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眾所周知,當災禍降臨,災年來到,為了應對災難,將錢換成別的一些保值的東西,可以保障我們在災難到來的時候減少一些損失,增加抗風險的能力。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當災難來臨之時,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抗風險能力。

不過,這個世界上號稱具有保值效果的東西可是不少。

黃金珠寶、奢侈品手錶、古董字畫、文玩玉器,金融債券、保險等等,許多實物的非實物的產品琳琅滿目。

可是在這些東西之中,到底哪一個才真正可以在面對災禍到來的時候為我們提供保障呢?

要說清楚這個,我們需要先搞明白一點:為什麼我們會需要這些東西。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為什麼在災荒年間我們會需要保值產品呢?這個和多個方面有關。

當災荒年到來,我們之所以會需要一些保值產品,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個因素:財物的本質。

更具體一些來說,其實應該指的是錢財本質,尤其是錢。

錢財其實更多的是偏重於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貨幣。

貨幣實際上經歷過幾個階段:

  • 代幣階段。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貝殼貨幣其實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純正的貨幣時代,只能算是以物易物的一個延伸,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的最初的貨幣誕生階段,更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大家在歷史書上都讀過的,以貝殼海螺作為代幣的階段。

由於這一階段過於久遠,並且當時這些代幣更多的其實只是以物易物的代替品,所以在這裡便不做討論了。

  • 本位幣階段。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本位幣就是指的金銀時代。

這一階段就是指的金銀作為貨幣的階段。

雖然我國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使用的多為銅錢,不過金銀在我國貨幣史上依舊具有相當高的地位。

而從實質上來講,銅幣一樣是本位幣之一。

  • 信用貨幣時代。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我們所用的紙幣、數字貨幣等都屬於信用貨幣。

這一時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了。我們日常所用的貨幣全部都是屬於這一種。

事實上世界上全部國家現在使用的貨幣都是信用貨幣。

這是一種基於國家信用而確保價值的法定貨幣。

在介紹完貨幣種類之後,我們就來說一下為何錢財本質會是我們在災荒之年需要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來作為我們的財產的保障。

我們前面說過,我們現行的貨幣,不管是實物版還是現在大行其道的數字版貨幣全部都是信用貨幣。

雖然說在政府背書之下,尤其是像我們國家這樣的情況,信用貨幣的幣值一直保持堅挺。

可是當世界局勢出現大的波動,信用貨幣的實際價值實際上很難不出現變動。

就以號稱是世界貨幣的美元來舉例。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美元號稱是世界貨幣,經過了美國政府以及多個國家背書

我們都知道,在1944年7月的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之後,美金幣值就不僅僅只是有美國國家信用作為保障,還有了國際金融機構和所有與會成員國的集體背書。

但即便是如此,在1990年海灣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2008年次貸危機的時候,美金依舊出現了大規模的波動。

最巔峰的時期,美金一度下跌了足有三成。

那麼,在這種情形之下為了保障我們的財產不會有太大的損失,那麼自然就會需要一些本身就具有一定價值並且可以保證價值不會縮水,或者說縮水程度很小的東西。

只有這樣,當信用貨幣的價值出現波動的時候,我們的總財富值才不會出現大的損失。

第二個因素:應急狀態下的時效性。

這一點上如果只說定義,大家聽起來會比較模糊。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不過實際上,所指的非常淺顯。

依照正常情況來說,最方便的當然是直接使用貨幣本身。

不過,貨幣的使用除了依賴於國家信譽,同時還和銀行、支付工具等有關。

在災難時刻,不管是任何金融機構都難以保證其體系和運行的完整與正常。

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我們想要在緊急情況之下可以在第一時間便能夠那出所需要的付出的錢財,那麼直接回歸到以等價值財物代替貨幣,無疑要比用貨幣在時間上要快得多。

其實有關於應對災難帶來時的情況,古人們做的便是將自己的錢替換成等價值的物品。

大家都聽說過一個詞語:金銀細軟。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所謂的金銀細軟其實是一個總稱,包含的有金銀、玉石珍寶等。

而這個詞出現的最多的場景,基本上都是在需要長時間遠離家鄉或者說避難的時候。

換句話來說,古人其實早就已經熟知一點:避險,單單靠錢財是不夠的,如果災禍一旦來臨,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操作。

這也是為何在古代的時候,有錢人家總是會備有所謂的金銀細軟的緣故。

不過,所謂的“金銀細軟”包含範圍很廣,品類很多,到底哪一類產品才是最理想的呢?

