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4月21日凌晨,“活久見”成為朋友圈未眠人的刷屏詞,WTI 5月原油期貨價格首次跌為負值,最低跌至-40美元/桶,最終結算價-37.63美元/桶,這是WTI原油期貨合約上市以來第一個負值結算價。該合約的最後交易時間是北京時間22日凌晨2:30,之後將進入交割程序,意味著買一桶原油不要錢,還可以得到37.63美元!

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美原油05合約當晚走勢

有投資者算了一筆賬,4月21日,從CME查詢到最後交易日當天有77076手5月合約是按照的原油期貨結算價交易(Trade at Settlement,以下簡稱TAS)指令執行的,TAS指令允許交易者在規定交易時段內按照期貨合約當日結算價或當日結算價增減若干個最小變動價位申報買賣期貨合約。

假如按照TAS指令成交的買方投資者在5月合約以4月13—17日的平均價格20.25美元/桶作為開倉均價進行估算,4月21日當日結算價為-37.63美元/桶,意味著該批投資者持有一手5月合約虧損金額為57.88美元/桶,按照TAS指令成交的77076手原油多頭將虧損77076*57.88美元/桶*1000=44.6億美元,按照21日離岸人民幣7.1元的報價核算,多頭客戶虧損金額摺合人民幣為316.66億元。

那麼,最終以TAS指令成交的77076手多單由誰持有?市場眾說紛紜,但矛頭均劍指中國銀行原油寶!

罕見的“負油價”發生後,不少人在中國銀行投資的“原油寶”產品(即個人賬戶原油,俗稱“紙原油”)遭遇鉅虧,有人甚至不僅本金虧光,還要給銀行“倒貼”,持有2萬手的投資者虧損掉幾百萬本金後,甚至需補近超過500萬元。

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投資者中行“原油寶”虧損截圖

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投資者中行“原油寶”虧損截圖


昨天深夜,中行官網發佈公告:近日,部分媒體就本行原油寶業務進行了報道,該業務有關情況已在相關網站說明,本行將依法合規處理相關業務後續事宜。

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該說明回應稱,按照協議約定,合約到期時會在合約到期處理日,依照客戶事先指定的方式,進行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在進行上述“移倉和軋差”操作時,合約結算價由中行公佈,參考期貨交易所公佈的相應期貨合約當日結算價。期貨交易所按照北京時間凌晨2點28分至2點30分的均價計算當日結算價。

對於原油寶產品,市場價格不為負值時,多頭頭寸不會觸發強制平倉。對於已確定進入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的,將按結算價為客戶完成到期處理,不再盯市、強平。

中國銀行連續發佈公告

在昨天下午,中國銀行官方陸續發佈了《關於我行原油寶業務近期結算和交易安排的公告》和《關於原油寶4月22日合約結算價格的公告》,上述公告的觀點主要有兩條,一是原油寶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中國銀行將據此對持倉客戶進行結算或移倉,其中美元賬戶結算價格為-37.63美元/桶,人民幣賬戶結算價價格為-266.12元/桶;二是4月22日起暫停客戶原油寶新開倉交易。

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中國銀行公告

從中國銀行昨日公告來看,至少說明該行有客戶持倉原油寶,但是否是市場傳言的數萬手持倉,還需要官方聲明。但對於購買中國銀行原油寶的投資者來說,昨日中國銀行的結算聲明,將意味著部分投資者將面臨投資損失。


缺乏監管,銀行此類業務恐涉嫌“非法期貨”交易


現在登陸中國銀行手機APP,首頁溫馨提示中國銀行原油寶已經更名為“大宗商品”。

在開通“大宗商品”(即以前的原油寶)業務權限時,需要進行風險測評和簽署《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場個人產品協議》。(如下圖)

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原油改名大宗商品

中國銀行“大宗商品”業務是這樣介紹的:大宗商品,即個人賬戶商品業務,指中國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鉤境內外大宗商品期貨合約的權益資產,按照報價參考對象不同,包括美國原油……等等。中國銀行作為做市商提供報價並進行風險管理。

“從中國銀行對‘大宗商品’(原油寶)業務的說明來看,投資者交易‘大宗商品’嚴格意義上可以認定為非法期貨交易。”某資深期貨法律人士說道。

該人士認為,中國銀行“大宗商品”(原油寶)業務掛鉤的是CME上市交易的期貨合約,投資者買入中國銀行‘“大宗商品”(原油寶),中國銀行在CME購入相應的期貨合約。雖然投資者是不帶槓桿的保證金交易形式,但事實上買入的則是CME期貨合約,同時中國銀行宣稱作為做市商提供報價並進行風險管理。那麼,中國銀行是哪個市場的做市商?是它自己組織的“大宗商品”(原油寶)業務的做市商還是CME的做市商?(筆者未查到中行為CME原油市場做市商)

