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藩鎮亂局:皇帝管不了節度使,但節度使也管不了士兵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節度使是大唐發明的新物種。能對付節度使的,只有節度使。所以,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的節度使越設越多,而且節度使的權力也越來越大。


唐朝的藩鎮亂局:皇帝管不了節度使,但節度使也管不了士兵


安祿山范陽起兵,唐朝兩路平叛,一路郭子儀出山西、一路封常清入洛陽;同時還任命張介然為河南節度使。

河南節度使,是大唐在內地府道建立的第一個節度使。之前只有緣邊節度使,而無內地節度使。之所以要在河南設立節度使,就是因為河南已經成為戰場,要抵抗叛軍,就必須以節度使對節度使。採訪使、防禦使以及州刺史的政治設置,已經無力平叛了。


唐朝的藩鎮亂局:皇帝管不了節度使,但節度使也管不了士兵


公元763年2月,安史之亂以無底線的綏靖方式結束。安史集團的四名將領及所部叛軍被安置在河朔地區,成為河朔四鎮,後來兼併為河朔三鎮。

同時,平叛過程中,唐朝也設立了大量節度使。這些節度使,逐漸成了掌控地方軍政財權的藩鎮。而為了看住河朔三鎮的反正叛軍,平叛過程中設立的節度使不僅不能撤,而且要加強。所以,安史之亂後的節度使藩鎮達到三十六個。

之後,大唐帝國的主要矛盾就是朝廷與藩鎮的矛盾。因為藩鎮分割了帝國的權力,形成地方反制中央的局面。同時,藩鎮不僅跟朝廷較量,而且各自之間還衝突不斷。但是,藩鎮雖然很彪悍,但它們只要錢不要命,並不想終結大唐王朝。

一鎮足以彪悍

吐蕃入侵,朝廷詔令各地節度使北上禦寇。同華節度使周智光立即響應,帶著軍隊就來了。但來是來了,至於打誰就不好說了。打吐蕃,周智光出人不出力;打自己人,周智光則不餘遺力。周智光帶著軍隊殺向了鄜州節度使杜冕的防區。因為周智光跟杜冕有仇,所以他這次來是要公報私仇的。攻入鄜州(今陝西富縣),不僅殺死了鄜州刺史張麟,而且將杜冕一家八十一口全部活埋。杜冕因為帶兵出征,所以沒在鄜州、逃過一劫。


唐朝的藩鎮亂局:皇帝管不了節度使,但節度使也管不了士兵


節度使一家被滅門,犯如此滔天大案的周智光,該怎麼處理?怎麼處理都沒有。周智光,該當節度使還當節度使,而且繼續胡作非為。

同華節度使,主要鎮守長安東邊的同州(今陝西大荔)和華州(今陝西華縣),可以說是負責朝廷的東大門。從江淮轉運而來的漕糧必須經過同華防區,於是周智光想怎麼截留就怎麼截留。進京趕考的學子要向沿途州府點卯報到,但聽說周智光跋扈囂張,所以大家能繞道同華就繞道同華。於是,周智光不高興了,直接帶著士兵攻殺趕考學子。非但學子敢殺,即便是過往的朝廷官員,周智光也是想欺負就欺負,而且都是用刀欺負。

周智光囂張,還是一個藩鎮囂張。但藩鎮畢竟地盤小,所以自己再彪悍也幹不過朝廷。周智光就是一隻孤狼,後來做得太過、肯定會被消滅。但是,如果藩鎮抱團取暖,唐朝就真得沒辦法了。

四鎮抱團取暖

公元781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去世,其子李惟嶽就要世襲節度使之位。還不到40歲的唐德宗,剛登基沒三年,所以自然要給下面的藩鎮樹樹規矩,當即否決。然後,李惟嶽就勾結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發動叛亂,集體向皇帝叫板。


唐朝的藩鎮亂局:皇帝管不了節度使,但節度使也管不了士兵


但是,唐德宗很堅定,比他老爹代宗的骨頭要硬得多,你們四個一起造反也不行,抱團取暖也要收拾你們。於是,朝廷詔令全國各地的節度使一起去揍他們。幽州節度使朱滔和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最積極,帶著兵就去了。但是,這兩個藩鎮可不是出於對朝廷的忠心,而是打著平叛的旗號、去給自己搶地盤了。同時,平叛要打仗、打仗要花錢,這個錢只能皇帝出,而且皇帝出手還必須大方。

士卒出境,則給酒肉。一卒出境,兼三人之費。將士利之,逾境而屯。

藩鎮派一個士兵,朝廷就要給支付三個士兵的錢,所以藩鎮出兵肯定是能出多少就出多少。關鍵是,戰場上的戰利品和打下來的地盤,朝廷也別想收回去。


唐朝的藩鎮亂局:皇帝管不了節度使,但節度使也管不了士兵


大唐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總算快把叛亂平定下去了。但是,李希烈打下襄陽,就要據為己有,朝廷不同意;朱滔戰場得勝,就要坐地起價,朝廷也不同意。然後,這兩個節度使立即倒戈,跟著叛軍一起向朝廷叫板。