以現代的情況來看,我們現代的金銀細軟種類雖多,但是大致上包含三個大類

  1. 黃金、白銀貴金屬類
  2. 古玩字畫、玉石奢侈品類
  3. 證券、保險、債券金融產品類

下面,我們就逐項來分析這三大類的優劣。

首先是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類。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貴金屬是最常見的避險產品。

貴金屬類產品的優點非常明顯。

首先是價值高,貴金屬一類的產品通常都具有高價值的屬性。

價值高就意味著單位內的財富儲值就高,那麼可容納財富的總量就大。

這就意味著如果想要儲存下相同的財富值,這一類產品需要的數量就會相對較低。

同時,這一類產品在一些時候可以直接充當交易時需要的貨幣使用。

不過,這一類產品的缺點也非常明顯。

首先是不容易攜帶。

其次,在我們發展到現代,信用貨幣取代本位貨幣之後,失去了本位幣地位的貴金屬,在價值上不再恆定。

比如在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之後,黃金曾經有過一次斷崖式的下跌。

而在去年年末,新冠疫情爆發之後,黃金價格由出現了爆炸式的上漲。

再來是古玩字畫、玉石奢侈品類。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不管是玉石還是古董字畫,在本質上都可以歸屬於奢侈品類

這一類的產品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點:價值極高。

甚至於某一些產品,單位價值遠超貴金屬。因而貴金屬所具備的高財富儲值優點,在這一類產品上面表現得更加明顯。

不過,這一類的產品缺點一樣明顯。

它的價值並不是實際價值。

奢侈品類,歸根結底屬於次級消費品中的衍生消費品

換句話來說,它的價值其實主要是額外附加價值

不管是人文價值也好還是歷史沉澱價值也好,都只能算是精神層面的附加價值。而如果說真的發生比較大的災難,其實這一類的產品所有的附加價值都會變得無限趨近於0。

這一點上,可以參考許多人都看過的災難電影《生化危機》系列。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如果說真的面對類似生化危機這樣的災難,奢侈品變得將不具有任何價值。

除此之外,奢侈品類產品,在購買的時候價值巨大,可是如果想要變現,卻又會顯得有些困難

然後就是證券、保險、債券金融產品類了。

這類金融產品好處就在於產品本身是金融的產物。

其價值等同於法幣。

並且,由於其本身誕生於金融,在使用上面的便捷性更是遠超於前面的兩種。

而且作為金融產品,其實在很多的時候,這一類產品壓根就不需要變現就可以直接使用。在現代,其接受度有些時候甚至會比貴金屬還要高。

不過,也正是由於這類產品的金融屬性,也導致了這一類產品在某些方面,屬性與法幣幾乎相同。

而且這類產品,由於多數沒有國家信譽作為保障,波動性會更大。

甚至,有可能還會出現一次波動就變的價值全無的可能。例如:股票。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證券或者股票等金融類產品價值實際上極度不穩定。

說到這裡,有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似乎前面說的這三大類壓根沒有一樣是真正完全符合我們說的避險的用意了。

沒錯,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前面的所有產品,的確會最終發現,其實這三大類產品實際上都不能完全保證自身價值不變或者說只有一個小幅度的價值降低。

難道說,我們實際上想要的避險,只不過是一個完美狀態下的空想不成?

當然不是這個樣子,實際上還是有的,並且是其實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但是卻都被我們忽略了的。

這個被我們忽略,或者說視而不見的東西,就是糧食。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糧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糧食的價格決定了生活的質量。

更延伸來說,能承受糧價的能力以及抵抗糧食消耗能力的程度,就是決定我們在面對災難時的生存下來的唯一條件。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糧食價格的變化,就能如實反映社會發展的狀況。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糧食的價格才是整個社會經濟的真正表現。

而手中存量的多少,其實也就決定了當我們深處災年的風暴之眼中的時候活下來的時間。

這也是我們俗話說“手有餘糧,心中不慌”的緣故。

雖然我們身處商品經濟時代。

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更是讓社會上的大部分的資金丟流入量這個科技產業。

但實際上,整個社會的經濟底層邏輯依舊是以糧食為基礎。

《管子·輕重篇》曾經說過:“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谷貴則萬物必賤,谷賤則萬物必貴。”

如果說溫飽是每一個國家的國計民生的根本。

那麼,米價就是社會狀況、經濟形勢、貿易流通的風向標。

並且,如果真的處身在災禍之中,糧食不僅僅可以保證自己活命,交換其他物資一樣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災難之中的時候,糧食在兌付以及交換方面不會遜於法幣或者別的產品。

而且,我們翻開任何一個朝代的《食貨志》就會發現,實際上,任何商品的價值,其根本衡量就是以可以兌換多少糧食為標準依據。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事實上,即便是現代,我們所謂的“價值”,其實質上就是相對於糧食的比例。

而且,糧食的價值永遠與災難或者社會波動呈反向正比!

越是災荒時節,糧食的價值就越是堅挺。

當然了,在這裡並非是鼓勵大家去囤積居奇。

是,如果真的是在面對災禍,應對危機的時候,其實糧食投資才是最正確的那一個選擇!



參考資料:《管子·輕重篇》、《世界經濟輪廓》、《經濟史》

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贊,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並轉發,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黃金珠寶古董玉石;哪個是災年保障?都不是,古人早已說過它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