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原油寶又收割了一波韭菜

今天刷微博,發現都被原油寶刷屏了。很多投資者其實都不懂期貨交易,包括我在內,一堆的專業名詞聽得我也是一頭霧水。原油寶是以理財產品的名義宣傳的,很多人應該將其視為實物原油的等效來投資了,總覺得原油價格總會長回去,又沒有槓桿,放手裡也安心。

誰知道不是這個樣子,它實際上就是個期貨交易,而每個月交割的期貨價格並不相同。按我的理解,原油寶是跟蹤最近一期的原油期貨價格的,但期貨交易的本質在於提前鎖定價格。而原油寶的目的很顯然並不是為了買原油,就是為了交易,不會進行實物原油的交割,也因此需要在交割之前把這個月的倉位移到下個月去。但通常來說,這兩個月的期貨價格是不同的,這就會產生一定的移倉損益。原油寶把移倉的時間點放在了交割日的最後時點,此時原油期貨價格已經大幅為負了,由此讓投資者不僅虧光了本金,還倒欠了一屁股債。也有人說,中行原油寶實際上屬於對賭盤,客戶的投資款沒有投資到原油合約中,投資者通過銀行買到的僅僅是掛鉤特定合約的紙原油,並不是真正的原油合約,也因此不存在交割,也無法交割,當然也不會影響WTI原油期貨的價格。說白了,原油寶就是銀行的場外對賭盤,手續費很高,點差誇張,還無法交割實物。通常一拿回國內的對賭盤風控會根據客戶的持倉的多空比例去做對沖,而出現當前這種情況,很顯然是對沖失敗了,於是場內客戶只能拿來補血了。

就在這週一上午大概11點時,我還在某聊天群裡說,如果不做交易限制,那麼原油期貨價格將跌成負值。當時群裡的人還不以為然。誰知道一覺醒來真負了。我對期貨交易不懂,但期貨的原理還是知道一點。當前的這個時點,稍微有點常識其實是可以猜得到的。期貨要實物交割必須是商貿公司,而個人不能交割。而交割時也需要儲存和運輸。交割地的儲油庫都已經被預定了,根本沒地方存放,試問你如何交割?也因此這些投機盤最後發生了踩踏,價格就跌成負的了。

中國銀行顯然是受到原油寶的影響了,股價一度下跌了3%,收盤跌了2%,也僅比常熟銀行跌的少。看網上的介紹,工商銀行也有類似的產品,只不過移倉比較早,所以沒搞出這個烏龍。

有沒有永漲不跌的房價?

昨天我寫了貴州茅臺的泡沫問題,果不其然就被各種諷刺謾罵,拉黑了大幾十個。也有人在諷刺我:我的貴州茅臺有泡沫又如何,它能漲。你的中國建築沒泡沫,但漲了嗎?說實話,貴州茅臺並不是你的,中國建築也不是我的。1999年有人登報嘲諷巴菲特,說巴菲特已經過時了,當時風頭正勁的科技公司如何風光,如今安在?當然,我們不是巴菲特,所以被嘲笑就更加不奇怪了。

整個網絡環境真是差勁,充滿了暴力,充斥著人性的醜惡,這讓我十分厭惡。之前還要去解釋幾句,現在我看著不順眼立馬拉黑,不說二話。

扯遠了。

深圳的房價在短暫休息之後,最近又開始猛漲了,很多人歡呼雀躍,以證明自己的獨特的眼光。我發現時代真的變了。我自己要買房那會兒,房價一漲,全民皆大罵之。誰說房價會漲就罵誰,那種網絡暴力顯然並不比今天差。但今天反過來了,人人都說房價會漲,誰說房價會跌就嘲笑誰,甚至捱罵的也不少。

俗話說,屁股坐那邊,就向著誰說話。我年輕那會兒大家罵房價上漲,說明大家還沒上車。現如今生怕房價漲得慢,說明大家都上車了。都上車了,那以後要收割誰呢?

昨天我說到美國佛羅里達90多年前的房地產泡沫,在泡沫破滅之前,還有多少人在做著房價永漲不跌的美夢呢?

多少才是合理的?

很多人對於合理房價根本沒有任何概念,總是藉口說中國人的收入水平還會繼續上漲,全然不知中國房價已經全面趕英超美,你收入何時才能趕超呢?

我現在來估算一下多少錢才算合理的房價,為簡單起見,我們忽略物價上漲的因素。我們就以深圳為例子,看看在當前房價之下,需要多少的收入水平才可以支撐。

當前深圳的房價已經達到了7萬元/平,住房的投資回報來自兩部分:一部分為房價上漲,一部分為租金回報。我們假定房價收入比是一定的,而未來穩定增長期間收入每年增長3%,而持有房產的回報率設為5%:低於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7%,高於國債收益。再假定房產折舊,修繕等的費用為每年1%。我們再假定出租房每10年裝修一次,每次費用為20萬元。

