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理性的女人最性感

董明珠:理性的女人最性感

從小到大,董明珠都是個十分要強的的女子,無論是在她的學生時代還是在她事業有成之時,她始終保持著優秀。

後來她經常說,在她上學的時候,沒來沒捱過老師的批評,什麼事情都想爭第一,沒有因為犯錯而把家長叫到學校。對所學的課程也是如此,她沒有偏科,每一門課都學得很好。

“每個學期,我都會把一張優秀的成績單交到父母手中。”即便是現在事業有成的董明珠,談起少年時光也是滿臉笑容。

事實如此,那是董明珠作為家裡的第七個孩子,在學習上從未讓父母操過心。

她回憶自己的學生生涯時說:“我寫作業,沒撕過紙,作業本上幾乎沒出現過錯誤。老師們經常把我的作業本當做範本讓同學們學習。越是向我學習,我做起作業來越是認真,作業完成的就越好。”

良好的學習習慣,讓董明珠在在獲取知識時總是事半功倍,也讓她有了更多開闊視野的時間。提到學習這件事,董明珠有自己的方法——據她介紹,她一般都在上學的時間看書,放學以後絕不碰書本。她認為學會了的知識,再去看、再去複習就是浪費時間。

放學後,她更願意像個假小子一樣,去打球和爬山,而不願意坐在那裡繼續看書。“我覺得,只要學習成績能讓老師和父母滿意,就沒必要整天盯著書本看。”

不用說,董明珠從小就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功課好又讓父母省心,但這並沒有讓她平庸,而是讓她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的空間。

從小就與眾不同、敢想敢做的董明珠,在同齡的孩子中顯得很出眾,也為父母掙得了臉面。如果說這時的她讓父母十分欣慰,那麼日後她成為中國最大家電的領軍人物時,她的父母則是驕傲的——這個小女人的成就,讓中國億萬家庭過得更加舒適。

董明珠在學習方面十分出彩,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也從不鬆懈。

那會兒家裡孩子多,董明珠的父母卻能面面俱到,這實在不易。

坦誠的講,董明珠家裡並不富裕,但她的父母很注重保持孩子們的體面,就算衣服有補丁也不穿在外面。做事情這樣,做人也是這樣,要有十足的面子。後來她說:“我的父母,非常注意我們的言行,一直教導我們說話辦事要誠實,絕對不能騙人,不能撒謊。”

良好的家庭教育讓董明珠具備了優良的秉性,這也讓她在日後的工作中有了比其他人出色的可能。

在加入格力之後,她憑藉一己之力,讓格力綻放生機。若是其他人,也許早就志得意滿,開始消耗自己的名聲了。但董明珠這個倔姑娘卻仍然精耕細作,朝著自己認為對的方向一路狂奔。

在格力形勢一片大好之時,董明珠也開始對親人、朋友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

通過幾年的奮鬥,格力名聲鵲起,成為炙手可熱的品牌。正值格力在全國範圍擴張之時,很多人想起了董明珠,想走後門。

董明珠的哥哥和姐姐從南京坐火車來找她。剛開始只是閒話家常,說說父母,說說她兒子的事。

慢慢的,董明珠意識到他們來的目的沒有這麼單純。他們想要的是區域代理的資格。董明珠很為難,一方面是親兄妹,兒子也是多虧他們的照顧;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工作。怎麼辦?思來想去,董明珠還是咬牙拒絕了。

與哥哥姐姐不歡而散之後,董明珠就接到了父母的電話,父母勸她別太較真,可以適當幫幫她哥哥,他一直對自己兒子不錯,兄弟姐妹間不要互相為難。電話裡董明珠絲毫沒有鬆口,她只是反覆勸說父母,畢竟單位不是她一個人的,自己沒有那麼大的權力。如果人人都走後門,公司就垮了。

雖然道理清楚,但家人並沒有理解她。哥哥姐姐對她惡語相向,說她翅膀硬了就不管別人了,一點人情味都沒有,本來不是什麼大事還往公司上扯,根本就是不想幫忙。就連父母也不理解,一時間家庭氛圍異常緊張。

這件事持續了很長時間,最後以董明珠的堅持,父母、兄弟姐妹的妥協結束。

那一段時間,大家見面還是比較尷尬,而今談起那段往事,董明珠直言自己有些對不住親戚,可她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董明珠在格力的日子裡,發生過太多類似的事情,很多人說董明珠矯情。這些也不是什麼大事,能幫就幫一下。就算那麼做,格力一樣會有今天。也有人說董明珠做得對,規則之下無親情,企業要想發展就得鐵面無私。

董明珠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她心中的堅持和她的倔脾氣。格力發展至今,靠的是技術和產品,還有原則。無規矩不成方圓,她篤信只有堅持原則,不靠關係、感情維繫的企業才能真正發展成為世界強者。

20多年來無數人託關係走後門找董明珠,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規矩約束之下的格力比其他公司少了些許人情味,但卻多了些成功的機會。這背後少不了董明珠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