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唐朝】皇權傳承下唐玄宗的悲歌!

唐玄宗,一個前半生聖明,後半生昏聵的帝王,用不可思議的速度將盛唐帶入深淵,讓後世之人為之愕然,難以理解盛唐怎會衰落的如此快,有人從社會矛盾、唐朝政治、軍事等方面分析了個通透,但這些還不足以讓人接受盛唐會衰落的如此之快,其實早在聖明的唐玄宗登基之時,衰落的隱患就已經埋下。

【解讀唐朝】皇權傳承下唐玄宗的悲歌!

唐朝有別於其他朝代的一大特色就是兒子打天下,老子坐江山,這種結果註定了開國皇帝鎮不住自己的兒子們,天子的權威在立國之時就受到了威脅,後面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用一場兵變殺了兄長,囚禁了高祖李淵,自己登基了。宋朝王讜在《唐語林》中記載李淵被囚時曾詛咒李世民:“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這句話雖然不可考證,但確實是李世民之後的寫照。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幽禁而死,再後來,齊王李祐叛亂被殺,魏王李泰幽禁後鬱鬱而終,吳王李恪與蔣王李惲都因牽扯進謀反案被殺,這是妥妥的人生悲劇,也是皇權之下的血腥,更似來自地獄的詛咒。

【解讀唐朝】皇權傳承下唐玄宗的悲歌!

李世民的皇位來自於血腥爭奪,自己的兒子們也陷入了這場血腥爭奪之中,李治因為年歲較小才躲過一劫,最終繼承了帝位,但皇室的血腥動亂對李治造成的影響非常大,造就了他懦弱的性格。他不信任李家子弟,這群人隨時會向皇位發起進攻,也不信任朝堂中的官員,這群人都曾暗中挑撥自己的兄長參與了叛亂,事後卻依然能安穩立於朝堂之中,就算是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也在暗中挑撥自己的兄長,暗中陷害自己的兄長,整個朝堂,李治實在難以信任任何一個人,而自己的身體又不好,只能將大事託付於自己的枕邊人——武媚娘。

【解讀唐朝】皇權傳承下唐玄宗的悲歌!

李治終究所託非人,執掌權柄數十年的武媚娘決定廢掉自己的兒子,自己坐江山,武媚娘最大的助力就是她是李治的媳婦,是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的母親,然而李氏子孫也是她皇位的絆腳石,於是這群李氏子孫都倒了大黴,唐唐皇室貴胄,只能在武則天的陰影下苟延殘喘,時刻擔心自己丟了性命,作為武則天孫子的李隆基,從出生開始就沒能過上安穩舒適的日子,只能隨著自己的父親李旦苟且的活著。

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

天授二年初,年僅七歲的楚王李隆基開始出閣,建置官屬。八月,因為尚方監裴匪躬、內常侍範雲仙私自謁見皇嗣李旦,武則天知道後,殺死二人,並嚴令禁止李旦接見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與二伯父李賢的三個兒子再次入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中國通史-唐玄宗》。



【解讀唐朝】皇權傳承下唐玄宗的悲歌!

神龍政變之後,中宗李顯復位,又五年,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睿宗李旦復位,又兩年,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登基為帝,不足十年之間,一連串的政變一場接著一場,稍有不測,就是死無葬身之地,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李隆基又怎麼可能信任任何人?李隆基接受到的教訓是父親不可信,枕邊人不可信,朝臣不可信,兒子不可信,親戚不可信,全天下無可信之人,李隆基實在是太難了。因為不信任任何人,開元朝的宰相換的比任何時候都勤快,臣子們做的再好,也是李隆基懷疑的對象,兒子們再怎麼恭敬,也隨時可能顛覆他的江山,登基之後,為了牢牢掌控住權利,李隆基不得不勤於政事,也幸得科舉制為李唐網羅了太多的人才,足夠李隆基輪換使用,累了二十多年,終於換來了開元盛世。

【解讀唐朝】皇權傳承下唐玄宗的悲歌!

高壽是聖明天子最大的劫數,人老了都會懈怠,都會犯糊塗,而李唐的家教更不好,違背倫理的事情沒少幹,淫樂是李唐皇帝的本能,這些因素都加到一起,李隆基的墮落那是顯而易見的事情。皇帝老了都想寵著幾個弄臣給自己玩樂,李隆基挑中了說話最好聽的李林甫,而大唐的才子們太多,李林甫震不住這群人,挑中了沒有文化的胡將,於是天寶年間胡人為邊關大將的不計其數,恰逢府兵制的崩潰,節度使手上的權利迅速膨脹,而沒有文化的胡人們又怎麼可能在文風鼎盛的朝堂中得到尊重呢?胡人本就信奉力量至上,這種局面之下,安祿山和史思明等胡將選擇謀反那是顯而易見的事情,而李唐皇室的血腥傳承造就的信任危機,割裂了各方的力量,使得這場叛亂耗時八年,靠著叛軍的內亂才得以平定,而安史之亂引爆的危機始終沒能解決,引領著李唐走向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