“但從中國銀行宣稱作為做市商的角度來看,該行‘大宗商品’(原油寶)業務即涉嫌非法期貨交易。”該人士認為。如果中行是它自己組織的“大宗商品”(原油寶)業務的做市商,那麼它顯然是通過“大宗商品”(原油寶)業務把CME原油期貨合約進行拆解後賣給大量的個人客戶,嚴格意義上來說,中行已經涉嫌組織非法期貨交易平臺。

各銀行紛紛暫停賬戶原油交易

實際上,除了中行之外,工行、建行等大行均提供類似的大宗商品業務供個人客戶買賣,中行原油寶事件發生後,各大銀行紛紛暫停賬戶原油業務

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損失慘重!多單鉅虧300億!中國銀行投資者倒欠銀行近千萬

多家銀行下線原油

“目前來看,因銀行不屬於中國證監會管轄,所以銀行系統提供的非法期貨交易業務還沒有對標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管,屬於監管空白。”上述法律人士說道。

對於購買中國銀行“大宗商品”(原油寶)的投資者來說,如何處理穿倉造成的虧損成為擺在面前的突出難題。

導致投資者穿倉的原因

首先自然是移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寶選擇在WTI原油最後結算日的前一個交易日才啟動移倉,而國內的其他銀行,工行、建行、民生等銀行都在一週前為客戶完成移倉,從而躲過一劫。據瞭解,目前部分銀行平臺的現貨原油交易,最後交易日期會設置在國際期貨合約到期前一週或10天左右,作為銀行平臺現貨原油交易的最後交易日期。中國銀行的原油寶產品不合適地選擇了在最後交易日倒數第二天美市盤中進行移倉換月,遇到了重大的流動性問題,導致投資者出現鉅虧。


其次保證金制度成擺設

原油寶交易界面明確寫明是“保證金充足率低於20%時,系統將按照單筆虧損比率從大到小順序的原則對未平倉合約產品進行逐筆強制平倉。然而,中行原油寶在當晚22:00暫停交易後,從22:00直至5:00,WTI原油期貨收盤時,中行沒有對客戶的保證金低於20%、0、甚至虧損部分進行任何強制平倉操作。此外,原油寶的結算規則不清晰。按照合約規則,合約結算日若客戶仍有未平倉合約,中國銀行將凍結客戶的交易專戶,按照中國銀行的公佈的原油寶產品合約結算價,辦理結算,將採取當期合約結算價平倉該產品餘額數量,釋放凍結保證金。

這裡所說的“結算價”,是以銀行凍結客戶時的價格結算還是以WTI原油當天的結算價結算,也令投資者存疑。如果按照第二天凌晨5點北美原油的結算價來計算,早早在當晚22:00凍結客戶賬戶的意義何在。


是否違反適當性匹配原則?

投資者稱,中行原油寶一開始僅一桶起售,直到前些天才將投資門檻調整為10桶。一位投資者質疑,中行對原油寶產品的推銷行為違反了適當性匹配原則,“就是對不適合的投資者銷售不適合的產品,在業內是非常嚴重的合規問題。”


風控以及風險提示問題也同樣存在

原油寶涉及的規模和頭寸目前還不得而知,但當晚遇到如此罕見的波動,在原油價格逼近0、甚至是負價格的情況下,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有沒有交易員執行風控,眼睜睜的看著價格跌至負值以下,最後以-37.63美元的史上最低價附近結算。值得注意的是,CME早在4月15日就修改軟件編程,應對負油價,中行有沒有進行相應的結算風險的提示。



啟動實物交割是否可行?

理論上就算是中國銀行認了栽,為什麼就不能去直接拉油回來呢?這樣也比低價認賠好啊?很多投資者會有這樣的疑問。

實際上原油交割非常的複雜,原油本身成分複雜,有一些原油含有毒性,不能隨便堆放;同時原油內的輕質汽油很容易揮發,從而有火災隱患,除非有專業的設備,並且有合適的運輸工具,否則沒有經驗的機構,是不太可能去交割實物的。

並且,這還涉及到一個儲油槽、運輸車輛,運輸管道的檔期問題,很可能近期已經找不到合適的空置儲油槽,運輸車隊來運輸這些原油了。

但如果能夠啟動交割,讓國內有資格的油企協助進行運輸回國,按照最新的價格在現貨市場、或者在國內以“地板價”進行賣出,將賣出所得資金交還給投資者,如果能夠這樣處理,或許是最好的結局,但這就要看中行的協調能力了。

“原油寶”事件之後,百年大行的聲譽恐怕將遭受深遠的影響,除了無數的投訴和可能的集體訴訟之外,也必將寫進教科書,成為各金融機構產品設計和風險控制的反面教材。

美原油05期貨合約最後交易日後,06期貨合約隨後大漲40%,目前最新報價14.2美元/桶,然後這一切已經和05合約的投資者無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