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如何治理貪官

對於李世民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創出來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繁榮富強的局面,讓整個大唐在世界上威名遠揚。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都被後世稱頌,他的諫臣魏徵更是讓他清明的名聲更加響亮。"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就是李世民朝代流傳下來的名言。唐太宗時期的凌煙閣更是展示了當時二十四位功臣,讓後世記住了李世民時期的這些名臣。不論任何朝代總有奸臣和貪官,這固然是無法杜絕的,但是卻可以有效的遏制。就算是在繁華的唐朝盛世,也還是會有貪官出現的。其實李世民在治貪官的方法上有很好的辦法,那麼到底是什麼方法呢?

李世民如何治理貪官

以獎勵代替懲罰,去治理貪官汙吏。唐朝建立初年,長孫家族為唐太宗鞍前馬後,立下不少功勳,為此,唐太宗娶了長孫氏為皇后,長孫無忌為託孤重臣。而長孫順德,可是有些辜負了唐太宗的期望。在跟隨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後,長孫順德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極大信任。為此,長孫順德在他即位後,被委任到中書省處理政事,甚至,可以夜宿於中書省。這樣的殊榮,長孫順德卻利用起來做壞事。他在監督宮中奴僕的時候,發現數奴聯合偷盜宮中財寶,但是長孫順德接受了這些人給他的賄賂,他便將這件事壓下來,放過這幾個人。這件醜聞暴露出來,被宮廷大臣及唐太宗知道了。

李世民如何治理貪官

於是唐太宗對近臣說:“順德論身份是外戚,論功勞是開國元勳,地位高,爵祿厚,可以說富貴到家了吧。如果能多看些古今典藉,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鑑,以自己的言行為人民作出榜樣,我會與他一起共同享用國庫,他怎麼不守氣節不顧名譽,搞出貪汙受賄的醜聞呢?但是唐太宗思量再三,惋惜他的功勞,不忍心問罪,在宮殿上當眾賜給他幾十匹絲絹,以此刺激他的愧悔之心。但是接來下的事情卻發生了極大的反轉,李世民突然讓他將這20匹綢緞自己揹回去。

李世民如何治理貪官

長孫順德只好將賞賜的綢緞背在身上,路過的大臣們都在竊竊私語。於是長孫順德也是羞愧難當,真是恨不得找個洞鑽進去。通過這件事之後,所有的貪官一旦被發現,就會以同樣的方法對待他,就是不但不會懲罰你還會獎勵你,但是必須是自己揹著回去。幾次之後,就很少再有官員敢去貪汙受賄了。

這無疑是一種懲罰貪汙的絕妙方法,貪官在眾目睽睽之下,將自己貪汙的東西盡數拿回自己的家中,這無異於遊街示眾,視為極大的恥辱。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有效仿這種做法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