我們假定人均居住面積為30平米,對於三口之家則為90平米,房價總值630萬元,每年房價上漲3%,租金收益3%,加每年裝修均攤2萬元,而租金為20.9萬元。

我們以租金收入比40%來計算,得到對應的家庭可支配收入為52.25萬元,按1:7的匯率折算美元為7.5萬美元。我們按這個收入計算得到的房價收入比為12倍。實際上,對於每年僅1%的房屋折舊和每年2萬元的裝修折舊,我覺得是比較低的標準了。但我們如果繼續提高標準,那麼要求的收入水平就更高了。

我們不是要趕英超美嗎,我們就先來看看英國的家庭收入中位數。

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英國人的收入增長速度並不快,2016年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為2.2萬英鎊,摺合人民幣19.2萬元。

看看美國人。下面是各個州的收入中位數和稅後收入。深圳是中國的一線城市,能對比的恐怕主要就是紐約了。紐約的稅後家庭收入中位數是5.37萬美金。

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也就是說,咱們當前的房價水平,需要深圳的收入超過紐約40%才算合理。

深圳的一套中等面積的公寓達到了90萬美金,後面等人民幣升值之後,就要超過100萬美金了。看看紐約和華盛頓的套均售價:

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大約再40萬美金附近,280萬元左右。

也許你會說出無數理由證明上述的推論並不合理。但是,房子本身只能通過出租來產生現金回報,而住房本身也需要折舊。租金回報才是決定房價的最終決定因素。當前房價不斷上漲,都建立在未來總有人最終為這個高昂的房租來買單。

但就像上面計算的那樣,你覺得未來有多少家庭可以每年花21萬來租房?當然,你可以說他們可以住得和香港一樣擁擠,把人均居住面積減少到15平米不就好了?人均15平米的建築面積,大約相當於10平米的套內,差不多三口之家住在45平米建面的房子裡,租金10.5萬。你願意接受嗎?我不願意。

下面是號稱房子住的很小的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積,注意,日本的面積是套內面積,不是建築面積,可以乘1.5與國內面積比較。

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所以從這點來說,你覺得當前的房價還有多少上漲空間?

其實白酒也是一樣

白酒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都在幻想醬香酒的炒作會不斷持續下去,貴州茅臺和五糧液的酒價會不斷翻倍上漲,直至永遠,但我們需要注意到一點:這些白酒,最終是要被喝掉的。貴州茅臺的酒越釀越多,價格越提越貴,客觀上就要求其市佔率越來越高。

來看看美帝的烈酒消費趨勢。

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可以看出烈酒消費逐年降低,最近20年的數據沒有,大家湊合著看吧,大體上烈酒消費趨勢向下。那我們總體上應該有個概念,國內白酒市場佔據主要的烈酒市場,而烈酒市場未來大概率是要不斷萎縮的。而烈酒市場其實還要面臨其他烈酒的進一步侵蝕。

看看美國烈酒的分類標準。低端的白蘭地低於75美金,摺合500ml為18瓶,摺合每瓶4.16美金,大約29塊一瓶。

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高端白蘭地120美金到240美金一箱,摺合6.7美金到13.3美金一瓶,也就是46到92人民幣一瓶。這個價格,在國內估計不敢自稱高端。這個數據其實與我上次說的是差不多的。超高端的白蘭地也無非是超過92人民幣一瓶的。

上面說的都是出廠價。看看這些超高端的烈酒佔的比重多少:

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也就是說,超過90塊的所謂超高端烈酒,無非也就佔了6.3%的比重。來看看我們國內的主要酒企的價格:

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考慮到天朝實在是有錢,老美那邊的超高端,在國內只能算低端酒了。這裡的中端酒除了古井貢和海之藍在120,其他最便宜的也要180元。

再來看看按中國特色的白酒等級,各檔次白酒的比重:

為什麼說韭菜只能被收割,無法被教育

這是2017年的數據,還算比較新。對比老美的窮酸標準,我們的100元以上的白酒比重達到了47%,老美呢?6.3%。鑑於老美超過92元以上的白酒已經高端到無法分類,而我們100元的白酒只是剛剛跨入中端的門檻。你就可見中國白酒的空間到底有多大了。

未來中國人的收入的確會增長,但如果參考歐美國家,那麼烈酒消費總量多半是要下降的。而白的作為烈酒的一種,還要被其他烈酒蠶食市場。

在這個不斷萎縮的市場中,中國國內相當於美國超高端的白酒比重已經佔到47%的比重,大約是美國的7.5倍。

而貴州茅臺和五糧液據說還要根據人均收入水平繼續上調酒價,而僅貴州茅臺一家的銷量就佔據中國白酒產量的1%了,更不要說其高入天際的酒價是國外那些銷量不足50萬瓶的奢侈品白酒不敢奢望的。並且國外的奢侈品白酒不但價格上不去,銷量很低,而且製造成本也遠高於茅臺,為了維護品牌其銷售成本也遠高於茅臺。

如果我們按照茅臺的標準來定義奢侈品白酒,美國的奢侈品烈酒能不能佔到烈酒銷量的0.01%?這難道就是中美文化的差異?

也許茅臺真是一個躺著賺錢的好生意呀。

只是幸福來得太容易,我不敢相信這真的是被喝掉的。

我不知道有一天炒作之風停下來的時候,中國國情能支撐多大的購買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