰要求,夯實訓練基礎。他們科學組訓把好“質量關”,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紮實推進按綱施訓。結合使命任務,釐清全旅人員職責和能力標準,逐人制發《軍事訓練明白卡》,扭住訓練計劃擬製、訓練課目落實、訓練監察檢查等關鍵環節,推開規範化、精細化訓練。

為了更充分地磨礪“紅軍”,他們按照“我軍骨子、對手樣子、強敵影子”的標準加強全面建設,建立了“藍軍”研訓中心,編寫了“藍軍”訓練與考核大綱,與軍內外數十個研究部門建立了協作關係,力求為全軍“假想敵”部隊建設提供藍本,為參演部隊提供多面性對手、多樣化態勢、多變數行動。

近年來,“藍軍”旅圓滿完成40餘場實兵對抗演習,先後被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備戰標兵單位”等。

充當磨刀石的“藍軍”旅“6:1”的戰績怎樣得來的?

惡劣天氣下組織實彈射擊。韓一民 攝


(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