還好,大唐這時候還有能打仗的名將,馬燧、李抱真領兵參戰,使得朝廷很快穩定了河北局面。但是,淮西的李希烈太厲害,誰也搞不定。

驕兵更是瘋狂

唐德宗發動淮西周邊的節度使對付李希烈。但是,淮西藩鎮力量太強,簡直是打遍周邊無敵手,成了江淮小霸王。

為什麼李希烈這麼強?因為淮西真有錢。失去河北財富之後,大唐只能仰賴江淮財富。但江淮財富要輸送長安,必須通過淮河、運河轉運。而淮西節度使就處在財源轉運的必經通道上。所以,李希烈平時學周智光攔路收費、搞截留,而戰時就可以封死通道、餓死大唐。


唐朝的藩鎮亂局:皇帝管不了節度使,但節度使也管不了士兵


但是,唐德宗的骨頭是真硬,硬著頭皮也要打。即然周邊打不過,那就全國調兵,大唐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李希烈收拾服。調兵半徑延伸到河西的涇原節度使。唐德宗命令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本鎮五千士兵、南下襄陽參戰。如果德宗不是真沒轍了,也不會從甘肅調兵去湖北打仗。

幾千裡出征,涇原兵能調得動嗎?這時候,大唐早沒了盛唐時的行政效率,不僅節度使不聽皇帝的,而且士兵集團也不聽節度使的。但是,能調動。因為河西太窮,河西大兵在西北吹沙子、吹了好多年,終於有了打仗發財的機會,所以立即摩拳擦掌、尊奉詔令。還是之前說的,朝廷給的價碼足夠高、出去打仗有錢賺,至少是三倍工資起步。

涇原大兵先到長安集結,而且這夥人都是帶著家眷來的。說是五千,來了遠不止五千。因為涇原大兵們擔心皇帝給的賞賜太多,自己一個人拿不動,所以攜家帶口來長安請賞。


唐朝的藩鎮亂局:皇帝管不了節度使,但節度使也管不了士兵


但是,朝廷這時候真得拿不出那麼多錢來。那怎麼辦?涇原大兵不開心,肯定會撂挑子不幹,甚至直接調頭回家。但是,涇原大兵可不是不高興那麼簡單,而是很生氣,所以後果很嚴重。他們直接搞起了兵變,任憑涇原節度使姚令言怎麼勸也不行。

這就是當時的問題,不僅皇帝管不了節度使,而且節度使也管不了手中的士兵。姚令言只能跟著涇原大兵殺進長安,他們不是去殺人而是去搶錢。這夥人也不是亂軍,所以一邊往城裡衝,還一邊向百姓喊話:我們不搶老百姓,我們只搶皇帝。

要錢但不要命

唐德宗嚇得跑到奉天(今陝西乾縣)避難,把長安府庫留給叛軍搶。叛軍搶完之後,立即沒了目標。因為這夥人根本就不想造反,甚至他們還很需要有個皇帝、有個節度使管著他們。

但是,涇原大兵鬧得太厲害,他們把皇帝給趕跑了,空有一個節度使也沒啥用。關鍵是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威望不夠,涇原大兵瞧不上他。於是,這夥人把幽州節度使朱滔的哥哥朱泚請了出來。朱泚不僅是郡王,而且還是太尉,這個威望足夠能當皇帝了。於是,涇原叛軍就擁立幽州節度使朱滔的哥哥朱泚當了皇帝。

起初,朱泚是不願意的,但是大兵們盛情難卻,而且畢竟是當皇帝,所以也就卻之不恭了。


唐朝的藩鎮亂局:皇帝管不了節度使,但節度使也管不了士兵


你們都整出個皇帝了,那唐朝能幹嗎?不要說唐朝不能幹,就是各地的藩鎮節度使也不能幹。藩鎮節度使雖然不聽話,但還是認可朝廷的。藩鎮士兵雖然不溫柔,但還是認可李家皇帝的。節度使只要地盤和官位,所以需要士兵的支持,但也需要朝廷的冊封,沒朝廷的任名,手下的大兵也不認。藩鎮的的驕兵悍卒,雖然不溫柔,但也在乎朝廷的各種虛號封賞,他們只要大唐的錢,但絕不要大唐的命。

所以,涇原兵變演變到朱泚稱帝,也就結束了。各地勤王兵馬和大唐的江淮財源一到,兵變立即結束。但是,大唐的顏面卻徹底掃地,淮西叛亂也就別想平了。唐德宗削弱藩鎮的雄心壯志,只能草草收場。大唐朝廷與各地藩鎮,在以後的歲月裡,只能一直相愛相殺。

演化總要有個歷史脈絡。大唐與藩鎮的關係如此緊張,到底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因為有錢有兵有力量,所以就能反制中央。但是,西漢時期的邊塞郡守們,都是上馬掌兵、下馬治民的。他們為什麼沒能成為藩鎮?

這就需要從宦官崛的起來探究。大唐已經不能收穫忠誠,所以只能倚仗宦官。但宦官卻破壞了官僚體系,導致朝廷和藩鎮的關係日趨緊張。唐朝的宦官問題,接下來的文章會詳細論述,品味歷史,我們一起感悟思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